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学习是一点一滴、逐步积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没有系统性,是靠老师来引导的,学习方法虽然说每个学生都有其自己的特点,靠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的总结。但是也离不开老师的点拨。知识是积累起来的,经验是总结出来的,方法也是可以借鉴的。因此老师在讲授物理知识的同时也要把学习物理的方法传授给学生。作为物理老师要竭尽所能尽可能把自己的课堂讲的精彩,作为一名老师,在自我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上要不断的改进,不断地提升,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形式。
从教十七年来,我也在不断的摸索,总体认为物理教学在实际中要用"四化"
1、语言生活化:
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应用课堂语言,有板有眼、有规有矩,虽然非常规范,但显得比较死板,课堂上就会不大愿意听,课堂气氛也显得不大活跃,效果并不是理想。相反使用生活语言,虽然"废话"显得多了一些,但是可以提高灵活性、增加语言的风趣,学生听起来就象听相声一样兴奋,学生就感到有现实感,容易接受,也容易理解。但并不是说所有的内容都使用生活语言,对于基本概念、定律、定理等内容还得使用规范语言来表述。
2、实验玩具化:
不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能让学生自己做的实验设备就不要用实验室的专用实验设备,尽可能使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简单的实验设备,如单摆、弹簧的弹力与伸长量的关系等实验都要让学生自己寻找实验设备(很多学生就是用螺丝帽、铁锁等做的),这样可以使学生在"玩耍"中学习,这是充分"利用"了学生爱玩的天性。
3、理论实际化:
中学物理中所涉及的、要学习的基本概念、定律、定理等内容,如果以课本为本,从理论到理论,那无疑是内容搬家,从课本上搬到嘴上、搬到黑板上,学生听起来很费劲、也不容易听得懂,更不用说理解了,其学习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对要讲的每一个内容事先要设计一个学生身边的事实,从事实出发,诱导学生在事实中不知不觉分析总结出要学习的基本概念、定律。这样学生的感觉就象是听闲话、谈论闲事一样就把内容学会了,而且对于基本概念、定律、定理等的理解也要深刻得多。
4、练习基础化:
学生对于基本概念、定律、定理等的理解和掌握必需要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来加深和巩固。但不论是怎样的练习题都要要求学生首先是弄清楚该题所涉及的概念、定律、定理等,而不是只是得出结论,特别是在高一时,要求学生必需写出题目中所涉及的每一个概念、定律、定理等,以强化学生对于基本概念、定律、定理等的印象,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逐步形成用概念、定律、定理等来分析问题的习惯。
当然,以上只是个人的一点感悟和浅见,路漫漫其修远兮,教育教学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不断去完善,不断去更新,不断去提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