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日子过久了,再去过苦日子,那滋味确实不好受。可当下全球都经济疲软、都通货膨胀、都裁员减薪,都感受到了日子不好过。人们都说澳洲地广人稀,又是发达国家中冒尖的,在危机四伏面前,应该没有忧虑吧?局外的人这么看,局内人并不全都这么认为。最近华人媒体经常有报道,本族同胞也出现了卷铺盖回国。别人想来都来不了,为何来都来了又想着走,恐怕只有当事者感受最刻骨铭心。
既然是全球化的危机,仔细想来不管来、去到哪里,日子也都好过不到哪去。尤其是年龄处在30岁到50岁的,上有老、下有少,正处于爬坡上坎的时候。日子过得平平常常、普普通通倒没啥,就怕家里出现三长两短,比如老的小的生病了、工作岗位被解聘了、本就吃紧的收入又降薪了。如果遇上这些个突如其来,那肯定就会抓了瞎,不知道该如何去应对。我们这代人的那些年还算好,这头饭碗给弄翻了,还可以到市场上另找出路,只要自己勤劳肯干,保住饭碗应该没啥问题。问题是现在面临的困难是既是全球性的、又是长期性的,还出现人工智能来抢饭碗。这该咋办?出路又在哪里?
“别人都能活下去,就不相信自己不能活”,抱取这样的心态的人,应该给点个大大的赞。可问题也来了,看别人活得好好的,自己应该怎么去活?以前工作还不错、薪酬还可以的,一下没工作了、没收入来源了,这脸面放不放得下;再者都40多、50岁的人了,精力、能力都开始走下坡路,要想与处处占优的年轻人抢饭碗,非身怀绝技恐怕也没那底气。实在没办法了,去干那些别人不愿干的活行不?恐怕也不太行,因为这市场上就没有别人不愿干的活,即便有自己的身板又是否能够对付得了?当然说到日子艰难,也并非绝对无望,路都是靠人走出来的,具体到自己的路如何走?还得找准比较优势绝处逢生。
(本文插图系作者街区随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