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刷抖音、头条里的小视频,几乎被“彭于晏”的励志视频刷屏了 ,看着视频里这位满身肌肉身材姣好的大帅哥,小编心里真是满满的羡慕嫉妒恨啊。。。。。
可在羡慕的同时,视频里出现的字眼也吸引住了小编的眼球。刻苦、勤奋、努力。。。。是的,成功不是偶然,是他自己争取来的。
为了拍好《湄公河行动》这部戏,达到理想中的效果,彭于晏特意去学习极为辛苦的战术动作训练和实枪射击训练。
他的好身材也不是平白无故来的。在《翻滚吧,阿信》这部戏中,为了演好男主这一角色,他艰苦训练了11个月。单杠、吊环、鞍马、后空翻,无所不练,体操的所有项目他几乎都学会了……没有替身,不用吊钢绳,全都自己上……
所以说,想要成功,获得自己想要达到的目的,真的得对自己狠一点,要不然成功离自己可能就很遥远了 。
可能很多人会问,我很想成功,也有自己的目标,可我就是对自己狠不起来怎么办?没关系,看了这篇文章你会就知道为什么会对自己狠不起来,也会知道该怎么解决了。
在平时大家有没有以下几种症状?
1.起床起不来。
2.一到上班时间就磨磨唧唧。
3.工作时心里想着腰尽快把事情做完,可就是没有干劲。
4.一拿起手机就放不下,严重耽误工作效率。
如上所列,如果有一到两个,说明你有轻微的拖延症;如果全占的话,那么恭喜你,你有严重的拖延症。
我们不禁要问:拖延症和成功有必然的关系吗?
当然,一个人想要达到某种目标,首先就得学会自律,而拖延症就是自律最大的障碍!彭于晏为什么会成功?很简单,因为他足够努力。而自律就是努力的必备条件。
为什么会有想拖延的行为?
我们为什么总是不想起床,不想工作,喜欢磨磨唧唧,把要做的工作一拖再拖呢?这就要说说“意识”这个概念了。
人的意识分为表意识和潜意识。表意识和我们的思考一样,一次就只能干一件事情或想一件事情。比如,我们没办法一边玩游戏一边做工作,也没办法一边看英语书一边又看数学书。
但潜意识不同,潜意识里有被大脑记忆的动作,就算我们不刻意的去做,身体也会进入无意识的自动状态来完成动作。
同样用上面两个例子来解释。表意识没办法一边打游戏一边工作,但可以一边打游戏一边抽烟。因为抽烟的动作重复的过多,所以被大脑记忆下来,形成了潜意识。看书也是一样,表意识做不到同时看两本书,但利用潜意识却可以做到一遍看书一边吃饭,因为吃饭的动作也是一样,是被大脑记忆的动作。
所以,为什么我们会喜欢“拖”呢?是因为我们的大脑并没有把这些行为纳入潜意识的范围,大脑产生了抗拒,所以我们的身体也在抗拒这种行为。
停止拖延
想要彻底解决拖延症,我们就得有计划训练这些行为,坚持一段时间以后,形成习惯,拖延症就会消失无踪了。没有了拖延症的阻碍,自律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如何形成习惯?
在《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一书中,把习惯定义为“习惯就是把重复的行动化为无意识的行动,是在脑中设定的程序”。并把习惯分为三个类型:
1.行为习惯(如读书、写日记等等)
2.身体习惯(如早起、戒烟、运动等等)
3.思考习惯(如逻辑思维、创意思考等等)
本篇所讲的是针对拖延症来达到自律的目的。所以,主要是重点讲述如何养成“身体习惯”的方法。另外,虽然养成“身体习惯”对“思考习惯”没有什么效果,但对解决“行为习惯”更为轻松。
那么,如何养成身体习惯呢?书中指出,身体习惯是与身体节奏相关的习惯,培养“身体习惯”大概需要6个月左右的时间。
在养成习惯的过程中,会遇到的三个阶段或者说三个困难期:
1.反抗期(马上想要放弃)
2.不稳定期(受其他不确定因素影响)
3.倦怠期(逐渐感到厌烦)
作者又根据针对150位客户的访问,给出了三个时期的失败率的比例:
1.反抗期(1~7天),42%的人失败。
2.不稳定期(8~21天),40%的人失败。
3.倦怠期(22~30)天,18%的人失败。
看了这些数据,大家是不是感觉很难办到甚至说想要退缩呢?先别急,我们先来看看形成习惯后的好处,可能大家就不会这么抵触了。
书中列出了众多的好处,但小编还是直接用两组数据来表达效果吧。
利用坚持积累的“复利”效应,可以达到以下效果:
1.每周提高3%的工作效率持续5个月,原本每周要用100个小时才可以完成的工作可以缩减到50个小时。
2.每天练习英语听力15分钟,一个月之后可以不借助字幕就可以看懂自己喜欢的外国电影。
图片来自网络
朋友们看到形成习惯以后带来的好处是不是好受一点呢?所以说,付出就有回报这句话是没有错的。
说了这么多,那么到底该怎么度过这三个时期来形成习惯呢?文章前面就介绍过,想要形成身体习惯,大概需要6个月左右的时间。难就难在怎么度过三个最困难的时期,只要度过这最困难的一个月时间,后面的压力相对来说就要小的多了。
作者针对每个时期也给出了相应的对策:
反抗期
1.婴儿学步法
这个很好理解。我们开始训练习惯的时候,这个时候是最困难的,因为我们人体都有一种保持舒适现状的本能。所以,为了尽量不激发这种本能的抵抗,我们要从很小的目标开始。这种方法就像婴儿学走路一样,得慢慢的一小步一小步的来,跨大了步子是会摔跤的。
比如,玩手机很影响工作的进度,如果直接不去碰,那么就会很容易触发抵抗,越想着不要碰手机,越会想去碰。我们可以缩短一下时间。本来玩10分钟,稍微克制一下玩8分钟,坚持一两天,再缩短到6分钟。以此类推,渐渐戒掉工作中玩手机的毛病。
2.简单记录
针对这个最困难的时期,我们要用记录成果的方式来给自己坚持的动力,用作者的意思就是给糖吃。
比如,昨天学了5个单词,今天学了8个单词,都把它们的数字记录下来。你每天看着不断增长的数字,就是给自己行动结果的一个良好回馈,会让自己更有进行下去的动力。
不稳定期
不稳定期的失败率也很高,在测试里给出的数据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有40%之多。所以,我们也要有很好的规划来克服这个困难时期。
1.行为模式化
所谓的“模式化”是指在固定的时间内培养固定的习惯(时间、地点、做法)。
我们在起床的时候,就在起床的这段时间有意的克制赖床的习惯;我们在上班的这段时间段,就要有意的克制有拖延时间的坏习惯。
为了更好的督促自己,我们要做一个实施计划的表格。在8:00~9:00这段时间该做什么,9:00~10:00这段时间该干什么。。。以此类推,形成一天的模式规划。
每周也可以用这种固定模式来完成特定时间的某件事。同样,每月也可以制定一件事用特定的时间来完成,形成固定习惯。
如果这种固定化的模式形成习惯以后,在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时间里,就会自然的接受这种行为,不会再有排斥的现象了。
2.设定例外规则
这个就很好解决。我们都知道,每天的生活不可能一模一样,有时候会有很多意外因素的影响来打乱我们的生活和工作节奏。比如生病,情绪低落,或者需要外出应酬。我们只要根据自身的情况,灵活调节时间就好。
图片来自网络
倦怠期
倦怠期相对前两个时期的困难度要小一些,但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倦怠期通常会出现厌烦、枯燥、的情绪,因为短期内没有达到想要的效果,会觉得没有意义。
针对这种情况,作者给出的建议是:
1.适时的改变。
因为我们在培养习惯时,避免不了会面临一成不变的状况。所以,适时的加入创意的改变可以减轻这种枯燥感。
例如,在感觉枯燥厌烦时,可以听听音乐,放松一下心情。也可以改变一下环境让自己有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2.拟订下一个计划。
注意,这里拟订下一个计划也只是为了刺激倦怠期的消极情绪,并不是指要同时执行两个计划习惯。文章前面就讲到过,等一步一步来,贪多嚼不烂。
文章的最后,再强调一下。在形成习惯最困难的三个时期中,最好是每天都要执行,如果期间老是有间隔的话,很可能会没有多大效果。
篇幅有点多,也不知道有几位朋友有耐心看到这里。谢谢大家的阅读!
三好尹先生原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