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翦是频阳东乡人,少年时就喜好军事,后来奉事秦始皇。始皇十一年王翦带兵攻打赵国的阏与,不仅攻陷了它,还一连拿下九座城邑;�始皇十八年王翦领兵攻打赵国,一年多就攻取了赵国,赵王投降,赵国各地全部被平定,设置为郡;第二年,燕国派荆轲到秦国谋杀秦王,秦王派王翦攻打燕国,燕王喜逃往辽东,王翦终于平定了燕国都城蓟胜利而回;秦王派王翦儿子王贲攻击楚国,楚兵战败。掉过头来再进击魏国,魏王投降,最后平定了魏国各地。秦始皇灭掉了韩、赵、魏三国,赶跑了燕王喜,同时多次战败楚军。秦国将领李信,年轻气盛,英勇威武,曾带着几千士兵把燕太子丹追击到衍水,最后打败燕军捉到太子丹,秦始皇认为李信贤能勇敢。一天,秦始皇问李信:"我打算攻取楚国,由将军估计调用多少人才够?"李信回答说:"最多不过二十万人。"秦始皇又问王翦,王翦回答说:"非得六十万人不可。"秦始皇说:"王将军老喽,多么胆怯呀!李将军真是果断勇敢,他的话是对的。"于是就派李信及蒙恬带兵二十万向南进军攻打楚国。王翦的话不被采用,就推托有病,回到频阳家乡养老。李信攻打平与,蒙恬攻打寝邑,大败楚军。李信接着进攻鄢郢,又拿了下来,于是带领部队向西前进,要与蒙恬在城父会师。其实,楚军正在跟踪追击他们,连着三天三夜不停息,结果大败李信部队,攻入两个军营,杀死七个都尉,秦军大败而逃。
秦始皇听到这个消息,大为震怒,亲自乘快车奔往频阳,见到王翦道歉说:"我由于没采用您的计策,李信果然使秦军蒙受了耻辱。现在听说楚军一天天向西逼进,将军虽然染病,难道忍心抛弃了我吗!"王翦推辞说:"老臣病弱疲乏,昏聩无能,希望大王另择良将。"秦始皇再次表示歉意说:"好啦,将军不要再说什么了!"王翦说:"大王一定不得已而用我,非六十万人不可。"秦始皇满口答应说:"就只听将军的谋划了。"于是王翦率领着六十万大军出发了,秦始皇亲自到灞上送行。王翦临出发时,请求赐予许多良田、美宅、园林池苑等。秦始皇说:"将军尽管上路好了,何必担忧家里日子不好过呢?"王翦说:"替大王带兵,即使有功劳也终究难以得到封侯赐爵,所以趁着大王特别器重我的时候,我也得及时请求大王赐予园林池苑来给子孙后代置份家产吧。"秦始皇听了哈哈大笑起来。王翦出发后到了函谷关,又连续五次派使者回朝廷请求赐予良田。有人说:"将军请求赐予家业,也太过分了吧。"王翦说:"这么说不对。秦王性情粗暴对人多疑。现在大王把全国的武士调光特地委托给我,我不用多次请求赏赐田宅给子孙们置份家产来表示自己出征的坚定意志,竟反而让秦王平白无故地怀疑我吗?"
秦将李信说攻取楚国最多调二十万人,王翦说非得六十万人不可,最后的结果让我想起李陵那个一样年轻气盛之辈。公元前99年,李广利统领三万骑兵从酒泉出发,攻击在天山一带活动的右贤王,武帝召见李陵,想要他为大军运送粮草。李陵来到武台殿,向武帝叩头请求说:“臣所率领的屯边将士,都是荆楚勇士、奇材、剑客,力可缚虎,射必中的,望能自成一军独当一面,到兰干山南边以分单于兵力,请不要让我们只做贰师将军的运输队。”武帝说:“你是耻于做下属吧!我发军这么多,没有马匹拨给你。”李陵答道:“不须给马匹,臣愿以少击多,只用五千步兵直捣单于王庭。”汉武帝为他的勇气所感便同意了,并诏令强驽都尉路博德领兵在中途迎候李陵的部队。最后的结果和李信一样:李陵与韩延年一同上马,十多名壮士和他们一道冲出。匈奴数千骑兵紧追,韩延年战死,李陵长叹:“我无脸面去见陛下呀!”于是下马投降了。他的部下四散逃命,逃回塞内的仅四百余人。败了不要谈什么客观原因,我们只说主观原因,就是他们觉得自己是战神,能以少胜多,想出风头,对此我只想说一句:多带兵会死不?
孙子兵法有云: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它关系到百姓的生死,国家的存亡,不能不认真地思考和研究。李信和李陵就是拿国家大事、士兵的性命、百姓的生死当儿戏,根本不配带兵,不配当将军。还有云: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用兵打仗之前,君主或统帅都要在庙堂之上进行策划谋算。谋算得多,非常周密,胜过了敌方,在战争中取胜的机会就会多一些;相反,谋算很少,很不周密,不能胜过散方,取胜的可能性也就套很少。更不用说那些根本不进行谋算的了。我从战争双方事前谋算的比较中,便可以预知战争的结局将会是谁负!我觉得王翦才是真正的名将,他连秦王性情粗暴对人多疑都算到了,于是多次请求赏赐田宅给子孙们置份家产来表示自己出征的坚定意志,若李信李陵能算到这个程度,他们会败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