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桑尼先生
公号ID:全球资产配置管家
这是桑尼的第29篇原创文章
财富管理的本质是“风险管理”,它包含了理财和投资。在谈论投资理财的时候,总是避不开各种各样的定律、法则,这些定律就像数学公式一样,代入相应的数据就能得出想要的结果。
因此,正确掌握一定的定律和法则可以更好地实现我们的财富管理目标。那么,这些定律和法则有哪些?究竟靠不靠谱呢?下面就来和桑尼一起研究一下吧。
4321定律
在长期的家庭理财规划中,最常用的就是“4321定律”,其规定了家庭相对合理的支出比例:40%的收入用于买房或股票、基金等方面的投资,财富保值增值,也可适当配置理财类保险产品;30%用于家庭生活开支,保证基本生活;20%用于灵活投资,银行存款货币基金等,以备不时之需;10%用于家庭保险保障规划,管理人生风险。
不足之处:此定律虽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是任何定律都不会对所有人适用,在我们具体的资产配置过程中,却不一定可以套用这个定律。
举例来说:一个应届毕业生,假如每个月工资仅有5000元,算上房租和日常的花销,大概要用掉3000~4000元。如此一来生活开支的比例已超出了60%,试问又如何去分配其他的资产比例呢?
关于合理资产配置的话题,可复习此文:桑尼浅谈:资产配置该怎么玩?,在此就不再赘述了。
所以无论是哪种人群,生搬硬套这个定律去进行资产配置,都是不可取的做法。这个定律只是给大家建立一个基本框架,最后还是要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和风险偏好,分配合适的比例。
墨菲定律
此定律其实是一种心理学效应,由爱德华·墨菲提出。其主要内容是:
(1)任何事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2)所有的事都会比你预计的时间长;
(3)会出错的事总会出错;
(4)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
墨菲定律的原句更生动地呈现了生活中的某一现象: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种选择方式将导致灾难,则必定有人会做出这种选择。
桑尼解读:墨菲定律提示我们,事情如果有出错的可能,不管它的可能性有多小,但总会发生。因此,“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虽然这个是西方总结的道理,却与我国古老的一句俗语“天有不测之风云,人有旦夕之祸福”不谋而合。的确,事情如有变坏的可能性,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是会发生,而且有可能“祸不单行”。
同理,保险保障的规划也是一样的道理,虽然不能在客观上杜绝风险发生,却能够在风险发生后用另一种形式防止对家庭的二次伤害。
关于如何做好保险保障规划,可复习此文:桑尼浅谈:普通人如何做好保险保障规划?
房贷31定律
31定律是指每月归还房贷的金额,不超过家庭当月总收入的三分之一。
现在大部分家庭,房贷、车贷已非常普遍,31定律指导的便是这些家庭,具体为每月的房贷还款金额以不超过家庭月总收入的三分之一为宜。一旦超过这个标准,家庭资产比例结构发生变化,面对突发状况的应变能力便有所下降,生活质量也会收到严重影响。
所以为保障家庭资产,要针对贷款作相应的保险保障规划,买一份与车贷和房贷等额的保险,可有效转移面临重大变故时的还款压力。
举个例子:家庭月收入为3万元,月供金额最好不要超过1万元,一旦超过这个标准,家庭资产比例结构会发生变化,面对突发状况的应变能力便有所下降,生活质量也会受到严重影响。如果按照31定律设置承受范围内的房贷金额,有助于保持稳定的家庭财产状况。
不足之处:这是一种非常理想而且保守的现金流管理方式(关于如何做好现金流管理,可复习此文:桑尼浅谈:个人如何做好现金流管理?)。然而对于大多数(尤其是生活在一二线城市)的普通工薪阶层来讲,这个比例可能会过于理想,甚至难以实现。
这个法则比较适合较早买房,现在还在还房贷的人。如果在10年前就买了房,按如今收入增长水平和通胀率计算,还贷压力实际上在减小,用家庭收入的1/3去还房贷是没问题的。
但如果对于一个刚买房的或准备买房的人来说,这个法则的参考意义就不大了,尤其是在北上广深等一二线高房价的城市。就算不负担高额的首付,月供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若真的严格按照31定律来执行,可能根本就买不起房了。所以,理论知识还需结合实际情况啊。
80定律
80定律就是:可投资数额=(80-你的年龄)*1%。比如以股票投资为例,30岁时股票可占总资产50%,50岁时则占30%为宜。这是一个预计投资风险承受能力的定律,主要是指:高风险的投资占总资产的合理比重为80减去年龄的得数。
投资资产占比与年龄成反比,年龄越大,投资的数额应该越少。此定律所传递的观念是投资者对风险的把控,年轻时可承受更大的投资风险,随着年龄变大,承受风险的能力会逐渐下降。
“80定律”传递的是风险把控的观念,但从实际出发,此定律也并不是每个家庭、每个人都适用。30岁的人并不一定要把所有资产的50%投资于股票,而70岁的老人,也未必还需要投资10%资产的股票。
假如一个收入低且没多少理财经验的年轻人,拿资产的一大部分去做高风险投资,这就是比较盲目的做法了。
这个定律其实又回到了理财规划的范畴,可以复习本文了解:桑尼浅谈:普通人如何做好理财规划?
双十定律
双十定律对保险规划有较高的指导意义,指的是“保险额度不要超过家庭收入的10倍”,以及“家庭总保费支出占家庭年收入10%为宜”。家庭保险“双十定律”在实际运用中,上下浮动5%以内均为正常的区间。
不足之处:每个人实际情况不同,需要配置的险种和针对具体险种的保额也因人而异。因为保险并不能抵御疾病,也不会降低身故风险,它的意义只是提供了经济上的支持,防止家庭因为各类风险而产生财务危机(风险转嫁)。
对身价千万元、上亿元的富人来说,投保几十万元的身故保险又或者在生病时获得几十万元的保险赔偿金,其实对于他们来说,这样的保险保障,其实意义不大。他们可能更需要的是通过保险工具来做财富传承规划和税务筹划。
总之,双十定律只是一个保险规划的参考法则,而不是绝对法则。因为每个人的人生目标不同,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人生阶段也有不同规划,是不能生搬硬套的。若财务状况不佳,可选择短期做高保额,减少保费支出,等财务状况好起来了,再选择长期的保险。
72定律
72定律是指不拿回预期利息,利滚利(即按复利计算),本金增值一倍所需的时间=72/预期年化收益率。通俗点说,就是用72除以年化收益率,得出的数字就是你的本金翻一倍所需要的年数。在本金固定的情况下,投资收益率越高,本金翻倍所需要的时间就越短。
举个例子:假如最初投资金额为10万,年预期利率8%,按复利计算,多少年能变20万元?答案是72 / 8%=9年。
但有专家也同时提出,运用这个法则计算得出的时间虽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却不完全正确(有一定的误差),所以这个定律仅是参考因素之一,不能全部以此为标准。
负债定律
它指的是家庭的负债金额最高不能超过家庭年收入的50%。这些负债包括车贷、房贷、信用卡债等。也就是说,假如家庭月入4万,那负债就不能超过2万。
看起来,这条定律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正确的。在低利率、高通胀的情况下,适当的负债能够抵消货币贬值的影响,最大的受益人是能够得到大量低息贷款的人。
“不负债是傻瓜”,是现在不少“负债一族”所推崇的一种生活理念,意思是没有负债、不去贷款就等于是没利用好银行杠杆的“傻瓜”。但在实际生活中,盲目的负债只会对家庭经济生活造生严重的不良影响。
“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以及“超前消费,借鸡生蛋”,是负债的最核心的魅力。但如果没有算清实际借款成本就胡乱贷款负债,从而超出自己的还款能力范围,甚至贷款炒股或投资P2P去博取高风险的投资回报,这些赌博式的行为是非常不理智的。
所以,负债定律(合理的良性负债)也要根据每个家庭可以承担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关于如何计算各种贷款利息率和投资回报率,可复习此文:桑尼浅谈:如何算内部收益率和贷款利率?(财务计算)。
总结:在财富管理中其实还有不少的定律和法则,桑尼在本文中仅仅列举了一部分流传比较广并且常用的定律和法则介绍给大家。而对于一般的家庭理财而言,掌握了以上的这些定律和法则,并能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灵活变通运用,基本上就可以满足你的理财目标需求了。
实际上,本文所有的定律法则都是在教你如何做好财富管理,“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即分散风险。而具体资产配置的方式则因人而异,可综合参考理财的“不可能三角”:收益性、流动性和安全性这三个要素,从而得出一个最匹配自己的资产配置方案。
关于财富管理的话题,可复习此文:桑尼浅谈:理财师与财富管理行业是干啥的?
以上内容为桑尼先生原创,仅代表个人观点,如有不同看法也可加我微信一起交流探讨。
如果觉得文章对您有帮助,可在下方点赞并适当给作者一些打赏鼓励,也算是对原创内容的支持,激励作者创作出更多的优质内容,感谢你们的支持与鼓励!
我已加入“维权骑士”(rightknights.com)的版权保护计划。
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请尊重原创,感谢!
桑尼先生
CFP中国注册理财规划师持证人,拥有基金、证券、保险从业资格。
提供独立的第三方理财规划与资产配置服务,为客户提供国内外各类型投资产品的专业筛选、环球资产配置及财富保值增值全方位解决方案.
阅读原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