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第247条辨:“趺阳脉浮而濇,浮则胃气强,濇则小便数,浮濇相搏,大便则难,其脾为约,麻仁丸主之。”
'趺阳脉浮而濇’,这个趺阳脉,就是我们脚上冲阳穴的地方,摸患者冲阳穴的地方,脉浮而濇。
'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趺阳脉就是胃的脉,趺阳脉浮,说明胃气很强,摸趺阳脉涩,那就是小便频数,也就是小便多。
'浮涩相搏,大便则难,其脾为约,麻仁丸主之’小便频数,则耗伤津液,浮涩相搏,阳气内盛,大便就会很干燥,张仲景说,这是脾约,用麻仁丸来治疗。
这个麻仁丸与承气汤不一样,承气汤是热而且是实;麻仁丸是燥是实。燥与热是不一样的概念,热的话还有津液,燥的话就没有津液,这是燥和热的区别。
麻子仁丸方
麻子仁二升(甘平)、芍药半斤(酸平)、枳实半斤(炙,苦寒)、大黄一斤(去皮,苦寒)、厚朴一斤(炙,去皮,苦温)、杏仁一斤(去皮尖,熬,别作脂,甘温)。右六味,为末,炼蜜为丸,桐子大,饮服十丸,日二服,渐加,以知为度。
麻子仁丸组成:麻子仁,芍药,枳实,大黄,厚朴,杏仁。一共六味药打成粉,用蜂蜜做成丸剂。
我们遇到病人很虚弱的时候,我们知道大黄,芒硝可以攻大便,病人已经虚弱了,但是又被大便堵到了,要攻他的大便,大黄和芒硝一下去,太厉害了,病人元气会受不了,身体承受不了,这个时候就要用到麻子仁。
我们知道仁,都有油,有润肠的作用,如柏子仁,酸枣仁,麻子仁,当归,杏仁,这些仁剂都有通便,润肠的功能,不象大黄芒硝,什么都不顾,全部都打出去。
这个方子为什么叫脾约麻仁丸?我们的脾主思,思伤脾,脾本身又是喜燥恶湿。脾管湿,但是它喜欢干燥,脾喜燥恶湿。脾太湿了,就变成了太阴证了。但是,思完全没有也不行,所以,思恋太过,脾就会越来越焦燥。
小肠里面的津液是来自脾脏,脾在内经里面说是主少腹,少腹里面讲的就是小肠。如果说小肠里的水份不够了,为什么小肠的水份不够,就是因为思,思伤脾。归根结底就是情志引起的。
当脾没有办法给小肠提供津液的时候,小肠会干掉,当小肠干掉以后,出现的症状就是大便很难。这个症状就是脾约。
我们怎么知道是脾约?问病人的大便,大便出来是羊屎状,一颗一颗的,这就是脾约。
这里用的是丸剂,不用汤剂,汤剂太快了,还没有润到小肠,就已经跑到大肠去了,所以,用丸剂,用丸剂来慢慢的润。
麻子仁丸处方的比例:麻子仁是二,芍药是六,枳实是六,大黄十二,杏仁十二,这是在制作麻子仁丸的时候用的比例。如果遇到肚子痛的时候,就会用到白芍,白芍就是专门治疗肚子痛,所以,麻子仁丸证是可以看到有腹痛,所以,张仲景用白芍。
我们从张仲景所开的处方,回头再看本草的药性,只要有腹痛的时候,一定会用到芍药。这个腹痛,不管是女人的月经引起的腹痛或者是其他的腹痛,只要是腹痛,都会用到芍药。
我们看麻子仁丸中的大黄,枳实,厚朴,这三味就是小承气汤,再加麻子仁,芍药和杏仁这些滋润的药来润肠。早上的五点到七点,这一段时间,大肠的流注时间,如果是晚上吃麻子仁丸,刚好第二天早上就排出来。
如果吃了麻子仁丸,大便通利了,形状会改变,麻子仁丸吃一段时间以后,大便会正常,正常以后,小便一定会是淡黄色清彻的。
在临床上,麻子仁丸用在老年人气血两虚的时候。如果太燥矢了,可以用芒硝水来吞麻子仁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