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回 回师叛乱 孙中山夜潜永丰舰 蒋介石救驾观音山
1921年1月,非常国会在广州复会。4月,广州国会决议取消军政府,改总裁制为总统制。选举孙中山为非常大总统。总统府设在广州观音山。孙中山不喜欢穿长袍马褂,有人建议他穿西服,他说,穿西服就得用外国的布料,那就会使我们的黄金白银外流,后来他吸收了西服的优点,设计出了“中山装”。
1921年12月4日,孙中山以中华民国大总统兼海陆军大元帅的身份,亲率粤、桂、滇、黔、赣等军部队,抵达桂林,准备督师北伐。
首先分兵三路攻入广西,发起对桂系军阀陆荣廷的战争,使两广连成一片。两广既定,北伐的时机已经成熟。孙中山乘军舰出巡广西,由内务部长陈炯明主持两广。孙中山在广西桂林设大本营,计划取道湖南,大举北伐。
但陈炯明在代政两广期间阴谋叛乱,孙中山只得回师广东。免去陈炯明粤军总司令等职务,但仍保留陆军部长一职。随后孙中山在韶关设大本营,改道北伐。北伐军势如破竹,进逼南昌。
1922年初,直系军阀曹锟、吴佩孚控制了北洋政府。4月下旬,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孙中山曾派汪精卫到奉天会晤张作霖。希望与奉系结成同盟。但出乎意料的是,直奉开战仅及一周,奉军便被击败,退回关外。接着,孙中山在韶关大誓三军,旌麾北指。
就在这时,北洋政府总统徐世昌宣布辞职。继任总统曹锟恢复《临时约法》,社会各界于是呼吁孙中山也应该兑现诺言,立即辞职下野。之前,孙中山在广州成立护法政府时,曾对各界声明:“只要北京的非法总统徐世昌辞职下野,恢复《临时约法》,我孙文也立即辞职下野。”
孙中山于是再次声明:“北京政府实在不是民国政府。我等要造成真正民国。”
孙中山拒绝下野之后,陈炯明对孙中山表示异议。他说:“我们之所以一直闹革命,试图武力颠覆北洋政府,无非是因为北洋军阀废掉了《临时约法》,蹂躏了民主宪政。现在,既然《临时约法》已经恢复了,我们自然也就不必造反了。”
孙中山坚持认为,必须要武力北伐,打倒北洋政府。6月14日,陈炯明示意他的部下们发表《粤军全体官兵请孙中山下野电》的通电,呼吁孙中山辞职下野。当天,不断有人到总统府报告陈炯明谋反的消息,但孙中山不相信陈炯明会真的背叛他。
6月16日凌晨3点钟,陈炯明的突然派兵包围了越秀楼,扬言要炮轰总统府。当时,孙中山叫醒睡梦中的宋庆龄,要她一起撤离。
宋庆龄认为如果同时撤离,目标太大,很容易被发现,于是她坚持自己留下,使敌军误以为孙中山还在,不会过早冲进府来,这样就能掩护孙中山秘密撒离。宋庆龄对孙中山说:‘中国没有我宋庆龄可以,但是不能没有孙中山,你快走!’
经宋庆龄再三恳求,孙中山答应先走,但是命令50多名卫兵全部留守,然后化装成去急诊的医生只身离去。按照和宋庆龄事先约好的信号,鸣炮三声,表示平安到达。炮声传到了越秀楼,宋庆龄放心地对身边的人说:"先生平安了。"大家这才松了一口气。
到了永丰舰上,孙中山命人给蒋介石发出急电:“事急,盼即来此!当时,蒋介石正在浙江为他母亲逝世一周年做祭奠。接到电报后他冒险赴广州。几天后,蒋介石乘快艇登上了永丰舰。
凌晨八点,叛军果然开始向越秀楼进攻。越秀楼上的五十余名卫士奋勇抗击四千余名叛军。一片混乱中,宋庆龄化装成士兵由卫士护卫冲出大门。遇到叛军阻拦,宋庆龄急中生智,打开手里的包袱,把钱物撒在地上,叛军立刻哄抢起来,宋庆龄和卫士乘机逃了出来。
刚走不多远,忽然发现前面街道拐弯处过来几个敌兵,宋庆龄和卫士们立刻躺在街上的死尸中间。等敌兵走远后,他们连忙爬起来,藏到一户人家去,才躲过了这次危险。当天下晚上,出生入死的宋庆龄终于在军舰上见到了孙中山。正是这次的惊险突围,导致宋庆龄不慎小产,终生未能添一儿半女。
继续留在广州会有很多危险,于是在蒋介石的劝说下,孙中山决定暂时离开广州。1922 年8月9日,孙中山在凄风苦雨中乘坐英国军舰去了香港,8月10日,他换乘俄国的轮船返回上海。
期间,蒋介石始终护卫在孙中山左右。当孙中山度过危机后,夸赞蒋介石:蒋君一人来此,足当两万援军。
二、改组国民党
护法运动失败后,孙中山认识到南北军阀“如一丘之貉”,此后孙中山开始着手改组中华革命党。1919年10月10日,中华革命党正式改组为中国国民党。为广泛吸收党员,放弃了中华革命党秘密组织形式,转为公开。
孙中山避居上海期间,开始与中共李大钊、林伯渠、陈独秀等多次商谈有关联合共产党及改组国民党的问题。
早在1918年夏,因第一次护法运动失败而避居上海的孙中山给列宁发了一封电报称:“中国革命党对于贵国革命党员之艰苦卓绝的奋斗,表示极大的敬意;而且更希望中俄两国革命党团结一致,共同奋斗。”
1920年,列宁通过苏联外交部长辗转致书孙中山。1921年12月,孙中山同共产国际代表马林举行了为期5天的会谈。
马林提出了两点建议::一是国民党要改组成为一个联盟性质的政党,能够团结一切社会阶层的进步力量;二是建立一支由革命党领导并忠于党的思想的新军并创办军官学校,在政治上和军事上为这支新军培养军官。
1922年8月,中共中央在西湖召开会议,专门讨论共产党加入国民党的问题。会后,陈独秀、李大钊及马林一同拜访孙中山,提出共产党的两党合作主张,孙中山表示同意。
1923年10月,孙中山根据廖仲恺与共产党人长期会商、拟订的国民党改组计划,并听取了鲍罗廷所转达的列宁、斯大林的意见,于10月19日任命廖仲恺、李大钊等5人为国民党改组委员,宣布开始国民党改组工作。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会议通过《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新三民主义。
三、组建黄埔军校
“一大”后,国民党成立了“军校筹备处”,蒋介石任筹备处委员长。在当时物资匮乏及军阀混战的时局之下,军校的筹备也可谓是一波三折。蒋介石后来听说孙中山准备让程潜来担任校长,而自己只是副校长人选之一,蒋介石索性去了上海。孙中山只好让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张静江前往上海劝说。
1924年6月16日,“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开学典礼在广州举行。学校选址在广州市黄埔岛,于是也被称为“黄埔军校”。孙中山亲自兼任校本部总理,蒋介石被任命为校长。
![](https://img.haomeiwen.com/i10416876/7f07128b876052f8.jpg)
蒋介石,名中正,字介石。浙江奉化人。父亲早亡,由母亲王采玉抚养成人,幼年入塾,诵读经史。1906年东渡日本,入东京清华学校,结识陈其美等人,年末回国。1908年春再度赴日,入东京振武学校,辛亥革命爆发后,回到上海。
二次革命失败后再赴日本,加入孙中山成立的中华革命党。袁世凯死后,中华革命军解散,蒋居上海,与青帮头目黄金荣、杜月笙私交甚密。也曾与张静江、陈果夫、戴季陶等合伙做交易所投机生意。
1922年陈炯明叛变,孙中山避难于永丰舰,蒋去广州登舰侍护40余日,取得孙的信任和器重。1923年,曾奉派率领“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赴苏考察学习军事、政治和党务。
同时,戴季陶担任广东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为副主任。开学仅一个多月,戴季陶因不同意共产党员加入中国国民党,愤然离职,由周恩来继任。
戴季陶,初名良弼,后名传贤,字季陶,笔名天仇。原籍浙江湖州)人,生于四川广汉。早年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追随孙中山,参加了二次革命和护法战争。曾对共产主义也作了广泛介绍,但他最终没有加入中共。后来成为蒋介石的忠实智囊彻底反共,素有蒋介石的"国师"之称。与陈其美、张静江、张学良并称蒋介石“四大结义盟兄”。
1926年任国立中山大学校长。及后任中华民国考试院长达二十年。1948年后改任国史馆馆长。1949年全国解放前夕,服安眠药自杀。儿子蒋纬国,后被蒋介石收养,其母为日本护士重松金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