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国有一份著名倡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继而掀起了一股前赴后继的创业热潮。那创业真的这么好吗?
先说正方观点:
更多的机会、更多的所有权以及更多的乐趣。
首先,现在社会上新的变化越来越多,越来越快,创业机会急剧增多,而创业也越来越容易:有丰富的开源代码,有成熟的基础架构服务(云),充足的系统分发渠道,足够的创业相关培训信息,成熟的资金获取途径(VC产业,政府支持等等)。
再次,目前在大公司就能有“铁饭碗”已经成为一种传说,而在小公司工作,通常会有更多的版主权和掌控力。
最后,创业可以有更多的乐趣。创业公司天生就和变化密不可分,所以它们对从事不同寻常的事情会更加开放,这些都充满乐趣。
然后,我们来看看反方观点:
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加入创业公司,而适合创业的人就更少了。在这一节,我会向大家展现创业领域存在的一些弊端:创业并不是那么光鲜亮丽,要让人做出许多牺牲,并且很有可能无法致富。
首先,乔老板和钢铁侠基本上是万里挑一,大部分创业者不可能凭借一己之力想出绝妙的战略,克服所有障碍,打败所有竞争对手,从而改变世界,并在此过程中变得富有。
创办公司和解决有趣的技术问题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过程非常艰难,而且事实上,你原来只需要照顾你的上级,但现在其他所有人都是你的老板——你的所有员工、客户、合作伙伴、用户和媒体都是你的老板。
再者,建立一家成功的创业公司的难度是超乎想象的,在本·霍洛维茨有一本书叫《创业维艰:如何完成比难更难的事》(The Hard Thing About Hard Things: Building a Business When There Are No Easy Answers)列举了很多。这个翻译很像那家有着Iphone的Bigger than bigger~
我那年只有 26 岁,却来到了医生的诊室。我出现了短期的记忆问题。经过验血,医生对我说:“你的数值就像是 60 岁的人,肯定是有问题了。”这时我才意识到自己不能再这样走下去,过后我就告诉老板:“喂,我要离开了,我已经受不了了。我一周要工作 90 个小时,已经持续了八九个月了。”他回答我说:“是的,我正在医生这里看心脏问题呢,我可能也要离开了。”由此我懂得了,在创业公司工作必须要控制好自己的步伐,需要努力工作,但也必须找到一种可持续的方式去做这些事情。 ——Philip Jacob,Stylefeeder 创始人、Stackdriver 和 Google 软件工程师
最后,你可能不会变得富有。因为大多数的创业都会失败,虽然这个数字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定义“创业”和“失败”,但用“九死一生”来形容应该也没错。创业应该来说比炒股的风险高多了~
从另外一个角度,我们也不应该期待通过薪水而致富。原书给出的解释简直是直白到无力反驳:
多数的创业公司在初期的薪资水平要低于市场,所以甚至可以说,加入创业公司实际上要承担着赚更少钱的风险。如果那家公司取得成功并壮大起来,你的薪水通常也会跟着增长,但很少能够弥补之前在收入上的损失。另外,你也不要设想因为自己是早期员工,就可以获得晋升而进入高层(例如 CTO、副总裁),从而弥补之前的损失。这是因为在早期,你面对的是长时间的工作、快速变化的需求和紧张的最后期限,这一切使得你几乎不可能做出非常高质量的软件。随着公司不断发展,这个赶工拼凑出来的遗留系统已经开始无法胜任工作,所以公司需要招聘更多“经验丰富”的员工去“收拾乱摊子”。如果这个系统是靠你个人英雄式的努力才做出来的,那这正会成为招聘新员工的理由,对于你获得高层职位并没有强大的说服力。
在网上有一个论坛里说的话也非常真实:
关于做企业,有人算了笔账。企业一年有300万元的营业额,毛利100万元。扣除按开票算的各项税大概25万元,剩75万元。再扣除25%所得税,剩下约56万元。你把钱从公司拿出来花,作为股东再扣除35%个税,剩36万元。有能力做年收入300万元公司的老板,我相信去大公司一年拿36万元不是问题,还没风险。”
那应该怎样来对付自己的创业冲动呢?或许也可以看一看加入创业公司和自己创业的比较。
作为创始人和创业公司的早期员工,对创业的体验是完全不同的。作为创始人,你必须做出 10 倍的牺牲以换取得到 10 倍回报的机会。这种牺牲在数量级上是完全不同的,压力、风险和时长差异很大,创立公司是高风险、高回报的游戏,而大多数人并不具备处理这么多风险及应对如此大压力的能力,所以大多数人都不应该去当创业者,不论他们有多么美妙的点子。
以时长来讲,即使作为创始人,我们幸运地打造了一家成功的创业公司——这个概率低到约1/10,但平均来说需要花上七八年才能够成功地退出(例如被收购或者IPO),而创始人通常来说都会至少多待上几年(股权和业绩锁定等等) 。那简单的推理就是:只有你愿意把生命的下一个十年都花在开创一家公司上,你才能去做这件事。而这十年,压力和风险始终和你如影随行。
昨天一个朋友说:“那些创业成功的人,很多都是孑然一身”,有些夸张,但也不奇怪,也不少见。创业成功一定会牺牲很多其它方面的幸福。
作者因此有了另外一个很有操作性的建议:对大多数的程序员来说,加入别人的创业公司可以得到足够的好处,还可以极力避开那些缺点。
因为自己创业的公司成为下一个Google 或 Facebook 的概率是非常低的,或者起码坚持 5~10 年才知道结果如何。而在同样的时间内,如果是员工,就可以加入三四家创业公司,每家公司待上几年,这样找到成功创业公司的机会将显著增加。
这样,无论在硅谷,还是在中国,出现以下的群体也就不足为奇了,有一批专门追赶 IPO 和收购的工程师。这些工程师会在公司 IPO 过后跳到另一家公司,如此反复,他们也贡献自己的价值,作为回报,他们也得以培养各种各样的技能,享受每一家公司的独特文化,积累股票期权。在若干年后,他们会带着许多有趣的经历离开,很多时候也没少赚。
比如在前期的移动互联网流潮里,很多人在BAT,TMD等公司反复横跳,攒了一笔钱,这样的例子也非常多。所以,要理智地认识到,创业只不过是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
那创立自己的公司还会是个好主意吗?是的,只有在你不能不做的时候。也就是说,创立公司最合适的原因就是你对某个想法充满热情,非要把它带给全世界。你之所以去做,不是为了声望或财富,而是因为它对你足够重要。为了实现它,你愿意为之经受所有的痛苦、风险和牺牲。
——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