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物
沈从文与张兆和

沈从文与张兆和

作者: 任一梦 | 来源:发表于2020-09-01 13:05 被阅读0次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沈从文《湘行散记》。

从文同我相处,这一生,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得不到回答。我不理解他,不完全理解他……真正理解他的为人,懂得他一生承受的重压,是在整理编选他遗稿的现在……

--张兆和《从文家书》

沈从文和张兆和的结合颇有温暖浪漫传奇色彩。沈从文遇到张兆和时,已经是小有名气的年轻作家。1928年他被徐志摩推荐,为时任中国公学校长的胡适接纳,成了一名教师。这个腼腆的年轻人上的第一节课,实在木讷的有趣。本来打算讲一节课的内容,他十分钟就匆忙结束,剩下大半节课成了让当事人窘迫的沉默。他转身在黑板上写“第一次上课,见你们人多,怕了。”台下的学生都笑了。后来胡适听说,不以为忤,说站了大半节课而不被学生赶下台,从中既可见出沈从文特出的地方。二十六岁的年轻人,写过一些小说,但是《边城》《长河》还没有出世,活泼俏皮的《从文自传》没有成书,只有一张小学文凭的他面对一群大学生,虽然长相清秀斯文,但能支持他在学生中不被喝倒彩的,更有可能是他纯朴善良的气质。

在他的学生中,有一位十八岁的少女,是苏州乐宜女子中学校长张冀牗的三小姐,公认的中国公学校花。她便是张兆和。后来沈从文笔下一些少女的形象,多少都能见出她的影子。

张家是望族,沈从文那时候除了崭露头角的才华,身无长物。但爱情让人难以捉摸,让人沉醉处,便是鼓动了这么一个来自湘西蛮夷之地的年轻人,用一封封炙热的情书去向心爱的人倾诉爱慕之意,相思之苦。“我的自卑,是觉得如一个奴隶蹲下用嘴亲近你的脚,也近于十分亵渎了你的美丽。”怎么能想象,当初那个在学生面前腼腆的张不开嘴的人,心中竟然有这般的近乎大胆疯狂的念头?又将这私密的浓情赤裸裸的向自己心中的“女神”表达!爱情给了他多大的勇气!不难想见在这份爱里,又承载了他多少灼烧的痛苦!

但是张兆和对沈从文的回应是冷淡的,他的信,她几乎从没回过。

“你看沈先生,一个老师,他给我写信,我现正念书,不是谈这事的时候”。不料校长说:这也好,他文章写得挺好,你们可以通通信嘛--这校长是胡适。

沈从文汹涌又克制的热情终于超越了张兆和忍耐的极限,对沈从文的情书攻势,她实在是烦透了,于是张兆和抱着一沓沈从文的情书,走进了校长胡适的办公室告状。对于这段校园里沸沸扬扬的单恋,胡适不会没有耳闻,他是个和事佬,一心想撮合才子佳人,胡适不偏不倚地说“他顽固地爱着你”。张兆和失望,转而愤怒,回答“我顽固地不爱他!”

1932年沈从文的书信,一年间只存了八封信,且信里满是沮丧的情绪。在这一年二月底给王际真的信里说:“近来文章是简直也不必再写了的。寄来那本《虎雏》多坏!越写只是越坏,鬼知道,女人有多大能耐,因为痴痴的想一个女人,就会把自己变到这样愚蠢。”

在此之前,仅在给王际真的信里,已经流鼻血、哭泣、发誓好多回了。他爱上了自己的学生张兆和,而恰好,张兆和并未看上他。据说当年张将追求者按青蛙编号,而沈只排为癞蛤蟆十三号,但沈依然坚持给张写情书。“我明白你会来,所以我等。”沈从文,《雨后》

在情书里发誓、示弱、自杀、哭泣不止。不得不说,沈从文是一个幼稚且坚持的人。又或者,温柔而多情的情书,对于任何一个女人,都是一把直抵心扉的钥匙。幸福往往属于那个绝望了也不愿意放弃的人。

之后胡适写信劝沈从文:“这个女子不能了解你,更不能了解你的爱,你错用情了。你千万要坚强,不要让一个小女子夸口说她曾碎了沈从文的心。此人太年轻,生活经验太少……故能拒人自喜。”但正如胡适自己说的,沈从文依然“顽固”。在情书中写道:“我就这样,一面看水,一面想你。”情意绵绵,跃然纸上。

1930年,沈从文离开上海,赴青岛大学任教。这对于除了写信别无其他手段的沈从文来讲,只是将收发地址更换罢了。但远离后丝毫没有褪减的热情,一封封依旧美丽动人的信,却在张兆和方面体会更深。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渐渐地,沈从文的顽固,开始慢慢地打动了张兆和的芳心,占了上风。

1933年暑假,张兆和从中国公学毕业,沈从文便从青岛来到苏州张家探访。

沈从文登门那天,张兆和正好去图书馆,二姐张允和见到进退两难的沈从文,被他黯然的神色打动,邀他进门坐坐,他却执意走了。

兆和回家后,允和便让她去旅馆请沈从文上家来玩。兆和见了沈从文,便将二姐的话原原本本背出来:“沈先生,我家兄弟姐妹很多,很好玩,你来玩。”两人竟想不出第二句话,便在一种尴尬而甜蜜的沉默中,一起来到张家。沈从文当时的心境,似乎没有见诸文字,但是不难想见,即便是文采如沈从文,也不能将这感情贴切地表达吧!

次日登门拜访,沈从文卖了一本书的版权,换成一大包英译精装本俄国小说做见面礼。不认识洋文的沈从文怎么买洋书?原来是过上海时他托巴金买的。沈从文希望张兆和向文学翻译方向发展,这份礼物暗含着鼓励。虽然这个愿望未能实现,但礼物中契科夫小说集后来辗转到汝龙手中,促成被誉为契科夫小说“最佳译本”的产生。

从那以后,沈从文和张兆和的关系发生了质的变化。张兆和对于沈从文,终于打开了心扉。一个人的“顽固”,终于败给另外一个“顽固”的人。

1933年的一天,诞生了两封暗号般的电报-“如爸爸同意,就早点让我知道,让我这乡下人喝杯甜酒吧。”-“乡下人,喝杯甜酒吧。”就是这样的电报让美好姻缘终于有了结果。它们的作者分别是沈从文与张兆和。

沈从文、张兆和他们一生的婚姻和爱情,从整体来讲是一个非常美丽的故事。这是肯定的。这是第一点。第二点就是活脱脱一个屌丝逆袭故事,沈从文与张兆和,应该说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家庭背景的人。因为沈从文是个野性十足的湘西人,而张兆和是个大家闺秀,是另外一种文化背景。张家的张兆和、张允和、张充和几个姐妹,文化修养相当高,一个是昆曲专家,一个是中国的书法文物专家,张兆和本人文化修养也相当高。

他们互相之间的思想倾向,对生活的看法,对文学的态度可能有不同的一面。但对沈从文的文学创作,张兆和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有时是决定性作用。没有张兆和,可以说就没有《湘行散记》,没有《边城》,包括《从文家书》等。

醉过才知酒浓,爱过才知情重。你不能做我的诗,正如我不能做你的梦。(胡适·江冬秀))/ 如此星辰如此月,与谁指点与谁看。(钱钟书·杨绛)/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沈从文·张兆和)

沈从文,他的文采和《边城》相系。他追到了梦寐以求的才女张兆和,夫妻一辈子,却没有几人能明白两人间的爱情亲情。也许,本就不需要外人懂,一生过往如烟云,过了,留下来的点滴美好和传奇,足以让后世感慨,便够了。

相关文章

  • 沈从文与张兆和

    文/穿蓝裙子的猫 这世间最残酷的爱情是,那个信誓旦旦地说着爱你如初的人,最终却爱上了别人! 很多人羡慕沈从文与张兆...

  • 沈从文与张兆和!

    民国某一天,一位年近28的男子,穿着一件旧旧的大马褂,带着圆筒眼睛,手里抱着一叠书,坐着一辆车子,带着他准备了一个...

  • 沈从文与张兆和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沈从文《湘行散记》。 ...

  • 沈从文与张兆和

    “我不仅爱你的灵魂,我更爱你的肉体。”收到沈从文情书的张兆和无比震惊。 跑到校长室找胡适求助,殊不知,胡适不觉得情...

  • 《沈从文与张兆和》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年龄的人"。这是沈从文写给张兆和情书...

  • 沈从文与张兆和

    有一篇文章是专门写他们俩人的故事的,说真的分析的实在透彻了:大部分夫妻几乎都是这样的!相互的嫌弃又还仍旧是在...

  • 该嚣张跋扈的年纪,就不要低头选择卑微

    我曾迷恋过沈从文和张兆和的爱情故事。 沈从文初遇张兆和,张兆和正在那十八岁最灿烂的年纪。就像是沈从文在《边城》中写...

  • #35 两次生命

    偶然读得沈从文先生与张兆和的爱情故事,令我颇有感悟。 沈从文先生给张兆和写过无数情书,无一不充满浓情蜜意,令人动容...

  • 《沈从文与张兆和》2021.1.8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年龄的人"。这是沈从文写给张兆和情书...

  • "沈从文与张兆和"是绝美为伦的师生恋还是孽恋

    沈从文生于1902年 张兆和生于1910年,沈从文比张兆和大了整整八岁。 沈从文来自湘西湖南,家庭贫困,是我们常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沈从文与张兆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asus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