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抖音以来,一直在各大爷大妈的日常里闲逛着。每天花在抖音平台的时间,跟几年前玩微信时一样多。晨起夜睡,一定是要如皇帝批阅奏章一样刷上很长时间。抖音平台可谓五花八门,也强大无比,连主人喜欢什么都能很快识别出来。有一段时间,我喜欢意公子说“苏轼”,每一期都不落下,每一个作品要反复听好几次。那种治愈,疗愈了我空乏的身心。后来又喜欢上了一些美文欣赏,乡村日常。在一次次的过滤之后,我发觉最喜欢的,还是“泊雅的哲学小院”。一开始看她的视频,是被她北国深谷独居26年的经历所吸引。26年置身深谷,这个叫泊雅,看上去五十左右的女人,至少20岁出头就去了深谷。26年的时光,泊雅都经历了什么?选择深谷独居之前,泊雅又经历了什么?一开始我也好奇的猜测着。是情感问题?工作原因?
每次在视频里看到泊雅安之若素的样子,我慢慢的理解,也慢慢的羡慕起泊雅的生活模式。不管26年前经历了什么,从泊雅淡定从容的神色,不难看出26年的时光里,泊雅没有后悔过。晨起洒扫、劳作、读书。是泊雅深谷生活的日常。那份笃定闲适,不惊不扰总令我想停留在她的时间里。
如今,随着经济的独立,选择用自己的方式生活的人不少。在抖音平台上,我看到一人一车游俄罗斯的60岁阿姨,开着她的小红车独自走到极地尽头,在极昼里一个人独享清欢。我还看到退休后一个人独自在小镇上做视频的李姐的那份从容,一个人在深山自己建房居住的小黄的勇敢。这些人几乎都是女性,一个人行在天涯或者独居深山,远离喧嚣,只用网络与外界联系着。还好现在网络遍及各地,方便他们与外界联系,也让我们知道了有这样一个群体和这一群体特有的生活。
上了一定年龄的人,哪个不是阅历满满?在惊叹于泊雅26年的深谷生活的同时,我也在想:如果经济足够支撑后半生的生活,如果已经了无牵挂,选择如他们一样的方式,安安静静的住过几年,何曾不是人生的馈赠?弘一法师在成为弘一法师之前,他是著名的音乐家、美术家、书法家。那首经久不衰的“长城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还响彻在校园小道,响彻在每一个少年耳畔。我们都是伴随那优美的旋律长大的一代代少年。谁曾想一代音乐才子,风流多情的叔同先生会在事业的巅峰选择皈依?当他的日本妻子追到杭州虎跑寺脚下,意欲劝导他再想想时,他头也不回的返回了寺庙。
泊雅也好,弘一法师也好,任何一个选择用自己的方式生活的人,做出决定不是一时的冲动,作秀更不可能。泊雅是雅典大学的哲学博士,按理说她可以服务更多的人做更大的贡献。这样高学历的博主,却选择深居退隐,把日子慢下来,慢得忘记了时间,优居在自己铺设的神仙日子里。她没有谈及家人,唯一提到的是对她一生影响最大的祖母。在泊雅的小院里,我们感受到的是来自于泊雅身上的一种力量。那是一种沉淀多时,不急不躁,不慌不忙的淡定从容。不管是砍柴、洒扫,亦或是洗衣,她总是那么不疾不徐,慢慢悠悠又娴熟自如。一个女人提着电锯锯树干,我看到的不是粗鲁的劳作,却是优雅的画面。她从不做作,做什么都是真实的。
看到一句话说:“哲学家大多是孤独的,因为他们很难找到与他们境界相同的人,也不被周围的人所理解。”泊雅是孤独的?弘一法师是孤独的?或许不尽然。我所看到的泊雅,脸上全是充实,整天忙作读她的《瓦尔登湖》,忙着捡柴生火,忙着喝茶品食。同样,从李叔同到弘一法师,尽管是一个人的两种不同的人生,我看到的还是他的充实和勤劳。做李叔同时,他是好音乐家、书法家、美术家。他更是好丈夫、好父亲,和日本籍妻子春山淑子如胶似漆。他本该和娇妻儿女美满的生活,却毅然选择出家。成为弘一法师后,他潜心研究佛学,著作斐然,在书法上的贡献也很大。80岁圆寂的前夕,写下“悲欣交集”四字交给妙莲和尚,了却一生。很多人一生都解不开的“结”,弘一大师做到了。在家庭、事业的鼎盛时期,他毅然放弃了身外之物,以一种坦荡的胸怀,宏大的“爱”心投入到佛法的研究之中,这或许就是人生的意义。
浮躁的尘世,为了生存,我们做着多少违心的活?有时不做,反而成了社会的逆流之徒。于是,在不顺心的工作中,行尸走肉地跟风,你追我赶的卖命,起早贪黑的受剥削,提心吊胆的服从着。或许有人又说,做不了大事,在小事面前,为了养家糊口,就得唯命是从,服服帖帖。一个人工作的时间大慨占了人生总长的二分之一左右。从二十多岁开始工作,到六十岁退休,我们花在工作上的时间差不多四十年。三四十年不短,如果工作顺心还好,假如工作不处处受困,几十年的光阴不好混的。然而高不成,低不就的我们,要面对工作的纷繁复杂、琐琐碎碎和诸多的刁难坎坷,还得承担生儿育女的重任。想当年一边上班一边带娃的日子,那种狼狈不堪,邋遢消沉。幸好年轻力胜,不然早被生活压垮了。这还不算,扶养孩子成长的艰辛,老人生病伺候的困难,伴侣再来个不作为,一个家一个人要多大的力气才能支撑?
送走了老人,陪大了孩子,转眼一看,自己早已两鬓斑白,腰疼腿痛,俨然一个中老年人。工作中没力气逞能了,家庭里没心情吵架了,就有了退休后独居小镇的大姐的想法。我想,即使做不到如泊雅一样的多年独居,也做不到如弘一法师一样的与尘世隔绝。一个个必须工作才能生存的我们,熬到退休的日子,可否有一段属于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不用顾及儿孙,不用牵挂老人。在一个喜欢的地方,有一个喜欢的院子,晨起锻炼,洒扫除尘,浇花弄菜,读书写作。在黄昏的院子里听音乐喝茶,为自己一天的惬意独酌小饮。在平淡无扰的日常中堆积文字,沉淀岁月。这不会如愿的,我自嘲的看到了未来。我是凡人,我们都是凡人。凡人就会有无休无止的劳累争吵,操劳忙碌。那种“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的世外生活,需要多大的勇气才能得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