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文学学习02

作者: 贪玩 | 来源:发表于2023-07-11 13:10 被阅读0次

    宋代的文学主要是诗词散文。这时期还出现了戏曲小说,不过留存很少,未成气候,但是毕竟开启了文学新的篇章。宋杂剧是我国古代戏剧的雏形,在杂剧和南方民间歌舞基础上形成了戏曲形式;南宋后期有了市井文学,在说话艺术基础上产生了书面文学作品,这是我国俗文学的发端。

    宋代文学成就最高的无疑是词。词继承五代十国的风格,南唐后主李煜的词已经“眼界始大,感慨遂深”,具有很高格局视野和文学造诣了。词从宋初开始经过不少人的创新发展,迅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这些人有柳永、晏殊、欧阳修、苏轼、周邦彦、李清照、辛弃疾、姜夔等。他们在词调、内容、题材、音律、境界、风格等诸多方面极大地推动了词的发展,留下了至今依然熠熠生辉的篇章。宋词我们以后再详细学习。

    宋代的散文也有很高的成就。以欧阳修为主推动的第二次古文运动,使得平易畅达、从容婉转的散文新风格真正地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这里的第二次古文运动是相对韩愈、柳宗元的古文运动而言的。韩柳倡导的古文运动发生在中唐时期,主要针对注重形式上词藻精美、内容中空洞无物的骈文而开展的,所谓的古文是针对骈文而言,主要指先秦、汉朝的散文,它们行文自由,无格式约束,内容则反映现实,表达感情。古文运动的核心目标是恢复儒学,通过反对骈文的形式来推行。我理解大致是,我们从政治上要推行儒学了,需要推广载体,但是传统的骈文形式主义严重,无法准确承载儒学思想内容,于是就革了它的名吧,通过一场运动。

    历来的斗争都是会有反复的,韩柳的古文运动也不例外,到晚唐时期已经日渐衰落,对于措辞造句的讲究重新占了上风,文人又趋向于关注形式而无内容的创作,于是北宋欧阳修发起了第二次古文运动。

    所以通俗来说,古文运动的主张,就是别那么在乎外表,着重关注内容吧,内容倾向于对时事有关注、有讨论、有建议、有价值才好。这样想来,跨过时空,跨些领域,对今天很多外貌协会的人来讲,这种主张也是很有批判价值的,比如今天那么多塌房的,看起来冠冕堂皇,却原来腹内草莽,甚至是一肚子坏水。

    绕远了,拉回来。经过欧阳修倡导的第二次古文运动后,散文取得了很好的发展,骈文从此没啥存在空间了。实际上,我想这两场古文运动不仅对散文,对后来发展起来的戏曲、小说等文体,以及目前我们写文的思路,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关注内容,关注思想,关注情感成为重点。也因此韩愈欧阳修在中国文学史是非常重要的人物,他们的思想和行动直接影响了中国文学史上千年。

    这里需要插句题外话,欧阳修的第二次古文运动,在影响当时和后世文章注重内容,阐述时事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由于对骈文的过分贬低,导致在修订《新唐书》时,欧阳修要求把唐朝大量的史实记录作了修改(因为早期唐朝历史在第一次古文运动以前,骈文盛行,史实记录也大量运用了骈文的文体),而这种修改直接带来了史实记录的失真,因此从史学价值来讲《新唐书》是不如《旧唐书》的。这也给今天的我们提了个醒,运动还真是不要轻易发起的好。

    宋诗也有很好的成绩,也有很多才华横溢的创作者。有一部分诗人学习白居易,成为白居易体,白居易对宋诗的影响非常深远,白居易跟韩柳同时代,他跟元稹几乎在第一次古文运动同一时期,发起了另一场文学运动——新乐府运动,新乐府运动的对象是诗。具体的要求通俗来说,就是写诗应该考虑让大家能读懂,简洁明了,不要绕来绕去,更重要是要讲时事,讲民生,说些有用的东西,不要虚头八脑的,看起来对仗工整,花里胡哨,实际上讲的啥,谁也不明白,那就没意思了。白居易的一句话成为新乐府运动的纲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宋诗作者还有不少人学习晚唐的诗人贾岛他们,这部分称为晚唐体,作者主要是一些隐逸僧侣。

    宋诗还有相当一部分作者学习李商隐,这部分称为西昆体,人还不少,李商隐是晚唐诗人,跟同期的杜牧合称“小李杜”。李商隐的诗在格律要求,措辞造句方面极为讲究,也有很多的经典名句,比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西昆体在追随学习李商隐的过程中,却做得不是很好,他们主要保留了李商隐对于形式和措辞造句的要求,而没有学习李商隐诗歌里承载的其他比如对情感、对时事、对前途、对国家的内容。因此西昆体总体来讲是过于追求形式了,不好。

    宋代的文学成就因为体裁种类很广很高,我的学习先就重点关注宋词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宋元文学学习0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ceeu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