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出来,刘姐送给我一瓶水。
旁边一位中年大哥看向我们:为什么不给我一瓶?
我们望向他——声音沙哑,疲惫不堪。他说从云南过来,身份证丢了,工作岗位太远回不去,睡公园好几天,家人只有70几岁的母亲,用着老年机,无法联系…
身处诺大的深圳,很多时候觉得自己所待的龙华区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深圳,换种说法,或许不像大多数人眼里的繁华都市,灯红酒绿,车水马龙。很多时候深夜回家的路上,有人睡在石凳上,有人睡在屋檐下,有时候下着大雨,有时候天很凉。有遇到自言自语精神不太正常的人,有心理些许变态的人搭话,有不到20岁的年轻人挨家挨户问商家招不招工…
![](https://img.haomeiwen.com/i6136663/16a6a721dcc71370.jpg)
在龙华待了很多年的朋友告诉我,他们不值得同情,在他们口中,得知“三和大神”这个称呼。立马购入了《岂不怀归——三个青年调查》这本书。
![](https://img.haomeiwen.com/i6136663/a7270f0c155507c6.jpg)
今晚遇到这位大哥,让我再次想起了这本书。他会是下一个三和大神吗?一开始我不信,或者说,我不愿意相信,更希望他能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过着正常体面些的生活。
《岂不怀归》——它真的就只是一份研究笔记,没有高屋建瓴,没有宏篇大论,只是一点点地陈述了事实。它用拙朴的研究想要来换起更多学者和政策制定者的关注。我看得出作者想做些什么,却难改变的无力感。
——很多人怀揣梦想奔赴三和,在与招工企业、市场中介的三方博弈中,历经挣抢日结,繁重劳动,微薄收入以及证件被骗、博彩失利等大大小小的挫折后,陷入了失望,怠惰,沉沦的恶性循环。
我们给云南大哥买了饭,买了他要求的大瓶矿泉水,给了公交钱,请了警察过来帮忙,尽可能地用我们觉得正确的方式提供帮助。警察叔叔尊称他先生,交代了补办身份证的方式,说了深圳救助中心的地址。不管是我们,或者是警察叔叔,都给到最起码的善意与尊重。(突然更加深爱这座城市,这里的人,都不排外,有无比的包容之心)
令我失望的是,这些似乎都不是他想要的。
警察叔叔说:如果一个只是很饿的人,不管给他吃什么,他都会狼吞虎咽下去。
身份证丢了,他不急;很久没吃饭,见到饭不想吃;救助站免费的火车票回老家,他不去。他说一直刷着抖音,手机快没电了;他说想有个安静的地方睡觉,他说不知道明天该怎么办…我渐渐明白,他至始至终只想利用我们的同情心,得到一些尽可能多的免费的午餐,吃的也好,现金也好,得过且过一天。
警察叔叔说:你们去***看看,现在这个时间点,有大把比他更可怜的人,露宿街头,你们的同情心用不过来。
对于一些类似三和大神的生活常态,我们大多数人已经漠然了。可是对于面前这个些许还“有救”的云南大哥,我们想帮一帮。将心比心,想到自己的父母亲人,遇到此般境况,也希望能有人搀扶一把吧。然而,自己都放弃自己的人,别人该怎么帮?同情心是不可或缺的善意,但用在需要的人身上。
我们总想以自己的价值观给别人划定路线,却忽视了他们自身的人生轨迹的意志和能力。倘若每个人都有意愿和能力改变自己的生活,又会有多少人在花样年华去“混吃等死”?
内心不能平静的是——很多底层社会群体的境况之差超出想象,他们的声音被隐匿,成为沉默的大多数。关系资源不足,维权能力弱小,话语权十分有限。他们被社会看不见。有救助站,公益组织,求助渠道,他们无从知晓;不断地自我麻痹,茫然无助的状态下,受到损害的是他们的身心健康自己正确的价值观念,最终被社会淘汰。这样的群体,该何去何从?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缺乏教育,知识和技能的农村青年会随之被吞噬在不平衡的发展过程中。教育模式,区域差异一直存在,一代代没有意识和技能的农村青年也被源源不断地制造出来,就只能被廉价劳动力使用,而经济社会发展又将跨越依赖廉价劳动力的时代,这些人,出路在哪里?
疫情之下,行业变革,于我自身而言,在时代的潮流中,已然不再像当初胸怀鸿鹄之志,对未来充满希望和憧憬。更多的止步于当下的工作,“间接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爱好单一,生活轨迹一层不变。家庭,婚姻,甚至事业的压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强烈。在次次挣扎,无奈之后,开始接受这个社会,接受自己的普通,选择“保守”活法。那么,“内卷、躺平”之下的当代年轻人,未来在哪儿?
![](https://img.haomeiwen.com/i6136663/639b56e4d21c601d.jpg)
一些问题是没有答案的,答案也会随着各种因素变化。人是环境的产物,终究会以一种姿态适应环境。另一种正向层面来看,深圳依然是奋斗的城市,在天桥下打地铺的外卖员,扛电脑主机回家的打工人,总是凌晨更新出来的核酸结果…背后有着无数人的艰辛与坚守。大多数人没有选择叫嚣事物的瞬息万变,仍然做着当下该做的事情。也许不拿成功的标准衡量自己当下的成绩,舍弃不切实际的欲望,方可达到最舒服的状态。那些活的体面的人,都不曾停止努力生活。
作为普通人,对于身边每个存在的个体尽量多一些善意,多一些尊重吧,未经他人苦,莫论他人非。
身为教育工作者,我在想,教育更应注重培养的,是思想,意志力的培养,是被忽视的人本身自发向上驱动力。无论在各种境地,都不会放弃自己,生而为人,岂不怀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