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跟我说她家有个亲戚,妈妈从来不管家里的卫生,扫地擦桌子全是爸爸的活儿,逢年过节要大扫除时就父子齐上阵,妈妈绝不会动一个手指头。
她当个笑话讲,我却笑不出来。
明白她的意思,认为家里的活儿,做饭搞卫生什么的应该是女人的,女人不做这些,而让男人来做,像个什么样子。
之所以不笑,是因为并不认同这个观点。在我看来,家务活儿并不天生归女人,就像挣钱养家也并非全都归男人一样。
我们讲男女平等,从新文化运动到现在一百年了,男女之间还是不平等。
这种不平等不是体现在经济上——经济上倒是进步了很多,女人出去挣钱养家早已司空见惯——而是在观念上,尤其在稍偏僻的省市地方,人们骨子里依然觉得家务活儿就是女人的。
举例来说,这两年多在儿童医院住院,就发现陪夜的多半是女人,不是外婆、奶奶就是妈妈。偶尔有个爸爸在那陪(多是因为妈妈怀孕了,外婆奶奶又年纪太大),大家都不习惯,好像破坏了某种潜规则似的,大概女人带孩子才是天经地义。
可是哪些活儿是男人的呢?以前自然有买米买煤那些重活儿,现在都被快递分担掉了,剩下的不挑男女,谁都可以干。
而女人的活儿却仍然是女人的。
不平等显而易见。
要命的是这种不不平等看上去还没有要终止的意思,这几年又出来一个新词:妈宝(当然,女妈宝也有,但结婚生子后就看出来,还是男妈宝占了多数)。
那些妈宝小时候是妈妈的宝贝,等到自己结婚生子了,还继续是妈妈的宝贝。他们压根儿没想过要往丈夫和父亲的角色上转换,或者也不知道如何转换,于是赖在那个“舒适区”里不出来。
表面上看好像是得了不少便宜,家里的活儿,洗衣做饭带孩子这些,全交给女人们去做,自己只要按部就班朝九晚五就可以了,说起来也是在挣钱养家。
却不知,义务这东西,其反面往往是权利。
比如为人父母固然是累,但里面却有更多的快乐。再说,孩子小时候你不付出,等到老了再想跟孩子亲近就迟了。所以他们实际上失去了一份最宝贵的亲情。
有些妈宝连失去这份亲情的机会都没有。
像某位男明星,被妈妈宝贝得什么似的,上哪出差妈妈都跟着,跟哪个女生交往都要先过妈妈那一关,所以他也只好四十老几还打着光棍。
这年头,谁离了谁都能活下去,哪个女人甘愿放弃自己的尊严和自由去忍受一个妈宝呢?
那些精打细算的妈妈们是时候反省了,本意是为儿子好,可是根本不知道怎样是为儿子好,所以还是放手吧。放手了一样是您的儿子,没人来抢,也抢不走。
而您的儿子,却有了一个真正成为男人的机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