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骏马》杂志上有一篇评论,对女作家塞壬新出版的《沉默、坚硬,还有悲伤》一书作为长达6000多字的解读。
塞壬,本名黄红艳,她的散文写作已十五年,一共才出书四部,作品显然算不上高产。她的创作直指社会的最真实面——常常还是最底层面。
对于成长岁月里的点滴书写,是诸多作家写作素材的重要源泉。塞壬也没有例外,她在许多篇章里都直接或间接地写到了自己的成长岁月印痕,而且这些书写都非常具有时代特点,一些篇章有机地串联起来后,甚至可以还原出来塞壬的早年传记效果。
《消失》里记叙了塞壬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包括,包括她的父母、伙伴、友情、爱情,真可谓如实记录了塞壬的个人成长史。
塞壬这种家族史的书写也顺带写出了家族早年的故事,通过她的笔触,她写出了家族里诸多的人物:太祖母、祖母、大婶娘、祖父、小祖父、大伯父、父亲、母亲、等一众亲人。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国企改革后,塞壬告别了老家的工厂,她便只身南下闯荡,这期间她走南闯北经历了十几座城市,换了无数工作和住处,历程自然是悲欣交集的,但也让她笔触的文字充满了极其真实的岁月张力。这些漂泊岁月里的现实书写是她多年来写作的重心。
”我们必须要明确的是,这些文字固然是她的生活实录,却是带着她的体温甚至是鲜血的,那是在广东打拼多年的艺术提炼升华,固然可以归为“打工文学”“纪实文学”,却又那么令人感到惊叹与悲悯。沉默与坚硬一次次让她离开,四处漂泊,但这就是她的性格,也是她的宿命。
塞壬的写作一定会一如既往地坚守着这样的现实主义写作精神,她要通过个人的笔触,直接展示出一个时代的底层生活状态,我们可以誉之为铁肩担道义,而对于她来说,她是发自本能地书写,唯此,就显得更加可贵。
当下,像塞壬这种现实主义的写作依旧方兴未艾。
曾经我也写过这种带有出生地域与家庭基因及成长胎记的文字,但后来,我改变了笔下针对的目标,比如人、事、地域。这是一种面对真实的冷静或者回避。
从写诗、写散文、写小说到写文史,这是绝大多数作家的必由之路。当有的新锐作家不信这个轨迹,以为自己可以靠一支笔在某个文体、文本领域一骑轻尘、永远独领风骚的时候,发现,事实并不是如此。
人的阅历与心性是骗不了人的。但我以为,一个人十五年一直在散文领域开挖、深挖,这一点她是怎么做到的?至少我认为她是一个孤独的个性化的写作者。
我读到了几篇塞壬的文章,首先是被她的笔名所吸引。附一下她的简介:塞壬,原名 黄红艳 ,70年代生人,2004年开始散文写作,迄今已在《人民文学》、《天涯》、《散文》、《散文海外版》、《美文》、《散文选刊》《中华散文》、《中外文摘》、《百花洲》等刊发表散文作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