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语言的说教,孩子你要怎么样,我觉得父母自己的行为,语言更能塑造孩子的观念。我今天带着父母去体检,车上做了7个人,超载2人,我心里那个叵测,一看到交警,我就紧张。如果长大了,我对孩子说,孩子你要遵守交通规则,可我自己就不遵守规则呀。语言和行为不一致,可能会造成孩子观念的不一致,所以从自身出发,加强自律,形成一致的家庭观。
关于言语听说,圆哥讲述的妈妈陪孩子读书的例子,给我触动。我也是一位一直坚持陪伴孩子阅读的妈妈,我更多地是陪孩子读他想读的书,给孩子读书。圆哥讲的这个例子是说大人自己读自己喜欢读的书,孩子受此影响,也是自发的拿起书来读。当我们读自己喜欢读的书时,我们充满了喜悦,这份喜悦会传递给孩子,孩子会好奇的拿起书,所以不是你要孩子读书孩子才去读,而是孩子对书产生了好奇,他才去读书,归根到底还是要关注自身。
社会性一直是我比较担心忧虑的点。我很担心孩子与小朋友之间的交往,担心孩子没有朋友。
从发展心理学看家庭教育我家宝贝一直处于多对一的抚养模式,目前老大上幼儿园小班,我在有次送他去英语启蒙测试时,我就注意到他专注力不够,后来有一次去他幼儿园参加家长开放日活动,再次觉察到这一问题,通过这次学习,我意识到这是我们给予他的教养方式的必然结果,今天我还跟家里人沟通,咱们吃饭洋洋玩的时候,不要一遍遍的叫他吃饭,老人觉得那会饿着孩子,我说到他不会让自己挨饿的,不停地叫他会破坏孩子的专注力的。
从发展心理学看家庭教育老二现在就动不动拿球扔床底下,捡起来再扔这样的机械运动,我能意识到这是她成长中的规律让我倍感欣慰。老大现在就特喜欢角色扮演,遇到事情时,我会假装他是007,给他电话求助。他特喜欢把自己想成是怪兽,而且玩警察抓小偷,他当小偷,最后还要打败我。有时候还会自己拿着些如奥特曼等的小塑料玩具,自己口里说个不停,似乎手中的动物都被他赋予了能力,可我有些不解,他为什么喜欢当坏人呢?
从发展心理学看家庭教育在这张的讲述中,圆哥用了一个词恩威并施,一下子让我想起了我老公的话,这是他的主张,我主张夫妻一致。那一刹那,我突然有种想法,老公是正确的。但以前老公跟我说,我是会反驳他的。我反驳后,我记得老公说了一句这样的话,大体意思是他的方法适合孩子,适合他的方法就是好方法。讲座结束后,小伙伴讨论的过程中突然让我想起了这句话。
从发展心理学看家庭教育我就是这句话最好的阐释。我从小是个所谓的乖孩子,为了维护这个乖,我压抑了许多情绪,以致我不知道怎么表达生气,准确的说我不敢生气,总是自我安慰,自我逼迫,掩耳盗铃自我遗忘的方式来回避,就这样压过了青春期,一直压到生了老二,生完老二,因为我妈妈帮我照顾孩子,也就频频爆发愤怒情绪,这时候一次爆发长时间无法释怀。被压抑的青春期情绪在30岁才爆发出来。
从发展心理学看家庭教育我有时候想我的愤恨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有需求没有被满足。我想要的不只是你给我做好饭,给我买衣服穿,我记得我小时候特别羡慕小朋友去中山公园玩,特希望妈妈能带我去,如果带我去,我会感到浓浓的爱的。这也让我想起这几天听的一趟课,孩子哭闹原因有:需求未被满足,再个被要求改变。除了物质的需求外,还得想想有没有精神的需求,比如一个拥抱,一个鼓励等等。
从发展心理学看家庭教育到底0-6岁我需要教育孩子什么呢?我想就应该是人性。
从发展心理学看家庭教育 从发展心理学看家庭教育 从发展心理学看家庭教育我相信爱是治愈一切不良的良方。但我自身有时候也是缺爱的,当我在缺爱的情形下我是没有办法恰当给予爱的,当我认为自己缺少关注缺少爱的时候我会愤怒,以乱扔东西的表达式,给宝贝造成了坏的影响。有次娃爹跟我说,他发现老大两个问题,一个是缺乏专注力,一个是畏难。太多的人太多的关注给了老大,导致老大缺乏专注力是必然的;畏难这个我认为跟娃爹脱不了干系,每次让娃爹干点啥事,他就有畏难的情绪表达。
从发展心理学看家庭教育谈论的过程中大家说到爱孩子这个话题,爱孩子,那我们孩子想要的爱的表达是什么呢?可能不是他要什么你就给什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