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再读《穆斯林的葬礼》后感

再读《穆斯林的葬礼》后感

作者: 今起树 | 来源:发表于2023-11-06 15:26 被阅读0次
图片来源于网络

高中时期,有幸从同学处偶遇《穆斯林的葬礼》这部巨作,看完开头便放不下,那时候可课业繁重,想在课后看已是不可能,课堂上更加不用说。所以每天便放弃午休时间,趴在床上,如饥似渴地看完了这部经典。但当时看的貌似是盗版书,总有地方缺文少字。况且看得匆忙,或许也是时间太久,到现在已不太记得文中内容,只记得,她是一部非常震撼人心的历史。

后来一直想重新再拜读一次,前几天终于有空可以好好看书。这次我看得极为细致,生怕错过了一字一句,直到昨天才把她看完。

看到最后那部分,从新月之死开始,心情变得沉痛,虽然我不是像新月那样的人——坚强、勇敢、聪明、努力......可是还是会为“这个世界”失去她这么优秀的年轻人而感到惋惜,为她和楚雁潮之间纯洁的爱而感叹,同时为他们爱而不得而痛惜。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里面另一个让我印深刻的是新月的“妈妈”,一个从小没读过书,却坚强能干有主见的人。其实从她有了天星之后开始,“人设”便开始崩塌,变成了一个自私自利的人。如果说前面的过失是因为知识的匮乏,那后面的的过错就是时事让她个性上的缺陷无限放大了。从她不关心时政局面,不理解韩子奇的爱玉之心,后来诬陷赶走老侯,导致奇珍斋拱手让仇人,这是现世现报。到最后韩子奇一生的积蓄被当年被韩太太赶走的老侯的儿子带着“红卫兵”抄走,导致韩子奇心无所依撒手人寰,这我也归结为韩太太的“功劳”。

还有天星的婚事,新月的心病,新月和楚雁潮的爱而不得,没有一件不是在她的插手下进行的。读到最后还是无法原谅韩太太这个可悲可憎的人。即使有一部分是战争年代客观的因素,可是,越是悲惨的客观,就越需要主观的温暖和谐啊,可是她作为一家之主(女主内),她没有起到一个好的作用,这个让韩子奇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兴盛一时的奇珍斋,这个原可以自韩子奇从英国“逃亡”回来便可以幸福美满的家庭,在韩太太愚昧无知自私自利的推波助澜下,一步步走向灭亡的深渊。

后来再想,其实梁君璧何其不是那个时代造就的产物呢?从小没有上学,帮忙父母打理生意,这让她还没有形成自己正确的三观前便早早便接触了人情是非。父母的软弱无能不得不让她这个长女要生得精明,然后父亲这个顶梁柱的意外猝死更加重了她身上的担子,小小年纪便上有重病母亲,下有3岁小妹,这无论如何会使她更加工于心计更“自私自利”才能让家人活下去。加上战火的纷飞,时局的动荡不安,都会让人的生活更加困难,她能从那个年代撑过来,已然很不容易,哪里还会去考虑什么情情爱爱,怎会懂得什么艺术价值?能活着,对她来说,已经是最大的安慰了。

所以这个玉器家族的毁灭一半是她造成的,但是她的毁灭却是时代造成的,怪不了她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

暂且撇开故事的恩怨情节不说,文中还出现了诸多穆斯林的风俗礼节的描写,从中也让我这个汉人得以了解这个异域的民族——原来穆斯林是伊斯兰教的延伸,伊斯兰教是从阿拉伯由穆罕默德带入中国的,“伊斯兰”是“信奉真主”的意思,穆斯林则是“信奉真主的人”的意思。中国的穆斯林有10个民族,分布在全国各个地区,主要应该是北方地区。他们不吃猪肉不喝酒,每天还要做礼拜,每周五次,每年“开斋节”是他们最盛大的节日......这些无疑让我这个不信教也没接触过信教的人的汉人耳目一新。

高中时候看这本书,大多只关注故事情节,没有太多的想法,以至于看完后过了段时间也忘记得差不多了。现在重拾一遍,虽然还是见识尚浅,但给到心灵的震撼还是有些强烈的。

昨天看完之后,就什么都不想做了,也没有要开始看另一部小说的欲望,我觉得自己需要缓一缓。本来昨天想过要把读后感写出来,可是当时只觉得,累,心累,仿佛自己也跟着经历了这三代人的曲曲折折,仿佛自己也从最穷困潦倒的时候上升到最繁荣兴盛再又一下跌入谷底,那种起伏真让人心累,想扼腕叹息同时又无可奈何。

其实说实话,我还是挺羡慕新月的人生,她没有经历太多风雨,从她出生,父母便把所有的风雨都经受完了,然后是在父亲和哥哥无微不至地关爱下成长,无论是精神还是物质,她都没有缺失,她成长在这个家族最美好和平的年代。当然,她自己也很争气,内外兼修考上了中国最好的大学。拥有血肉亲情、忠诚的友情,至死不渝的爱情,其实她的人生已然完美无缺,如果非要说可惜,那就只能是她从记事起便没有得到亲生母亲的爱吧。可是即使这个家的“妈妈”对她没有母爱,姑妈却是真的爱她啊!她在母亲那里的空缺,姑妈都给她填补了呀,她还有什么好遗憾呢?不,她的人生已经没有遗憾,在生命的最后,她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亲生母亲是谁,知道她的母亲是爱她的,而不是像“妈妈”给的,让她过去的十几年都如履薄冰那样的母女情。她的一生,不应该再有遗憾。

即使在她死后,她的爱情——楚雁潮依旧每年到坟前为她拉起《梁祝》,她最爱的人,依旧爱着她,即使她已经离开这个世界,可是这个世界的人都在纪念着她。她还住在这个世界的人心里没有离去,就像天上的明月。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果是我,我绝对愿意用十八年来换新月这短暂的一生,我并不觉得她苦,反而觉得她是那么幸运,来人间匆匆走一遭,该有的都有了,不该有的都避开了。

文中总是提到新月其实很苦,我反而觉得是不是作者太矫情,抑或就是要渲染这种情调,就是要有一种“林妹妹”般的凄苦?我不得而知,只是觉得,新月,是一个极其幸运也是幸福的人。人生自古谁无死?区别只在于死时这段生命还有没有遗憾而已了,我觉得,如果我是新月,我定是没有遗憾了。人生无非就是亲情、友情、爱情、事业(成就),她没有哪一样是缺的,何来的苦?

可能作者塑造了个如此完美的人,也许就是因为太完美,所以才让她英年早逝吧,也才对应了“葬礼”这个词的凄凉气氛吧。

                                      ——写于2018.6.20

相关文章

  • 再读《穆斯林的葬礼》

    书还是要读两遍的,至少两遍。当然,我指的是好书。 细细一算,应该是二十几年前,当我第一次读《穆斯林的葬礼》的时候还...

  • 再读《穆斯林的葬礼》

    再读《穆斯林的葬礼》 多年前读过这部书,那时的我少不更事,读小说只是看了个故事泛泛地了解一些情节而已。而今再读,满...

  • 再读《穆斯林的葬礼》

    桌上摊开书,眼睛却定格在虚空中的某个方位,空洞无物,没有焦点,思绪飘到了大丰镇。 在成都北门外,有个小镇,名叫大...

  • 再读 《穆斯林的葬礼》

    20年后二刷《穆斯林的葬礼》两大感触:一是作者霍达的文笔真真了得,那么多细致入微的场景,那么多深入骨髓的悲伤,那些...

  • 再读《穆斯林的葬礼》

    春节回老家过年。在忙过年、走亲戚、招待亲朋好友之余,我抽空又看了一遍《穆斯林的葬礼》这本小说。 ...

  • 再读《穆斯林的葬礼》

    天黑下来了,“伏天儿”还在悠然地鸣唱,但白天的炎热已经消退了,微风吹来,让人感到一丝凉意。夏夜的晴空,撒满了无数的...

  • 再读《朗读者》感

    再读《朗读者》感 这段时间我看了几本书:《穆斯林葬礼》、《朗读者》、《活着》、《看见》,这几本书除了《穆》余下的都...

  • 再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

    《穆斯林的葬礼》一书已读数次,每次的感想都随 着阅历的增长而有所不同,这次有感如下: 1、生老病死,谁都不可避免。...

  • 读《穆斯林的葬礼》后感

    读《穆斯林的葬礼》后感 一个简单不过的家族三代人的兴亡史,一条玉的长河,人生的长河,命运的长...

  • 读穆斯林的葬礼后感

    原计划10天读完的书,结果5天读完。对于不是特别热衷于看书的我,确实是一个奇迹!在老婆的推荐下,我带走了她喜欢的这...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再读《穆斯林的葬礼》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cfxw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