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逸 《唐诗50讲》
登高远眺,风景宜人,大雁的倒影在江面上划过,虽然已是秋天,山色依然青翠。在“与客携壶上翠微”这一句里,“客”就是张祜。
人生总是苦多乐少,此时此刻的欢乐显得格外难得,而既然难得,索性玩得尽兴,在头上插满菊花,否则就不要下山。
既然对着良辰美景,只管喝酒就是,必须喝到酩酊大醉,才算没有辜负这美好的一天。何必非要站在山头,望着西下的夕阳徒添伤感呢?
诗的最后一句用到先秦时代的一则典故:齐景公登上牛山眺望国都,忽然想到人生短促,死亡不可避免,不禁在无限的眷恋和无奈中落泪。
齐景公为之落泪沾衣的,是全人类共有的命运,共同的悲剧。既然是古往今来的一切人都要承担的,那么无论是齐景公也好,张祜也好,都没必要独自去承受这份悲哀,更没必要认为这份悲哀仅仅发生在自己身上。
诗写到最后这两句,才体现出真正的旷达。这是因为杜牧跳脱出自己的小人生,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待自己、朋友和一切生活。
如果你能变换一下角度,让自己变成旁人,置身事外地旁观着你的悲欢离合,你也就会从“古往今来只如此”的领悟里释怀几分,明白“牛山何必独沾衣”了。
人的挫折感并不取决于境遇本身,而取决于境遇和自我期待之间的落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