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读缘由
《我们仨》和《走到人生边上》两本书是我一起选读的,这两本书皆为杨绛先生于晚年所著。我一直渴望了解人在面对死亡和衰老时的想法,因为我觉得自己太年轻了,处于人生中生命生长的顶峰,这样美好的年华会使我少了些对生命的敬畏,可能一旦遇到谷底便会一蹶不振,但是我们永远需要重新面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无论在怎样的生命阶段。
并且这本书是杨绛先生以一位妻子、一位母亲的角度叙写得一个家庭的故事,我是一个女孩,期待有一天会有幸也拥有妻子和母亲的角色,所以渴望从杨绛先生的文字中讨教更多的生活智慧和保持优雅的秘诀。
“《我们仨》杨绛先生创作的散文集,讲述了一个单纯温馨的家庭几十年平淡无奇、相守相助、相聚相失的经历。作者杨绛以简洁而沉重的语言,回忆了先后离她而去的女儿钱瑗、丈夫钱锺书,以及一家三口那些快乐而艰难、爱与痛的日子。”在阅读前我想象着这本书中文字的悲痛,但是当我读后,和期待中的太不一样,书中的文字只是散发出了淡淡的忧伤,多的是对家庭美好生活的回忆,多的是文字的温暖。
二、为人处世之道
“我们沦陷上海期间,饱受忧患,也见到世态炎凉。我们夫妇把日常的感受,当作美酒般浅斟低酌,细细品尝。这种滋味值得品尝。因为忧患孕育智慧。锺书曾说:‘一个人二十不狂没志气,三十犹狂是无识妄人。’他是引用桐城先辈语:‘子弟二十不狂没出息,三十犹狂没出息’;也是‘夫子自道’。胜利后我们接触到各式各等的人。每次宴会归来,我们总会有许多研究,种种探索。我们把所见所闻,剖析琢磨,‘读通’许多人,长了不少学问。”
家庭是每个人成长的最暖的地方,并且是一个有人陪伴成长的地方。在这本书中我读到的就是一个家庭成长的回忆,这其中包含着这个家庭成长过程中所孕育的为人处世之道和凝结的生活智慧,并且这一切都非常的美好与温暖,值得我一生学习和实践。
“我们读书,总是从一本书的最高境界来欣赏和品评。我们使用绳子,总是从最薄弱的一段来断定绳子的质量。坐冷板凳的书呆子,待人不妨像读书般读;政治家或企业家等也许得把人当作绳子使用。”
三、何为爱国?
爱国是每个时代永恒不变的主题,我们从小就接受爱国主义教育。但是我们所处时代孕育的互联网技术,各种言论都在网络空间中喧嚣,爱国的含义也被许多人曲解,我们都曾迷茫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爱国?
我在这本书中读到了杨绛先生一家人的解读:“郑振铎先生、吴晗同志,都曾劝我们安心等待解放,共产党是重视知识分子的。但我们也明白,对国家有用的是科学家,我们是没用的知识分子。
我们如要逃跑,不是无路可走。可是一个人在紧要关头,决定他何去何从的,也许总是他最基本的感情。我们从来不唱爱国调。非但不唱,还不爱听。但我们不愿逃跑,只是不愿去父母之邦,撇不开自家人。我国是国耻重重的弱国,跑出去仰人鼻息,做二等公民,我们不愿意。我们是文化人,爱祖国的文化,爱祖国的文字,爱祖国的语言。一句话,我们是倔强的中国老百姓,不愿做外国人。我,并不敢为自己乐观,可是我们安静地留在上海,等待解放。”
这段话语中虽没有慷慨激昂的文调,没有雄心壮志的信心,但是这是极为真实且清醒的爱国言语。在这段文字中表达的是清醒理智的爱国情感和破釜沉舟般的爱国实践。虽然杨绛先生当时所处的境地与我们今日大不相同,但是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危难,因此这种爱国情感是会跨越时空产生共鸣的。我们每一个人都与自己的祖国有一种天然的情感联结,就如婴儿与母亲的联结一般。爱国不仅仅是情感还是行动,而每个人能做的都是不同的,在危难面前需要的是每个人各司其职、各尽所能,需要的是一个国家团结一致的秩序。在危难面前、在和平面前,铭记这种爱国的情感联结,做自己能够做的事情,保持理智和清醒,我认为这可能才是真正的爱国。
四、结语
可能许多人在读后更多的关注的是这本书中有关亲情的内容:杨绛先生用虚写的方式回忆陪伴丈夫和女儿走过的那最后一段时光;他们一家人坎坷的一生陪伴……是有关这个家庭的内容。我认为这些美好的亲情最终都会凝结为生活的智慧,成为支撑一个人度过人生苦难日子的力量和温柔,这是我认为的最为美好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