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的事情简单做,你就是专家;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你就是行家;重复的事情用心做,你就是赢家。”层层递进、鼓舞人心,多少次让我们在不堪负重的工作面前,再次扬起倔强头颅,直面惨淡人生!
但事实真是这样吗?第一句或许还是,后边两句恐怕就未必了,甚至可能是别有用心的蛊惑!为的不过是让你安心平庸,继续精英们不想浪费精力的“苦力”。
01.重复背后是时间和精力的虚耗
熟能生巧毋庸置疑,但重复工作的收获也必然会线性衰减。一件事情,第一次做,可能取得50%的收获,第二次做,可能取得30%的收获…第十次之后,收获可能只在1%以下。长期的重复工作,你的时间和精力产生的价值是不断缩水的,无疑是浪费生命。
一个朋友曾感慨:现在的企业日趋模块化,模块内的人员不需要有自己的独创,只要不断重复固定的模式就可以完成自己的工作,甚至不需要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为什么这样干!曾经汽车制造流水线上的工人,每辆车过来,可能只需要拧个螺丝;现在的软件公司的编程人员,大多只需要录入固定模块的代码,不需创新。长期从事这样的工作,工作能力都退化了,何谈发展提高!
当前,社会阶级固化之说广受认同。唯一能够打破固化的方法就是个人的工作和事业,但是大多数人往往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陷入了“工作阶级固化”的泥潭。当满足于每天不断重复同样琐事的时候,你已经沦为了“低效率、少收益、无提高”的底层工作阶级,又如何追求社会阶级的进阶呢?
02.所谓的忙碌不过是华丽的借口
现今的社会,生存压力大、节奏快是不争的事实,或许正是这个原因,让大家形成了“忙碌=努力”的价值观。上级看下级努力与否,往往用加班时间来衡量;亲戚朋友眼中的“大忙人”,才会被认为是有本事。
于是,忙碌成了炫耀和表现的资本,工作中时刻盯着上级的眼色和同事的节奏,要显得比别人更努力,没事也要一遍遍修订文稿、精细表格,重复一些本已足够完善的工作。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这种低效率的工作风格,本是熟能生巧,结果消耗的时间不减反增,工作水平提升微乎其微,看似是精益求精,实则是个人精力的冗余浪费。
如果说真有什么收获,那就是工作中驾轻就熟毫无压力的快感和忙碌中的满足感,自以为是在走“上坡路”,其实已经陷入了“惰性”陷阱,表面上的忙碌不过是在掩盖潜意识的懒惰,不愿意突破现有的“舒适区”,懒得在改良方法、提高效率上下功夫,得过且过,最终丧失弯道超车的机会。
03.真正的收获总是在打破现状之时
天道酬勤,这话不假,但前提是勤必须有质量,否则就是“蛮干”。简单的重复、琐碎的杂事很难取得有质量的收获,这种时候要把握“二八定律”,抓住能够带来80%成果的20%的工作,节省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新的工作中,不断突破自己的“舒适区”,获取新的成长收获。
数学家高斯,正是不愿意把时间浪费在“1+2+3……+100=?”这种简单却繁杂的问题上,于是发明了50组101的算法。
瓦特发明蒸汽机的初衷也是为了让机械生产代替繁重的手工劳动,由此引发了工业革命,让人类生活翻天覆地。
现代科技的种种便利,复印机、电话、汽车、飞机等等,无一不是人类“懒惰”的产物,现在致力于研究的“人工智能”同样是为了代替人类的部分工作,把人类自己解放出来,去做更加必须的事情。
可见,真正的成功者都具有类似这样的“懒惰”特质,他们不接受没有质量的重复劳动,想方设法做出改变,把自己从繁重的琐事中解放出来,让精力和时间能够更具价值。
辩证看待,不厌其烦的维持现有劳作状态,看似忙碌,其实大多是“惰性”的延续;打破现有劳作状态的“懒惰”精神,往往是创新提高的源头。所以,不要再拿“忙碌”糊弄别人和自己了,不从“忙碌”中解放,就在“忙碌”中平庸,仅此而已。
推荐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