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正好赶上休班回了一趟家。
依山傍水的山城小乡村,清明前喜逢一场大雨,气温升高,一芽一叶的嫩茶,如雨后春笋般齐刷刷的冒出,迫不及待地向着淳朴善良的农家人告示着春天已来临。
乡亲们的焦点都集中在冒尖的新茶之上,家家户户摘茶炒茶卖茶甚是火热。我虽是直到大学才去了大城市读书,但对于茶道我并不懂,也不识茶叶的品相贵贱,但家里的雨前茶(谷雨之前摘的茶)却对我别有意味。
因为家在农村,屋前屋后都是山或者开阔的田野,其中有几块茶叶地,一到开春清明前后就是采茶忙的时节。帮别人摘茶,摘自己的茶,清明的新茶,家家户户都会留些自家的上品,以招待节日里的重宾,这会非常有体面也非常有特色。
记忆中,那还是小学五年级,老师组织我们勤工俭学到茶场帮工。那时,一天下来,一芽一叶的嫩茶(一芽一叶的茶也称为毛尖,为一年中茶叶的精品)差不多可以摘来一斤。采来的新鲜茶叶叫做茶青,专门炒茶叶卖的农户会来收。每年清明的这个时候,大人们都会去帮包茶场的大户人家摘茶叶来贴补家用,而我也就开始跟着同学去帮别人采茶叶,以此来挣点零花钱买本心仪很久的作文书,或者几只花哨的笔。
白天,妈妈带着我们姐弟仨去摘茶,晚上回来草草地吃完晚饭,就要开始忙活炒茶叶了。炒茶得趁着茶叶还是鲜活的,久放就会影响成色和味道。每每炒茶,妈妈都会让我和姐姐两人来将锅里炒出的茶叶轻揉,除去青气。然后她再炒,我们再揉,重复此番大约四五次之后,再调火烘干。每每新茶制成,都已入凌晨。妈妈从来没让我炒过茶,手和灼热的锅之间只隔了一层薄薄的茶叶是什么感觉,应该很烫很烫。
现在,机器炒茶早已代替了人工,人们只需将白天摘了一天的茶叶傍晚时分送去代办点,第二天便可取到成品,只需按量付加工费足矣。我有去亲眼目睹机器炒茶,虽然工序一道没少,但出来的新茶里,却也没有了炒茶人的情绪。
工作以后,这是清明节第一次回家摘茶。连平时家务事不管的爸爸都来跟我们一起摘茶,虽然他手脚是慢了一点,质量也差了一点,但也足以让妈妈欣慰好久,毕竟在我的印象中,他一直只负责家里的收入,这些琐碎的事情他是不屑一顾的。我想爸爸摘的也许不是茶,而是这份在一起的亲情,儿女大了,常陪身边的时间却少了。我突然意识到家中的每个人,都在以自己仅有的能力,去为这个家变好而努力。
家,在一起就好。
茶,一起摘炒的更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