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父从广东回来过年,讲到他所在的工厂进来了一大批机器人,取代了很多人工工作。他担心,估计不久的未来,他也会被替代。
他所在的工厂是做机电的,大部分都是电子产品上非常细小的零部件。以前都是工人做,现在是机器批量生产。公司要的更多的也不再是廉价的工人劳动力,而是受过更高教育的大学生。他慨叹时代不一样了,现在要的是技术型人才,可以操控机器的,而不再是像机器一样的工人,因为他们已被取代。
迅速发展AI以更快速度来临
这不由让我回顾2016年,想起一个绕不开的大事件———谷歌AlphaGo战胜韩国棋手李世石。
人工智能似乎以超乎人类想象的速度更快来临了。
而谷歌的野心并不止步于做一个战胜人类的棋类程序。他们宣布,这套人工智能一旦成熟,将用于灾害预测、医疗健康和机器人等更广阔而复杂的领域。
人工智能 ,简称AI,通过模拟人类的思维、意识和行为来完成复杂的工作。它的年龄并不长。
1956年,以麦卡赛、明斯基、罗切斯特和申农等为首的年轻科学家聚在一起,共同研究和探讨用机器模拟智能的一系列有关问题,并首次提出了“人工智能”这一术语,它标志着“人工智能”这门新兴学科的正式诞生。
直到到去年,这个技术也不会才60岁。但就在去年的世界经济论坛报告里,人工智能被预测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代表,将在今后五年里,改变商业模式和劳动力市场。
而未来大部分企业的模式都将成为现有产业加上机器智能,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资源将会像水和电一样,由专门公司提供给全社会所有人使用,这将又会是一场新产业的大变革 。
前段时间,领英发布的《2016全球人力资本报告》中指出:到2020年,全球将会有700万个工作岗位消失, 包括一些基础白领和蓝领技工等;另一方面, 计算机、数学、建筑等领域能够创造200万个新的工作机会,因此这中间将会产生500万个工作缺口。我们目前视为核心的技能,有超过1/3到2020年都将改变;到2025年,科技变革达到新的临界点 ;2021年,首款机械药剂师将在美国登场;2025年,30%的公司审计工作将由人工智能完成;2026年,无人驾驶汽车将占美国汽车保有量的10%……
其实看到这些数据时,我也是很惊叹,因为真的比想象中快!
什么职业会受威胁?
我们能很明显地感受到这种速度,但也有人说到五年后,到2022年呐,也还早,并不觉得会很快,甚至并没有怎么感受到这种变化。
但是,你没感受到变化,也许是因为莲塘效应,其实它一直持续在发生。所谓的莲塘效应,就是你夏天有莲叶的池子,假设每天以一倍的数量铺开,第一天有1/32占据湖面,第二天1/16,这样一直到第五天1/2时,你都不觉得莲叶多,一直到第六天一开,所有湖面都是莲叶。
这就是莲塘效应 ——变化在细微的时候,你总觉得很小,其实是巨大的。
从局部看,人工智能确实抢走了一些人的工作。就如原来成为顶尖围棋高手,其智力上的荣耀度,吸引了不少人才。可现在无论多么出色,也赢不了人工智能,人们自然对这行也不再有那么大的热情。
但我们要明白的是,最终操控这些,或者研发出这些程序的依旧是人类。
但未来有一定职业必定是会受威胁的,是哪些呢?
1 .蓝领 ——重复的、标准化程度高的机械性劳动。
比如大部分安装工作、搬运都已经变成机器劳动。
2. 初级白领 ——规则性、协作关系简单、维度少的智力活动
比如高速公路收费站(现在高速公路都设有ETC)、出纳等。
其实简单来说,就是那些规则性强、协作能力低、节点少的职位会被淘汰。尽管这种被淘汰并不意味着消失,但是却意味着这个领域的投入产出比会极低。
什么职位会越来越重要
有一些职业会淘汰,那也意味着一些职业会更突出,因为人工智能有些不具备的复杂判断。至少现在来说,有些更多完成的是机械重复动作。所以,下面这些职业会越来越重要:
高端技术人才:大数据、人工智能、程序编写者、生物科技等。
复杂模式判断者:需要强大的思维逻辑和具体情景判断能力。如政治家、企业管理者、投资人等。
创意工作者:为追求趣味,发掘人类爱好而创作的艺术家、音乐家、导演、作家、演员。
人际服务者:通过深度的人与人互动的服务来工作(高端服务业、高端手工业、厨师、心理咨询师等)
什么行业会有新机会?
我们所处的各个行业与人工智能、大数据有搭接的领域就会有新机会。
王健林曾经提出过一个观点, 未来中国最大的机会在服务业——不是传统服务业,而是现代服务业。
他认为第一个是娱乐业,就拿我们中国目前的市场来说,这个行业未来有很大的空间。
第二是体育产业,现在的中国人都在追求健康长寿,所以,体育产业有很大空间。像一些体育营销、体育传媒、体育竞赛等,更是严重缺乏专业人才。
第三是旅游行业,尤其是抛开传统旅行社,那种线上线下结合的旅游行业。
而这三个行业放一起,我们发现共同的交叉点就是典型的人际交往多、需要创意、复杂的行业。
所以这样是人工智能暂时不具备的能力,短期不能超越人类的特有判断力。
职场人该如何面对?
作为一枚职场新人,在我看来除了培养专业能力外,还要注意培养自己这些能力:创造力、社交能力、分析、思考和判断能力、审美能力、当然还有学习能力。尤其是创造力和社交能力,这两项是人工智能无法拥有的。
我们可以尝试一些最新的科技和技术,多关注一些大数据,多看一些人工智能的入门书籍。
对于自己所处的行业,留意自己行业内与人工智能、大数据接口的职位和公司。更重要的是,即使只是个门外汉(比如我这种技术白痴),保持对这件事的观察和好奇也是很有必要的,至少可以让你与趋势连接。
人工智能帮助人类提升幸福感AI也让人类获得更多幸福
其实偶尔想想,如果人工智能进化到极度先进的地步,抢走了人类的一切工作,任何事情,它都高效完美地完成:你不用学外语,它替你翻译; 你不用做饭,它手艺好过所有大厨; 它替你完成所有家务;它是你的医生;它还写歌、发公众微信、拍电影,甚至变身为你的情人,也就是说,你每天起来只有一件事,就是享受。成本就是一些电费。这不是简直是美梦吗?!
人为什么工作?是为了生活得更好。工作本身不是目的,能不工作就生活得更好了,当然也更变得更符合人性呀。
机器每抢走一份人类的工作,人类就更轻松幸福一点,回顾机器史,不正是这样的吗?人工智能,就是顶级机器。
未到爆发之时
说真的,从目前来看,大部分媒体还是在炒概念。
以现在来说,人工智能的使用价格的确非常高,但是价格所体现的成本才是影响一项技术应用的核心要素。2010年爆发的物联网技术,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很多技术虽然能让企业提升效率,准确率更高,管理更方便,但是会让企业成本高不可攀。所以到现在,这些技术也没能大规模应用起来。
其次,通过看大量的数据和案例,现在很多行业未能建立起有效的大数据。比如教育、医疗、制造业等。这部分还是很大的空白。
最后一点,还是我之前提到的,机器人非常机械化,更多是简单重复,柔性还非常低。
作为现在媒体所说的,都还是在炒这个概念,未到真正的爆发之时。
但是这意味着我们更要居安思危。不能就处在自己的安全领域安身立命,记住莲塘效应!不要等到你真正意识到之后,已经深陷泥潭。
所以,最重要的是,是时不时跳出舒适区,紧跟时代趋势,发展自己更深层次能力。当你具备不可替代性时,AI不可能替代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