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记事起,家里就开着小卖部。玻璃和木头混制的三层柜台里摆放着各种食品,而小孩子爱吃的糖和辣条总是摆在第一层。第二层放着一些厨房用品和调料,第三层是油炸花生米和制作豆腐用的石膏粉。柜台不算高,却装满了不同的人对生活的期待。
对于我来说,最吸引我的是那一颗颗装在盒子里的泡泡糖。包装纸五颜六色,上面印着数码宝贝或者美少女战士,偶尔也会有奥特曼。激动人心的时刻总是撕开包装纸的那一刻,因为迫不及待地想知道裹着泡泡糖的那张刮刮画到底是什么图案。如果是一张还没有拿到的新图案,那种雀跃的心情真难以形容,一定会马上放到收集好的画片里,小心翼翼地藏起来。
如果打开泡泡糖,里面的刮刮画是一张已经收集过的图案,则会悔恨地甩甩手,懊恼地责怪自己怎么没有好好挑选一番,就连那颗泡泡糖的滋味也是平淡无奇。但这个事也有解决的办法,那就是把自己多余出来的刮刮画带到学校,和同学们交流互换。我们执着于此的目的是集齐一套指定图案的刮刮画去换取一个神秘礼物。但总是会缺少一张画片,它迟迟不肯出现,所以即使吃了绕地球一圈的泡泡糖,大概也不能召唤出一条神龙吧。
在物质生活还不丰富的乡村时代,零食的种类更新较慢,所以会让人记忆深刻,素鸡腿便是我记忆里一颗闪亮的星。它用以假乱真的外形迷惑了众多无知的少男少女,那种看上去肉肉的质感其实是面粉伪装而成,但吃起来依旧很香。吃这个的时机一般都在放学后,如果饭还没烧熟,家长便会给几毛钱让买一个素鸡腿垫垫肚子。这个鸡腿的仿制品外皮比较脆,里面相对酥软,所以咬下一口的时候会掉渣渣。吃起来都是用手接住再咬,那些掉在手里的碎末等吃完后再一股脑地倒进嘴里,回味无穷。
有时候这一个腿似乎并不能驱赶一天的饥饿,反而会胃口大开,肚子也空虚渐增。有的人会施展自己软磨硬泡的功夫找家长多要几毛钱,但得到的大都是厉声呵斥的回应,饭马上就好了,还吃什么零食!无奈之下,只好收起自己恋恋不舍的小眼神,期待明天放学回家的时候,饭依旧没有做好。
冰块则是另一种放学路上常吃的零食,价格不等,有一毛的,有两毛的。夏天中午放学的时候,学校门口小卖部的冰箱前都围满了人。同学们拿出早餐钱里省下的几毛钱,来挑选自己心仪的冰块。味道,颜色,硬度都是很重要的参考标准,挑选则遵循一看二捏三磕的原则。如果看到冰袋里还有流动的汽水或者捏到软硬不一,就会扔到冰箱继续选下一个。那种拿起来磕都磕不动的冰袋成了放学路上消遣娱乐的不二选择。
一路上几个小伙伴凑到一起,一边讨论电视剧里的故事,一边啃着咬都咬不动的冰块。手里的温度让它融化的比较快,所以总是啃一啃再喝掉那些化开的水,然后继续啃。离家越来越近,冰块也越来越小。等快要到家门口的时候,如果还没吃完,一定要再进门之前迅速嚼碎,并擦干净嘴巴,被大人发现总是不太好。即便是这样,嘴巴上残留的颜色也会将自己出卖。一年又一年,这一袋小小的冰块为我们消暑解馋,放学的路可以变得更长。
想到这里的时候,回忆的小电影画面回放的越来越多。我甚至想起了每一根辣条的形状和每一粒西瓜泡泡糖上的花纹。每一次吃到唐僧肉后,隐藏在心里的欣喜,对后来的孙悟空肉,猪八戒肉,沙僧肉都拒之门外。对能吃上两毛钱一根还缀着几颗绿豆的冰棒而不是一毛钱的光秃秃的冰棒而沾沾自喜;对一毛钱是买两颗一样口味的玉米糖还是买玉米糖和薄荷糖的混搭而犹豫不决。
后来,家里玻璃木头混制的柜台换成了玻璃铝合金柜台,零食的花样也逐渐变多了。有一次在一个角落里看到了堆放着杂物的曾经矮小的柜台,开着的柜门上面还依稀记着旧时的账目,那都是我们蹲着一笔一划写上去的。关于小伙伴谁赊了一根辣条或者一根棒棒冰都记得清楚,歪歪扭扭的字迹上划满了线,这样看来,这些账目都是清算了的。这个柜台曾经像哆啦A梦的口袋一样为我们带来惊喜,如今这个口袋关上了,再也不会打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