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转做为一种民间艺术流传已经几百年了,他和沪剧,豫剧,粤剧,吕剧,昆曲,黄梅戏,秦腔,花鼓戏等一样,都是地方性艺术曲种。在过去相对闭塞的岁月中,二人转以其便于流动,方便演出,曲调优美,艺术独特以及表演形势简捷等特点,广泛流传于东北大地,不论在田间地头,场院炕头都能看到他的身影,深受人们的喜爱,可以说,在东北的广袤大地上家喻户哓,人人爱看。
二人转做为地区性民间艺术,自然有他的地缘优势,同时也因地缘因素而受到影响,南方人不爱看二人转就象北方人看不懂越剧,粤剧等一样,这是文化,风俗等因素所至,只有加强交流,互相溶合才能拉近差异。
近年来,随着艺术形势的多元性,传播媒介的流畅以及舞台艺术的发展,东西南北的艺术相互影响,很多地区性艺术逐渐被人们了解和接受,这是可喜的文化与艺术的成果。但二人转却在一段热闹中又沉了下来,这和赵本山先生有一定的关系。
赵本山是二人转演员出身,当年的一出拉场戏(麻将豆腐)火遍银频,自那以后赵本山便转向了小品表演,很少再演二人转了。赵本山的小品演的很好,大家都爱看,后来他的弟子如刘小利,宋小宝,程野,田娃,赵四等几个演员,小品也演的很精采,同样也很受欢迎。但是赵本山却将二人转的主题弄缺失了,可以说人们已经看不到地道的二人转了,许多走穴串乡的演员,也跟着他们风,上台先说一些雅俗不清的段子,然后演两个所谓的绝活就开始唱什么流行歌曲了,那流行歌曲让他们唱的不伦不类,让人反胃。这样就把二人转的艺术给毁了,虽然,这其中也有象丫蛋这样唱的不错的演员,可这必竟失去了主流表演,更谈不上二人转的发展了。
现在舞台艺术,灯光艺术都很丰富,二人转也有单出头,拉场戏,二人戏,多人戏等表演形势,为什么不能充分的利用和有机的结合,创造出有现代气息的表演方式呢?舞台剧式的二人转不是很好吗?有说,有唱,有演,有功,有情景,有内容的表演,大家也一定会喜欢的。
从二人转表演上来说,董孝芳,闫书平,李晓霞,包括龙江剧的白淑贤等艺术家们演的都很好,人们都喜欢看他们的戏。如果再扩展一些,再精细一些,故事内容再优美动人些,我认为二人转一定还会受到人们欢迎的,希望二人转的艺术家们,能创造出一些好的作品奉献给喜欢二人转的人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