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人眼中的苏家,的确都挺好的。大儿子定居国外,受人羡慕。二儿子工作稳定,家庭幸福。小女儿事业有成,独立自强。老父亲即使晚年丧偶也仍可衣食无忧。
可实际上呢?
大儿子作为愚孝的长子对于家庭琐事并没表现出应有的担当。二儿子作为一个万年啃老族,表面的光鲜都是父母一直默默支持。老父亲一辈子对妻子言听计从,懦弱无能。待妻子过世后,内心积压的情绪得到了彻底的释放,报复似的作天作地,让儿女头疼不已。收拾这一切烂摊子的,是那个在家里最不得宠的小女儿明玉。可明玉再怎么付出也依然改变她在众人心中的形象。最后的最后,明玉等来了道歉,正所谓“破镜难圆”,数十年的伤害,是只用一句道歉就能弥补的吗?可不接受又能如何,继续带着心灵的枷锁生活吗?那只能是一地鸡毛,一声叹息。
这一切与曾经只手遮天的母亲不无关系。都说一碗水端平难,但剧中母亲偏心的程度,已经让看客鸣不平了。可以动用关系为并不成器的二儿子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可以为供大儿子出国深造卖掉老宅属于女儿的房间。最小的女儿并没有奢望成为家里的掌上明珠,只是想得到公平的对待,却也不能如愿——她想要凭自己的努力考一个优秀的大学,作为母亲都不愿意出学费,而让她去读免费的师范大学。
影视作品毕竟有虚构的成分,我们不能过多揣测人物的内心。但正是因为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才让我们更加明白,这世上最不能直视的就是太阳与人心。剧中苏母已逝,她如此不待见明玉的原因,究竟是因为什么?是明玉的出生阻挡了母亲的晋升之路,或是因为母亲原本意识里的重男轻女情结,亦或是没有原因,她只是单纯的不喜欢这个孩子的性格?我们已经无从得知。唯一知道的是这些经历带给苏明玉的影响是深远的。
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绝对的好坏。童年与青年时期的成长经历,如果说对于苏明玉也有一点正面影响的话,那就是逼着她独立,逼着她奋斗,逼着她成为不用依靠任何人的职场女强人。乍看如此,可这些成绩实则都是她自己不屈服于命运,幸得贵人提携赏识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她的那个家,除了会向功成名就的她索取,还给了她什么?如果她一直消沉悲观裹足不前,如果她没有遇到那个把她当做女儿的师父,一切又会如何?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家里也不例外。但偏心到苛责带来的后果就是人前坚强如苏明玉,也会在午夜难眠之时意难平。如果能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里成长,哪个孩子愿意委屈着长大呢?我想如果明玉能够重新选择一次,她宁愿选择做妈妈最疼爱但没什么出息的女儿,也不愿意成为职场上呼风唤雨却与家人形同陌路的明总。
剧的结尾,明玉看着老宅出神,幻想着母亲如何疼爱自己,如何要替自己教训本来最受母亲疼爱的二哥——直到母亲临终,明玉都没有等来这一刻,她只是想用这样一种方式放下过去,与自己和解。
某社交软件上曾经出现过“XX祸害”之类孩子吐槽父母的小组。可谓将父母与子女的矛盾推向了高潮。其实刨去个别极端情况。父母和孩子都爱彼此,方式方法和沟通肯定存在极大的问题。正所谓“清官难断家务事”,家从来就不是讲理的地方。想要保持一个家的和谐幸福,必须各让一步换位思考。父母没有以子女期待的方式去爱孩子,并不能说明父母不爱自己的子女,只能说也许方式欠佳。同样的,孩子没有感受到父母的关爱,不能说孩子就不懂得感恩,也许父母的经验教导并不适用于孩子来融入现在的社会。换位思考,似乎是老生常谈。但必须两方同时同地做出改变,才有解决的可能。否则只能是死循环。
其实这世上并没有完美的原生家庭。每个家庭都存在问题,只不过或大或小罢了。我们要做的并不是等待对方的原谅或者感恩,重要的是与自己和解,和过去告别。也许艰难,也许痛苦。但是积极应对上天的所有安排,努力的把手里的烂牌打到最好,这个过程本身也很酷,不是吗?即使不被家里人疼爱,明玉也还是遇到了老蒙,遇到了小石。上天即使偶尔残酷,也不会冷酷到绝情。血缘上的亲人如果狠狠伤害了你,请保持一颗善良的心,勇敢的生活!总会有人视你若珍宝,把你从暗无天日的情绪中拯救出来,梳理你所有的情绪,发现你所有的优点,让你喜怒哀乐皆不必伪装,做最真实的你自己,无论怎样都不会离开。即使与你毫无血缘关系也没有关系,因为这是你给自己寻找的真正的亲人。
胡适先生的“父母无功”论所说,孩子选择降生人间时并没问过这对父母是否愿意接纳他?父母选择成为父母的时候也并没征求孩子的意见,问他是否愿意成为自己的孩子?
也许上天安排的时候,存在随机性。无论爱与不爱,父母与孩子都只有这一世的缘分。喝了孟婆汤下辈子即使相见也认不出对方了。既然如此,愿每个人在此生,都能与至亲之人相互珍惜,相互感恩,相互鼓励,相互成就,相互原谅。
这样才能不管发生什么,都能发自内心的告诉别人,“都挺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