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篇小说这个坑里,从最初读《30天写小说》起,到现在蹒跚踽踽而行了两三年,终于对情节有了一个自己的认识。
这是个情节为王的时代,因为大家都很忙,有些浮躁,很想急于知道一些新奇有趣的事件,来娱乐自己,这其中包括我自己,所以大家对情节的痴迷完全可以理解,不能因为自己写不出这样的东西就否定大环境。
因为目前正在且写了两年的一部小说,没少为情节发愁,为此还有大半年时间,在读书的时候,经常把其中的情节写下来,想着说不定自己写小说的时候也能用到。从那时起之后的一两年中,对于情节的理解和认识都处于这个阶段,就是能捡一个是一个。像是积攒从不同做衣服剩下的布料,妄想把它们做成一件衣服。
最近因为想开新的小说,要写大纲。(上一部没有经验,基本没有大纲,只能整体社会背景做了一个大概描绘,写的一部分大纲后来也没按大纲发展。)所以这一部仍然没有经验,无从下手,就不停地读以前收藏的几部小说,反复看,反复思考。
因为自己需要,看的时候就与平时的角度不同。才找到一条对于自己来说比较清晰的一条线索。我把小说中的情节分成三类:一、主角情节。就是关于主角的情节,也是整部小说的主线。以我目前正在读的一部小说为例,主角从贫农——进封官身——再进封——再封——到达人生高光。这是整部小说的主旋律。二、配角情节。一部小说中为了灿烂有趣,不可能只有主角一个人,还要有许多配角,且这些配角各具特色。还以刚才小说为例,配角是她的几个儿子,主角的情节方向定了后,配角也各有一个发展线,不过高度不如主角。小说中就写了,儿子们经历的一些挫折,比如失恋,遇到渣渣,生意失败等,然后成长。三、群体情节。这个比较笼统,就是除了主角和配角,小说中还会有其它的人,这些人根据故事整体需要也要有完整的故事线,像谁家分家了,出事了,以此烘托整体故事氛围。
主角情节一部分是硬性情节,这部分一定不能有偏差,比如我想让主角到达人生高光,我想写哪类文,种田、科幻、穿越等,就有不同的方式到达高光,需要有几个情节事件,以上边小说为例,它的主角是以一封再封的方式,作者选择能让主角一封再封的路径是田地增产——发现灭蝗虫方法——发现疫病方子等。我读另一部小说,情节主线就是从破屋子,到建大庄园,一点一点建,建了八九十万字才建好。
写到这里想起以前读季羡林先生的文字,他说自己写文章,先确定主题,再把与主题相关所有东西以关键词的形式都写在一张纸上,他会写很多很多,写完后再根据主题看哪几个更加融洽,只从其中选择几个。选择这几个还不算完,这几个再以这样的方式再列,再选。对季羡林先生这个方法及他对自己写出的文字认真负责的态度,让人印象深刻,深感佩服。
其实,确定自己主线方向后,方向是要用具体情节来展现的,具体什么情节,可以用季羡林先生的办法,列出可供选择的多个情节,再用删减排除法。
关于主角除了硬性情节,还有一些情节是主角自身带的,比如主角是寡妇的话,可能会有一些“门前事非”的情节,娘家干预婚姻等这类,且可出现多次。这类情节虽与主线方法影响不大,但对主角人物的丰满相当重要,它展示了主角为人处事的方式。
配角情节也存在这种情况,有配角属性自身可能带的一些情节,还有些有意设定配角人设的一些硬性情节,不过,因为是配角两种情节区别不太明显。群体情节更不用说了,有时候只是一笔代过,给读者一个结果(交待)。
这三种情节在写的时候,只需要根据时间(春、夏、秋、冬),根据人物安排开,从开文先由一人一情节慢慢引出,慢慢增加情节,到文中可能五六个情节同时进行,不过进度不同。
为什么说几个情节交叉写,因为一个情节分很多部分,并不是一下子就写完了。像上边小说中写蝗虫这一情节,从最初见到几只,到半月后开始多,再半月后铺天盖地,中间的过程很长。
除了写情节的方法,写情节也有技巧。我叫它先点后面,先写主角在这一情节中的反应和做法,再慢慢扩大,写村中其他人的反应,再到县里当官的,再到省里,整个国家的状态。具体一个情节有没有必要写面的反应,那是根据要把这件事达到一个什么目的,和什么样的高度来看。就以上边小说为例,疫病这一情节,就写了村子里的情况,再到县里疫病的泛滥,药材短缺,再到省里,最后主角的方子,就能得到一个大大的封赏,就不那么牵强,如果只写村里的情况,就很难和封赏联系起来,被封赏后读者也会觉得:“至于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