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娜是我部门的同事。相貌气质俱佳,工作也认真负责,唯独就是不说话。
同事问:“小娜,你每天在说话加起来不超过10句吧?”
小娜低着头轻声说:“嗯……”
这个场景在公司发生不下几十次了。我见过不爱说话的人,但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不爱说话的人。
我们都知道,沟通能力强的人有更多表现自己的机会,更容易建立密切合作、达成团队目标;反之,不擅沟通则往往意味着能力被低估,平白错过很多本应属于自己的职场机会。
于是我找了个机会和小娜聊天,希望帮她打开“心结”。
2
小娜告诉我,和亲戚、闺蜜聊天她的话特别多,但是和同学、同事却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追溯她过去的成长经历,我渐渐地明白了小娜“想说话说不出”的形成原因:
6岁起离开父母,回农村读书,爷爷奶奶带(一个小孩子突然进入陌生的环境,该是多么不适、惊慌、恐惧)
遇到陌生人,小娜不知道怎么打招呼,总觉得手足无措想躲起来(爷爷奶奶并没有教小娜如何应对陌生人、讲礼貌、聊天、表演这些“技能”——因此遇到这类情况她必然会紧张、局促)
恰恰相反,奶奶是属于特别爱说话的类型,而且总拿她和其他孩子比较:“你看谁谁谁多有礼貌,多活泼啊!”(打击了小娜在社交方面的自信,让小娜进一步选择回避社交)
时间长了,长辈们会议论和批评:“你怎么不打招呼啊?这孩子怎么不爱说话啊?”(对一个小孩子来说,被所有人指指点点、议论和批评,是多么恐怖的事情……整个世界都崩塌的感觉……)
3
不是性格、不是天性如此,而是「条件反射」让小娜形成了“社交障碍”。这里我得好好说说条件反射
“巴普洛夫的狗”是一个著名的实验,证明了“条件反射”的存在。内容大约是在给狗喂食的时候同时摇铃铛,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不摇铃铛狗也会兴奋的跑过来摇尾巴。
摇铃条件反射,其实包括四个层面的内容:
1)认知层面。一摇铃铛,狗狗下意识的以为有食物来了。
2)情绪层面。狗狗不自觉的感到很高兴,所以才会摇尾巴。
3)行为层面。一听到铃铛声就赶紧跑过来,行动很积极。
4)生理层面。摇铃铛时,狗狗会忍不住流口水。
狗都有条件反射,何况是人类这种具备智慧的动物?所以,小娜同学长期、多次、严重对社交拥有负面体验,直接形成了「一进入社交情境就害怕」的条件反射。
这种条件反射也是上述四个表现:
1)认知层面。一遇到陌生人、遇到社交场合,就担心自己表现不好,会丢脸。
2)情绪层面。在社交活动中总是心情沉重,低落,自卑。
3)行为层面。能躲则躲,能避则避,能少说话就少说话。
4)生理层面。遇到上台讲话、和领导汇报的情况,甚至会紧张恐惧到出汗、心跳加速。
4
对孩子的引导,教育,非常重要。
小时候多给正面积极的训练,对孩子主动打招呼、主动发言给予鼓励和表扬;小孩在讲话、表演时表现不佳也少批评数落——这样才能建立积极的条件反射,培养出「以社交活动为乐」,一进入沟通表达的场景就兴奋、快乐、自信的活泼开朗性格。
反之,等负面条件反射积重难返“病入膏肓”,形成了性格再去调整,那真是事倍功半阻碍重重(小娜同学的社交障碍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改善,但我知道过程很长,难度很大。之后再写文章分享过程)!
如何设计好的「早期赏识教育」模式,是每一个刚做父母的,必须学习的课程!加油吧朋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