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殡

作者: 江子恩 | 来源:发表于2024-07-22 17:03 被阅读0次

【郑重声明: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人生弹指事成空。断魂惆怅无寻处。——宋·李之仪《踏莎行》

娃爸的大伯离去了,家族大佬们定了送他的日子。

送殡前一天晚上,我带着几个娃从四百公里外的地方驾车赶回村里。

送殡当天,骄阳似火,在祠堂外广场的仪仗管乐团,一支支哀乐催人泪下,与老人过往的一幕幕浮现在脑海中。

去年六月艳阳天,娃爸大伯不慎在村中一处偏僻地摔倒在地,烈日当空,如同送殡这天的天气一样下“火球”。他倒卧几小时无人知,直到几小时地毯式搜索寻人,终于在傍晚时分,幸得被专业寻人的蓝天救援队队员找到。八十多高龄的娃爸大伯,凭着自身坚强的意志力,子女们的坚持抢救下,在医院ICU监护室里昏迷了一月有余,苏醒了,挺过来了。在家休养数月,渐渐好转,甚至拄拐能小走几步。

儿子儿媳、女儿女婿、一众亲友,悉数用心照料,不料后面却因营养过剩没注意到中风前兆。生命最后几个月,躺卧床上,用鼻饲管喂食,照料者勤翻身下身无疮肿。

农村里的养老送终,经济是挺大的制约。做能做的,改变能改变的,接纳不能改变的。

一家有难,内亲外戚互相帮扶,经济或是劳力上。

伯娘是本村人,伯伯伯娘在年轻时也帮忙照料着伯娘娘家的几个晚辈,助其成长。这次出殡,哪怕是尚抱娃于襁褓中的侄女,说什么也要来相送,送最敬重的长辈最后一程。

虽居穷乡僻壤中,而民风纯朴,两百来号人的送殡队伍,在烈日炎炎下,上至七十余岁老者、下至三四岁孩童,无一有微辞。唯一能做的就是静静地配合着乡村里各种仪规,让老人家体面地走好最后一程。

守灵几日,送殡日则分上下午两个主要规程,上午八点办事、做功德,下午哀悼亡灵。

孩子对这样场面显得陌生,懵懵懂懂问了一些关于生死的问题,为什么要送?为什么要上香跪拜?诸如此类的灵魂拷问。

人生短短几十年,城里人也好,乡里人也罢,总有落土为安之时。善待身边人,也是善待自己。

父母健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不在,只剩归途。

各乡各里,各规各例,随乡入俗,送殡中令我惊讶的是老人家火化后却没安排入葬。

完事后回到家中,与长辈喝茶聊天提及自己对当下送殡安葬仪规的不解。不曾想,老人家甚是开明,对身后事并没有执念,万事皆成空,所谓“床前孝子⼀碗水,胜过坟前万吨灰。”

原来看似闭塞的偏僻村庄,也有践行极简的理念。看淡看透人生,好好努力把当下自身生活过好,过充实。

睿智的长者们,在世时尽能力照顾晚辈的前提是顾好自己的身体,为子女减轻负担。

作为已逝老人家的内亲外戚一份子,我伤感不舍之余,感受到是满满的感恩与感动。

潮语俗语“田螺为仔死”,父爱母爱永远是那么深沉、无私。

一声叹息,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老人家一路走好!

相关文章

  • 送殡

    哀乐响起,邻里乡亲进进出出…… 五彩的花圈依墙而靠,香帆,鞭帆垂直站立,绸子,缎子挂两边绳子上,镶着花的棺放中间,...

  • 送殡

    清早,母亲打电话找我,我的堂佰父去世了!这位堂佰父,住处与我们相隔甚远,见面次数屈指可数,以致如今我记不起他的容貌...

  • 送殡

    很少甚至没人愿写这样的文字,感觉也没什么特别,因为它是每个人都能,必须面对和经过的路途。 昨天来姐家里,看到姐对面...

  • 怀念奶奶

    傍晚时分,下起了小雨。 今天是奶奶的忌日。 在我的记忆里,家里几位老人过世,送殡的那天都在下雨。给爷爷送殡,是在二...

  • 祥子再次送殡回来

    暮秋时节,祥子裹着破旧的棉袄结束完了一场特殊的出殡。听人说,棺材里的男子曾经和祥子同行,农村出身,15岁就来北平城...

  • 2018-08-10送殡

    今天朋友母亲出殡,我们八点多就到了。 风俗各异,环境不同,感受也不一样。 几个朋友车上玩笑着,心情不好的到那种场合...

  • 清晨等公交-遭遇送殡车

    早上戴着耳机等在路旁,迟迟不来的公交车也没有太多让我焦虑,因为时间还早。 隔着耳机的音乐声听到了一个悲伤的曲调,而...

  • 起得那么早

    文/加得 表哥安排也太早了,三点半就大阿姨早上送殡,风俗也只能起早了。

  • 别人的事

    送亲的途中,遇到送殡的车队。 这行人面露喜色,穿得鲜艳美丽,花团锦簇,生机勃勃。 那行人双目红肿,泪痕犹湿,酷暑时...

  • 我是不孝的儿子

    夜幕沉沉, 万簌寂寂, 远处的灯火, 引起我无边的愁思, 妈妈,儿想念你。 每当我见到墓地的花圈, 每当我见到送殡...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送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mgweh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