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微生物实验室需要理解的PK/PD——微生物小“识”堂(五)

微生物实验室需要理解的PK/PD——微生物小“识”堂(五)

作者: 窦睿2017 | 来源:发表于2018-01-08 21:37 被阅读479次

为了能和临床医生充分交流,更好地帮助治疗患者,微生物室工作人员应该了解一些临床药理知识。通过卫生部北京医院微生物专家张秀珍教授的网络课程学习,使我们了解到,PK是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包括药物峰浓度Cmax及24小时体内药物总量AUC0-24等,PD是药效学,参数包括最低抑菌浓度MIC等。

药物分为“浓度依赖性”及“时间依赖性”。“浓度依赖性药物”在安全范围内,峰浓度Cmax越高,AUC0-24则越高,治疗就越有效,一般一天一次给予高剂量药,如万古霉素,科学家已经证明其AUC(0-24)/MIC大于12.8时,可使症状明显改善。“时间依赖性药物”则是体内药物浓度“略高于MIC的时间”越长,疗效越好,一天需多次给药或持续静滴,如头孢类药物,一天内药物浓度大于MIC的时间T不得少于40%才有效。

那么医生怎么知道患者体内的AUC0-24、Cmax及T有效达标呢?不需要计算,根据MIC值结果,有对应的临床用药指导。例如,时间依赖性的药物“舒普深”的T需达到40%才达到治疗效果,假设对某细菌MIC≥16mg/L,3gq12h可使T>40%,但若该细菌耐药性较高,MIC≥32mg/L,需3gq8h,才使T>40%,若MIC≥64mg/L,需3gq6h才使T>40%。因此,即使某药物对某细菌判为耐药,只要该MIC值有对应的用药方案,也可以选择使用!

微生物实验室需要理解的PK/PD——微生物小“识”堂(五) 微生物实验室需要理解的PK/PD——微生物小“识”堂(五) 微生物实验室需要理解的PK/PD——微生物小“识”堂(五) 微生物实验室需要理解的PK/PD——微生物小“识”堂(五)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微生物实验室需要理解的PK/PD——微生物小“识”堂(五)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cjin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