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看电视剧《士兵突击》,高城连长对许三多说的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你以为想明白了就万事大吉了?生活就是问题叠着问题。”对,就是这样的,“想明白了”我们依然充满无助感,“想明白”了我们依然觉得迷茫。问题在于哪里,为什么我们总是没办法得到发自内心的欣喜?为什么总是时常感到绝望?彻夜买醉,寻求精神鸦片,到头来落得更加虚无。我们就像一只被生活这只怪兽追赶的兔子,只能奋力向前跑,问题叠着问题,何处是苦海的尽头。
佛教缔造了一个极乐世界,是想让我们人生这只悲催的兔子,在竭力奔跑的时候,还有最后坚守的精神动力。即使最终受尽折磨而死,依然有个极乐世界在尽头等着我们。
我们都很关注人生的各种消极,因为害怕,因为想逃脱,但这是个迷咒,越想摆脱陷得越深。最近开始看网易的幸福公开课,老师放出一张图片,要学生在30秒的时间内识别出里面有几个几何图形。现场有将近700位哈佛高材生,大家给出的答案真是是天壤之别,从6到200都有。这个不是重点,重点是,后面老师又问:“谁知道图片的巴士里面有几个小孩?”“图片中的时钟是几点钟?”“图片的最左上角的那个图形是什么颜色的?”结果,现场能自信地说出答案的人却寥寥无几。原因是什么呢,原因是一开始的时候老师给出的问题,就已经锁定了大家的注意力,大家只关注问题本身,而对整个的现实情况视而不见。问题缔造了现实。
如果我们问一个人,你的缺点是什么?那大家都会关注她/他的缺点,本人也是,那么这个人留给大家的印象,以及对自身的评价都是负面的,这个人多么地不行。如果我们问的是,你的优点是什么?那大家都会关注这个人的优点,觉得这个人还真不错呢!问题的角度很重要,心理学如果只关注人的缺陷和毛病,那么人人都有病。即使解决了这些缺陷和毛病,我们依然是问题叠着问题,该如何跳出这个怪圈?
哲学说,这个世界是辩证的,心理学也应该不关注消极负面的研究,而应该多研究积极正面的,这才是长远的发展之道。老师的话很经典:解决了消极的人生问题并不代表问题就解决了,关键是如何建立积极的人生。
建立积极的人生,能让我们避免消极的情绪、观念、行为,能让我们知道如何得到更好的人生。
公开课里面老师最后分享了 Marva Collins的事迹,这位超级教师,如何运用积极教育,让那些学校认为“不可教”的学生,个个逆袭成才。即使对待学生的错误,她也不是采用常规老师的做法,写检讨,忏悔,而是让他们按照字母A到Z的顺序写出自己的优点。“你有什么样的优点让你做出这样的事情”?即使重写100遍,老师也不让学生简单复制100遍,而是之前写过的那些优点,再用不同的词汇写出来。这样的惩罚,确实让人怨恨不起来,谁会怨恨自己的“优点”呢?最后的结果,不但增强了学生对自己“优点”的自信,还顺带锻炼了他们的语文水平。最后学生不敢再犯错误了,原因是再也不想写Collins老师的“优点惩罚”了。所以,即使处理消极的事情,积极的做法依然是最好的。这就是为什么说积极心理学这么重要的原因。
被关注的事情才会增值。如果我们一直盯着错误、缺点、不足不放手,那么这些消极的事物就会越来越多,越长越快。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是优势之间的竞争,人唯有发挥自己的优势才能获得蓬勃的人生,所以,关注我们的优势、优点才是正确的。我们,不要再被消极的恶魔诱骗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