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重点

作者: 尚兰 | 来源:发表于2018-06-26 06:54 被阅读25次

    1.微生物的分类:

    非细胞型微生物、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2.细胞的大小与形态

    大小:

    细胞个体微小,通常以微米作为测量单位。

    球菌 :直径表示多数菌体直径在1:00微米左右。

    杆菌:以和宽表示中等大小的杆菌长2.0-3.0微米  宽0.3-0.5微米

    螺形菌:以长和宽表示长2-20微米宽0.4-2微米。

    形态:球菌、杆菌、螺形菌

    3.细菌的结构:基本结构是各种细菌均具有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特殊结构是某些细菌特有的结构,包括荚膜,鞭毛,菌毛,芽孢。

    4.芽孢:在一定条件下,细胞质脱水浓缩,在菌体内形成的圆形或椭圆形具有折光性的小体,称为芽孢。芽孢的大小,形态和位置随菌种而异,故可利用芽孢来鉴别细菌。

    芽孢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其对高温干燥,化学消毒剂和辐射等有较强的抵抗力。一旦进入机体后可转化为繁殖体,故临床上以杀灭芽孢作为灭菌的标准。

    5.细菌的生长繁殖:营养物质、酸碱度、温度气体

    6.细菌生长繁殖的方式:细菌以无性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

    7.与致病性有关的合成代谢产物:毒素、侵袭性酶、热原质。

    8.根据培养基的物理性状态分类:液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

    9.细菌在正常人体的分布:正常人体的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存在着数量不等,种类不同的细菌和其它微生物它们通常对人不仅无害,反而有利,称为正常菌群。

    10.正常菌群的生理意义:生物拮抗作用、营养作用、免疫作用、抗衰老作用。

    11.消毒:仅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称为消毒。

    12.无菌:是指物体上没有活的微生物存在,是灭菌的结果。

    13.高压蒸汽灭菌法:国内压力达到103.4KPa 煤气压力下温度可达到121.3℃。这样维持15~20分钟可杀死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

    14.消毒剂的杀菌机制:

    ①菌体蛋白质变性凝固如粉类,醇类,重金属盐类,酸碱类,醛类

    ②改变菌膜的通透性,粉类表面活性剂是溶剂等可导致胞浆膜结构紊乱,并干扰其正常功能。

    ③干扰和破坏细菌的酶系统和代谢,如某些氧化剂、重金属盐类(低浓度) ,与细菌酶蛋白中的硫基结合并失去活性,引起代谢碍。

    15.侵袭力:是指病原菌突破宿主的免疫防御屏障,侵入机体在体内定植、繁殖和扩散的能力,侵袭力的物质基础是细菌表面结构和侵袭力物质。

    16.细菌的侵入途径: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创伤感染、蚊虫叮咬感染、性接触感染、多途径感染。

    外毒素与内毒素的主要性状比较。

    17.感染的来源:①外源性感染:来自于宿主体外的病原菌所引起的感染称为外源性感染。传染源有患者、带菌者、病畜和带菌动物。

    ②内源性感染:来自于体内的病原菌引起的感染,称为内源性感染。艾滋病患者、老年人、癌症晚期患者易发生内源性感染。

    18.显性感染:

    ①急性感染:潜伏期短发病急,病程短,一般数日至数周,病愈后病原菌从宿主体内消失。

    ②慢性感染:病程缓慢,持续数月至数年,多见于包内菌的感染,如麻风分枝杆菌,结核分枝杆菌等。

    19.根据感染部位可分为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

    ①局部感染  : 病原菌引起的感染,仅局限于一定部位,引起局部感染,如化脓性球菌所致的疖 、痈等。

    ②全身感染: 毒血症 、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内毒素血症。

    20.病毒

    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仅含有一种核酸,须在活细胞内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21.病毒的大小:病毒的测量单位是纳米及毫微米。

    22.病毒的基本结构:病毒的结构包括两部分,即病毒的核心和外围的衣壳,二者构成核衣壳,无包膜病毒的核衣壳就是病毒体。

    23病毒的复制周期: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装配与释放。

    24.病毒的干扰现象:当两种病毒同时或先后感染同一细胞或机体时,可发生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增殖的现象称为病毒的干扰现象。

    25病毒的传播途径:

    ①水平传播:通过粘膜表面传播、通过皮肤传播、医源性传播(在输血、注射、拔牙手术等医疗过程中病毒经血液感染)

    ②垂直传播:垂直传播是指病毒经胎盘、产道、和乳等途径由亲代传播给子代的方式。

    26.免疫的生理功能: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

    免疫的三种生理功能

    27.抗原:指烦恼诱导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并能与其产生的抗体或效应T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蛋白质是良好的抗原)

    28.抗原决定簇:是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29.根据抗原于机体的亲缘关系分类:

    ①异种抗原:自来自另一种物质总的抗原物质,如一种动物血清,植物花粉。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等。(动物免疫血清具有双重作用。)

    ②同种异型抗原

    ③自身抗原:在正常情况下,机体对自身组织细胞不会产生免疫应答,处于自身耐受状态。

    30.抗体:是机体b细胞识别抗原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再由浆细胞合成分泌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

    31.抗体的生物学活性:①特异性结合抗原最主要的生物活性是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诱导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的发生。

    ②活化补体

    ③结合具有fc受体的细胞:抗体与某些细胞表面fc受体结合后产生不同免疫效应,如引起调理作用ADCC作用与超敏反应等

    32.补体系统的激活途径: ①有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C1q启动激活的途径称为经典途径。

    ②由病源微生物介导从C3开始的途径称为旁路途径。

    ③MHC途径

    33.细胞毒及溶菌杀菌作用:补体系统被激活后,导致靶细胞溶解,这是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重要防御机制,如革兰阴性菌在无抗体存在的情况下,可激活补体旁路途径而被溶解。

    免疫系统的组成

    34.骨髓:是各类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和分化的场所,也是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35.胸腺:分左右两叶,其表面有结缔组织形成的包膜,伸入胸腺实质形成无数小梁,将胸腺实质分化成若干小叶。

    36.脾脏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

    37.T淋巴细胞简称T细胞。因成熟于胸腺而得名,介导细胞免疫。

    38.B淋巴细胞在骨髓中分化成熟,故称骨髓依赖性淋巴细胞,简称b细胞成熟b细胞定居于外周淋巴器官,主要功能是产生特异性抗体,介导体液免疫。

    39.单核巨噬细胞: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和组织内的巨噬细胞。

    40.树突状细胞:数量较少,来源于髓系和淋巴系干细胞,广泛分布于脑以外的全身组织和脏器,仅占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1%,因其具有分枝状突出而得名。

    41.NK细胞表面表达lgG的Fc受体,识别杀伤于lgG的抗体结合的靶细胞,这种以IgG抗体作为中间桥梁定向介导对靶细胞的杀伤用,称为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素作用。(ADCC效应)

    42.免疫应答:

    是指机体针对抗原异物所差生的一系列排异反应过程。即抗原递呈细胞加工处理,递呈抗原,淋巴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后活化,增殖,分化,产生免疫效应的过程。

    43.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①抗原识别阶段呈血细胞摄取,加工处理和递呈抗原。

    ②活化、增殖、分化阶段

    ③效应阶段(中和作用、激活补体、免疫调理作用、介导ADCC作用、参与超敏反应和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

    44.抵抗力:葡萄球菌对外界因素的抵抗力是无芽孢细菌中最强的,耐干燥在干燥的脓液中可存活二至三个月。

    45.表皮溶解毒素:也称表皮剥脱毒素可引起人类和新生小白鼠的表皮脱落性病变。主要发生于新生儿和婴幼儿,引起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46.奈瑟菌属是一种革兰阴性双球菌。人类是奈瑟菌属的自然宿主,对人致病的有脑膜炎奈瑟菌和淋病奈瑟菌。

    47.淋病奈瑟菌俗称淋球菌,是人类淋病的病原菌。在我国,淋病是发病率最高的性传播疾病。

    48.弧菌属:细菌分布广泛,以水中最多,常见有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霍乱弧菌是引起烈性消化道传染病霍乱的病原菌,霍乱发病急,传染性强,病死率高,为我国甲类法定传染病。(抗力较弱,对热,干燥,日光和消毒剂均敏感。)

    49.破伤风梭菌:是引起破伤风的病原菌,大量存在于人和动物肠道中,随粪便排到外界后形成芽孢并长期存在土壤中。

    50.结核分枝杆菌用抗酸染色鉴定,呈抗酸染色阳性。

    51.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性:

    致病性主要与菌体某种成分对机体的刺激,菌体在组织细菌内大量繁殖引起的炎症,代谢产物的毒性,以及菌体成分造成的免疫损伤等有关。

    52.结核分枝杆菌所致疾病:

    结核分枝杆菌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或损伤的皮肤侵入易感机体,侵犯肺、肠、肾、骨和神经系统等器官组织引起相应部位的结病。

    53.  3月24号结合防病日。

    54.流行性感冒病毒:

    简称流感病毒是流行性感冒的病原体。甲型流感病毒除引起人类流感外,还可以引起动物感染。且易发生变异,曾多次引起世界性大流行。

    55.形态与结构:

    形态:流感病毒多呈球形或是丝状球形直径为80字120nm。

    结构:其上镶嵌有两种刺突蛋白 ,一种成柱状的为血凝素,另一种蘑菇状的为神经氨酸酶。

    56.分型:个型流感病毒又根据其HA和NA的免疫原性不同再分为若干亚型。

    57.乙型肝炎病毒:是乙型肝炎的病原体属于嗜肝DNA病毒科。

    58.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是引起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及艾滋病的病原体。HIV主要通过性接触,输血,注射等方式传播,感染后损伤免疫系统以细胞免疫严重缺陷为特征,多伴有致死性机会菌感染或肿瘤。AIDS已迅速蔓延全世界,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杀手。

    59.乙型脑炎病毒:

    是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是通过蚊子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多发于夏秋季,儿童发病率高,近几年来,成人及老年人患者相对增加。)

    60.狂犬病毒(产生恐水镇症,麻痹期):是一种嗜神经性病毒,为人和动物狂犬病的病原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免疫学重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vbey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