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黄昏很美。夕阳西下,月亮当空。夜昼交替,散发神奇之景象。山阳面夕阳红艳,如红萦绕在山头;山阴面阴翳、墨绿,光芒逐渐消失。山阳红艳如少女羞羞答答,山阴墨绿如成年男性的深沉、稳重。杜甫《望岳》歌唱,“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大山把阴阳分割,自成不同的景观,大概是所谓“山间之朝暮”吧!
落日留下几缕余晖装饰山村、田野、菜园子,鎏金了小洋楼,金黄了稻穗,碎了菜园子。山村大概有百余户人家,百分之七八十的村民在国外创业,留守在老农有从国外回来的、有喜欢村庄生活从城市回乡的,是落叶归根,是以农耕作为一种养生。夕阳下,老农有背着锄头,有拿着镰刀,有手提竹篮三三两两踩着余晖回家。齐白石有诗曰,“酒醉网干洗脚上床,休管他门外有斜阳。”山村的居民是幸福的。
树林阴翳,归巢鸟儿,欢快歌唱重逢的喜悦,回家的幸福,诉说相思长短;鸟儿的歌声跃出夕阳,依然灿烂、开放的。
浓密的树林中有数块岩石裸露,目测高有十余米、宽六七米。石黄色,岩面平整似虚掩着的门。我认为是鸟雀家的大门,等到夜色来临,就会嘎吱一声关上,大山开始沉浸在黑夜里。苏轼诉说的:“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大山中也会有一只鸟儿像先生,秋夜醉意阑珊回家而不得入家门,只好停在门前的树上,听溪流之声。
我想啊,它们庭院有影壁、花厅、水渠,花园之类的事物。其建筑肯定一幅中国画卷,展开必然是一步一景,移步换景。不然唱不出动人的歌谣。你听,歌声似清澈入清泉,悠扬似潺潺的溪流,妙似天上的白云飘逸;它们的歌声有浓厚的太阳香,又有青绿的气息,极为清纯是绝世之音。
夕阳下的鸟声,引领月牙高挂在天空。弯月、夕阳两者之间距离也就一山之隔,各自表演,却又配合默契。半轮月亮照山村,一缕夕阳挂在山头。彩霞半边天,月亮蓝了山村。一幅西洋画,展示在大山之上。
月上树梢头,蟋蟀嘤嘤歌声此起起伏,在于草丛,在于墙角,在于土穴其音色、音高自有差异,但是,不妨碍和谐之美。蟋蟀的唱法比较偏向于美声,喜欢真声混声自然换声。美妙的歌声啊,婉约、激扬、嘹亮、真切,令人沉醉、感动。姜夔的《齐天乐.蟋蟀》中说,“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写入琴丝,一声声更苦。” 不同心境对于蟋蟀的歌声理解各不相同,今夜,歌声与我而言是天真、欢乐、动人,这是少年时期馈赠的天籁。
寺院暮鼓响起,鼓声婉转、飘逸,漂游于山村,是清风拂面,令人通神悟道。鼓声落到山村、大山、树林、溪流、稻谷、筼筜……这是梵音在洗涤人世间的烦忧。
回到住处。邻居院子里已经坐着男男女女,有窃窃私语,有高声说道,有爽朗笑声,有小孩歌声不一而足。这场景带我回到儿时的记忆。夏秋之夜,月儿高挂,星星闪烁,院子里的大人小孩围在一起,有坐小矮凳,有坐竹椅子,也有住在长条凳上的。孩子们喜欢大人讲故事,大人总说,“讲什么故事呢?讲啊,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一个和尚在讲故事,讲什么故事呢?讲啊,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和尚在讲故事……”言语循环,调皮的孩子就会说,你就是庙里的和尚吧!于是,笑声一片。
儿时的夜空,星星三五成群,大人爱说,星星是天上的河流,在河上还有一座人间看不到的桥,走过去就是团圆和幸福。
今夜在山村看天上洒落的几颗星星,听邻居院子里的笑声、私语声,回味“团圆和幸福”的味道。正此时,一颗流星滑落,想来又有幸福降临人间。
山村距离月亮很近,近到随手摘。月上的嫦娥定然是可以看到山村的每一个人。山村的人间烟火,值得嫦娥羡慕。明代诗人边贡《嫦娥》问道:
月宫清冷桂团团,岁岁花开只自攀。
共在人间说天上,不知天上忆人间。
仙女下凡山村也不是奇怪的事情,不远处有“晓月潭”,传说天上仙女因为羡慕潭水之美丽,下凡人间,并嫁给村里一位王姓的年轻人。
山路上路灯在月亮之下略显暗淡,路边紫薇花在月亮照耀下鲜艳亭亭。想起刚才在城市的朋友发来的视频链接,南塘河畔正在举行着一场音乐会,展示了城市的繁华、温暖、热烈、浪漫。
南塘虽有南宋时期“旧时驿路,百里荷花”的余韵,但它的浪漫琐碎、喧哗、造作;山村面对大山耸立、平静、安详、和平、爱,才是真正的浪漫。
山村黄昏是一首世界上最富有韵律美的诗歌。
写于瑞安西龙村
2022年9月11日.深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