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原则》这本书中, 达利欧认为,“科技、语言等,一切都在进化。例如,知识就像基因一样代代相传,不断进化。在很多代人的时间里,知识对人的总体影响和基因的影响一样大,甚至更大”,而包括“产品、组织、人类的能力,所有东西都在以类似的方式逐渐进化”。也就是说,我们所处世界中的各行各业每天都在不断进化着,不管是有人有意识的推动,还是集体无意识的驱动。
教育行业的发展也呈现出这样一种自我进化的趋势,且不论教育行业各种智能工具产品,就从主流的教育形态演变来看,这十多年时间主要经历了三种形式的变革,并且还在不断快速的演变着。大家最熟悉的形态应该就是机构的模式,机构的优势是能够很好的服务周边的家庭,这10多年时间,机构模式扩张的很快,现在住宅社区周边的商业楼中,估计有40%入住的都是机构。
机构这种线下模式从0到1起步很快,但从1到100 的扩张是比较难的,会碰到很多问题。而线上模式正好与线下相反,它从0到1 比较难,但是从1到100 的扩张是非常自然的。 由于线下机构在扩张上遇到了瓶颈,这两年就发展出新的机构形态,这就是在线一对一服务。在线化之后,从客服到师资都可以集中管理,同时,又可以免除家长接送孩子去辅导机构的路上成本,因此,在2017年这种模式扩张的很快。对于这些线上机构来说,生源没有地域限制,原则上可以覆盖全国所有学生。
但线上一对一模式也有它自己的问题,那就是边际成本并不能递减。师资费用,获课成本,客服成本,网络视频成本等,这些成本使得线上一对一这种模式的支出费用居高不下,即使做到了行业的前几名,他们也很难做到盈利。并且师资质量也有不少的问题,真的好老师基本上在本地都是供不应求的,随便线下收一些学生就能以一个线下机构的方式运作起来,肯在线上做一对一的老师,在资历上都不够强,没办法系统的教授新课,他们能够胜任的主要场景就是帮助学生个性化查漏补缺。
降低边际成本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通过软件系统提供服务,如果能够通过AI 的方式来模拟一位名师对学生进行教学和辅导,这样边际成本就可以做到递减。因此,大家可以想象得到,下一代的教育一定是往人工智能教学的角度发展。从机构到在线一对一,到人工智能教育,这是教育机构不断升级进化的路线。
但这条路并非没有尝试过。教育互联网化的尝试其实很早就在进行,从整体效果来说并不是特别好,例如大家都知道慕课上的老师都是很牛的名师,课也确实讲的很好,但慕课的完课率却非常低。所以仅仅是把知识搬到互联网上,这无法完成好的教学。接下来,让我们从一位学生的体验出发,来思考下一位好老师的必备素质应该包括哪些? 首先,好老师的第一个必备素质就是能够精准定位学生能力,有了精准定位,才能查漏补缺,对症下药。其次,好老师的教学水平一定要高,能够深入浅出的向学生进行讲解,并且最好还要有趣,这样学生的热情才能被调动起来。最后,好老师还要有一定的威严,能够有课堂把控力,能够起到监督的作用,说白了大部分孩子都是没有主动学习的自律性的,还是需要一些他们心目中的权威给以压力。
慕课的在线学习方式中,解决了教师教学的问题,但是精准定位和监督这两项并未很好的支持。而在线一对一的方式,部分解决了定位问题(老师人工定位)和监督问题,但没办法解决老师教学水平问题。而AI 教学能够很好的解决精准定位 和名师教学两个环节,对于监督的支持相对就比较弱了。关于监督这块,可行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 系统摄像头监督
通过摄像头抓去学生的表情信息,从而判断学生是否专注于学习,把对应的学习报告发给家长或者老师。这种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监督作用,但总体来说它属于辅助模式,因为最终对学生起到威慑作用的还是那个获取报告的人,他对学生的掌控力度决定了学生学习时的自觉性。 - 与线下机构结合
线下机构有一个很大的价值,就是能够起到监督学习的作用。很多家长把孩子送到机构也是因为在机构有老师进行监督。但机构的师资能力不够强,也缺少有效的学情跟踪机制,而AI教学系统正好可以弥补这些不足,这样线下机构可以使用这些系统,而线下老师的作用也从教学退化到监督。 - 通过老师进行监督
在学生的世界中,老师是最有权威的那个人,学生可以不听家长的话,但老师的话都会牢记在心。因此,如果能够说服老师帮忙进行推广,那效果一定会很好。 但现在学校的老师是不允许推广付费内容的,在产品和收费上如何设计能够从老师这里得到充分的认可,这是需要认真思考的事情。
从教育行业发展来看,AI教育已经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这两年市场上也已经涌现出很多人工智能教育的公司,相信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将会有更多的公司会向人工智能教育方向迈进。当然,只有好的理念和技术是不够的,产品真正能够落地才有价值,人工智能场景落地需要更多的尝试和迭代。KK在《失控》中说“未来已来,只是尚未流行”,这句话概括目前的人工智能教育应该是再贴切不过了,但既然未来已经来到,相信流行一定不会太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