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不但是餐桌上常见的美味,也是营养学家极力推崇的健康食材,营养价值高!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该如何科学的吃鱼……
吃鱼好处多
但有一处千万别乱吃
*鱼肉富含优质蛋白,易消化吸收,还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等,能补充人体所需;
*鱼脑含有多不饱和脂肪酸DHA和磷脂类物质,有助于大脑发育,辅助提高记忆力等;
*鱼肚是理想的高蛋白低脂肪食品,含有丰富的大分子胶原蛋白,能促进发育、延缓皮肤老化,是补而不燥的“养颜珍品”;
*鱼鳞做成鱼鳞冻,对高血压、高血脂患者有好处。
鱼鳞冻做法
①先将鱼鳞放入漏勺,用清水冲洗干净,沥去水分,放入干净的容器;
②葱切段、姜切片放在鱼鳞上,并撒上一小勺盐,接着加入清水(水量没过鱼鳞约1cm);
③水开后,放入锅内中火蒸25-30分钟;
④将蒸好的鱼鳞过滤,取滤汁晾凉,用容器盛起,放进冰箱冷藏2小时以上;
⑤鱼鳞冻成型后是晶莹剔透的,可以加黄瓜丝、少许蒜末和香油凉拌,也可以直接蘸酱。
尽管这么多部位都可食用,但这个部位千万别乱吃——鱼胆,有剧毒!
鱼胆中的胆酸、氢氰酸等有毒化合物,一旦进入体内,很难被破坏,轻则引起呕吐、腹泻,重则引发肾衰竭甚至死亡。
鱼类繁多,怎么选更好
想从鱼身上获益,第一步得先学会选鱼,而那么多种类的鱼,到底怎么选?
1
鱼也分三六九等
根据美国17年发布的新版鱼类消费建议,从远离重金属污染方面提供指导,鱼被分为最佳选择、不错选择、避免选择三类:
最佳选择——淡水鲑鱼、鱿鱼、三文鱼、沙丁鱼、黑鲈鱼、鲶鱼、鲳鱼、鳕鱼等;
不错选择——石斑鱼、大比目鱼、鲷鱼、条纹鲈、大西洋方头鱼、黄鳍金枪鱼、白姑鱼等;
避免选择——大西洋马鲛、鲨鱼、墨西哥湾方头鱼、大马林鱼、剑鱼、红罗非鱼、大眼金枪鱼等。
冰冻深海鱼vs现杀淡水鱼
我们都知道深海鱼富含ω-3脂肪酸,可以降低体内炎性反应,调节血脂,对预防老年痴呆也有益。
但市面上的海鱼大都是冷冻的,让人觉得不新鲜,然后他们会选择淡水鱼。那么究竟两者哪个更好?
①冻鱼不断鲜
事实上,海鱼虽然是冰冻的,但是在刚捕出,还鲜活的时候就急速冷冻了,不仅口感得到保持,营养流失也很少。
且相较而言,DHA、EPA、多不饱和脂肪酸、牛磺酸等营养素,与同等质量的淡水鱼相比,深海鱼的营养价值更高。
②现杀鱼需静置
另外,淡水鱼杀掉后最好泡1个小时,或者放冰箱静置2~3 个小时。因为刚宰杀后的鱼肉品质并不是最好的,需要经历一个“排酸”过程,放置一段时间,口感更鲜美。
③深海鱼虽好,嘌呤高
需注意的是,一般深海鱼里面含有的嘌呤比河鱼高得多,这种东西在体内会代谢成尿酸。尿酸过多,会增加高尿酸血症的患病风险,进而增加痛风的风险。
因此最好两种鱼交替吃,淡水鱼鲤鱼、鳗鱼等也有ω-3脂肪酸,有时可以代替海鱼加入食谱。
建议一周吃2-3次鱼,每次100克左右。
鱼虽好,但也要注意吃法……
3
吃鱼的四大注意事项
1
鱼肉虽好,但不能完全代替红肉
鱼肉被吹上天的同时,各种红肉,如猪肉、羊肉等则时常被批判——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缩短寿命!
因此很多人就想着只吃鱼肉,不吃红肉。要知道,首先红肉所提供的能量是鱼肉无法企及的,其次鱼肉中铁质的含量远不如红肉。
健康的做法是以鱼肉、鸡肉等白肉略多,约每日摄入75-100g,红肉略少约50-75g,相互搭配吃,保证营养的平衡。
鱼丸不算鱼
市场上有很多鱼制品,如鱼丸、鱼糕、鱼饼等,而这些,在营养专家看来,并不能算是鱼。
其做法多是将鱼肉粉碎,用清水清洗数次,并加入糖等其他成分,避免蛋白质变性;加入鸡蛋白、植物油、淀粉、香精等改善口感。
如此一来,鱼肉本身所含的营养就微乎其微了,因此,不能用鱼丸等制品来代替鱼肉。
清蒸最健康
为了最大限度的保证鱼肉中的蛋白质和脂肪不被破坏,清蒸则是最合适的烹饪方法,温度低、用油少。
而有些人喜欢吃生鱼片,要注意只有对原料来源足够明确放心,部分鱼才能生吃,避免其带有的寄生虫危害肠胃、肝脏等健康。
4
四类人少吃鱼
*鱼虾贝类都含有嘌呤,痛风患者、高尿酸患者最好少吃,特别是急性发病期,得做好忌口;
*鱼脂肪中含有二十碳五烯酸(EPA)会抑制血小板凝集,对血小板减少、血友病、维生素K缺乏等出血性疾病患者来说,不利于病情的恢复。
*有肝功能障碍者,肝脏生成凝血因子减少,往往有出血倾向,也尽量少吃鱼。
*鱼虾等富含组氨酸的食物在体内可转化为组胺,正常情况下,人体会分泌抑制组胺活性的物质——单胺氧化酶,但当服用痢特灵等抗菌药、优降宁等降压药时,就会抑制单胺氧化酶,导致组胺的堆积,易诱发头晕、头痛、心慌、荨麻疹等不适症状。
文章来源——公众号:奥默健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