记录下困惑

作者: 桂在问道 | 来源:发表于2019-03-29 22:32 被阅读0次

    困于惑

            这几天上课,有点事,简单但很折磨人。

            其一,有几位学生,很活跃,回答问题也可以快字形容。又一听答案,似乎离题太远,好像有口无心,不经思考而来答案,往往不周全,也不到位。提醒说:又跑了,可以想些理由?不想当然。等等。结果学生不乐意了。一想,是我的话可以转个弯吗?

            今天上《祝福》,问祥林嫂是什么人?学生首先答是女人!没错,小说可没重点介绍她是女人特征。行文开始是祥林嫂又见到“我”,问有无魂灵?她要想见地下儿子阿毛,又怕前后两个男人撕扯分她。再者“我“眼中,她是乞丐,老弱,无吃,将死,……后来她死了,鲁四老爷骂她“谬种”死得晦气。这里她是什么人?

            女人,乞丐,有迷信思想的人,被有监生身份不容且骂不被同情的人,……

            行文是倒装,倒叙,祥林嫂第一次出场,到鲁镇来,逃来的,起笔“她不是鲁镇人”,哪她是何地人?乡下,山村人?后文有依据。“大家都叫她祥林嫂”,在卫家山婚嫁,男人得痨病死了,……鲁四老爷家见她勤快,不言语,只要500文,……这里,她是无名无姓的,寡妇,勤劳,能干,不多话,……

            第二次来鲁镇,用了“又”,用了“仍然”,还用了一点行装,还讲了她面色,泪水,精神,……还讲了她再嫁男人又病死,儿子又被狼吃了,大伯子收了她的房,她被逼出来,又有她被卖,出嫁时撞破了头,她有反抗,反抗不再嫁,守贞洁,……

            一系列的文辞,可学生说看不懂,猜不出。如果逐字逐句梳理,人与人,人与观念,人的言行举止,无不呈其特点,特点后是观点,观点与时代,与社会有关联。作者写于1924年,可祥林嫂被写死了,而死时四十岁左右,推敲下年龄,祥林嫂活在辛亥革命前后,也可能经历五四,但文中写鲁四老爷骂新党,新党是革命党,只能说是辛亥之后一点,而没到五四。文字是要推理的,否则小说也无多价值。

            几方面学下去,会是怎样的发现?

           

              其二,上课时,说到一些事,讲到一些词,还有一些现象,有时学生联想丰富,发散开去,当然好。但学生也有出些不经心脑的歪想。这几天都有学生口出脏话,大概他是口头禅,把国骂,土骂,网骂都吐出来。提醒几次,并说了“我感到不舒服,因为我的学生知道哪里话会更好。“他说:“他不知道,他不觉得有什么不妥。“高中生不说脏话,有些不作低级趣味的联想,应不难。可观实容易毁三观的。

          还是希望学生用语文雅些。

          生活很实在,很鲜活,需要能够灵活,但也有些地方,要有自身的道,能讲会明,可清楚。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记录下困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akdb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