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周汉一
唯心论与唯物论自古以来在西方哲学的世界里就各说其词。阴阳相生相克之道在东方哲学的世界里亦呈现包罗万象。
如果说女娲与上帝真的要争抢创造人类的功劳,那男性女性的价值赋予,必然会在东西方文化界进行一场鸡鹜相争……
由于本文旨在论述中国本土男女两性文化之争,故采用东方哲学的逻辑思维方式。
不论从黑夜与白天的自然科学文化,还是从阴阳之道的人文科学文化。两种不用形态互补的能量总能共生在同一种空间之中。
从我们睁开眼的那一刻起,我们就看到两种人:男人和女人。
如果把人类社会分化成男女两大阵营,你会发现两大阵营从古至今就短兵相接、战火不断。据说有一个叫做“爱情”的东西可以结束这场战争,于是人们开始拼了命的寻找。最后发现,找到的“爱情” 不但使战争没有停止,反而愈演愈烈。
所以人类开始想方设法的从上层建筑的改革来尽可能的减缓男女两性之间出现矛盾的概率。
从“男尊女卑”的古代封建思想,到“一夫一妻”的现代法律制度。社会总是想通过制度的革新来尽可能的把男女两性关系的地位拉至“平等”。殊不知“男女平等”根本就是个伪命题。
男人嫉妒女人容颜的威力;女人嫉妒男人增值的青春; 男人嫉妒女人被保护的天命,女人嫉妒男人保护他人的能力;
男女总是在己方阵营得失之间“嫉妒”彼此,想得到所谓的“平等”。 那么“平等”是什么?
社会关系?社会地位?相同的发展机会?还是同等享有的权利?
不。
我认为都不是。
我认为在两性关系世界里的“平等”是一种 能量形态。
它既可以使两性关系促成。又可以使两性关系分裂。这里列举二个例子进行说明。曾看过一幕这样的场景,一对恋人在互相追求期。男性主动找女性聊天,女性因事离开故晚回复30分钟。男性其实是没有任何事情,只是在苦苦等待女性的回复。当女性回复消息,男性手机屏亮起的那一刻,男性十分激动。但男性努力克制自己。直至时间过了大约30分钟后,才回复女性消息。 注意: 这里是“大约”。
我问男性为什么要这么做?为什么不立刻就恢复。 男性的回答很令我吃惊。 他说 恋爱要讲究“平等原则”,如果我收到她消息立刻就回。一是会令她感觉我是整日无事可做之人,二是我会在恋爱之中处于跪舔的体态。这个答案让我深思了很久。可以说“平等”不是直接促成他们相爱,最后走到一起的直接原因。但“平等”一定是促成这段恋情的间接原因。 在他们从相识相知到相爱, “平等”已经潜移默化的转化成一种能量形态来促使事物发展走到最终模式。这是正性能量。
第二个例子是亲眼目睹了一场分手现场。男性把之前有关双方美好记忆的照片、票根、树叶等信物统统打包送还给女性。女性同样也送给男性相同的“回礼”,只不过男性拿到手的盒子体积比女性明显小了很多。打开一看,是厚厚一沓人民币的现金钞票。里面附赠一张纸条: 之前出去玩都是花你的钱,现在我还给你 从此我们互不相欠。
问其分手直接原因。男性告诉我的答案是不爱了。问其间接原因,男性告诉我是女性经常找他,他懒得回复,女性等累了。
纵观来看,这段感情破裂的间接因素里,也同样有“平等”这种能量形态来作祟,只不过这时的能量是反性能量。 正是如此,女性一方在恋爱中感觉过于不平等,所以打算放弃这段感情。
既然“男女平等”是一个伪命题,为何又有如此多的人要把“平等”挂在嘴边。
因为“爱”。
如果说“爱”是一种能量形态,那么“平等”也是和它相对等的能量形态。只不过“平等”这种能量形态有正负极之分。当男女双方不爱之时,他们通常选择,不会让“爱”来承担罪名。 而是会选择所谓的“不平等”来逃避不爱的事实。
善待“平等”二字,不光是对于爱情的成熟理解,又是对待爱情的客观尊重。请做到既不“唯心”又不“违心”。
最后请您记住:有一种“爱”,叫做 放手。
祝您好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