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视觉艺术
设计技巧(三)

设计技巧(三)

作者: 71dc033e3fda | 来源:发表于2019-10-11 09:14 被阅读0次

设计此书提到了几个应用层的法则,包括比例规则中的黄金比例和白银比例啊;交互设计中的费茨法则啊;视错觉中的完形心理学啊;广告行业的AIDMA法则啊。我觉得还是术业有专攻吧,这些知识在以后的文章中肯定会讲到,大家先把版式基础打好,不要被这些法则分了心,基础打好后再慢慢理解它们。学习是个积累的过程,要循序渐进的学习并理解,一口气吃下这么多知识而无法消化,那就违背了学习的本意。

比例

 所谓“比例”指的就是尺寸大小的对比,要素之间比例的差异越大,对比就越强烈,给人的冲击感也就越强。这里的比例单纯指的是平面设计中的比例,也就是利用视觉上的大小变化来为版面添加趣味的方法。

制造冲击力的手法中,通常用对比方法营造出来的趣味感效果最明显。例如,即使利用同样的图像,若使图像的修剪尺寸不同,图像在读者心中的印象也不大一样。改变物体大小给人一种冲击力和乐趣,是最容易理解的视觉心理效果之一。这种方法在好多书中都有提到,也是一种最为常见的增加对比的方法。

还有只要改变一张图像中某部分的比例,也可以显现出冲击感来。在这种情况下,最重要的是要选择大家熟知的素材作为比例变化的对象。原因是,如果在变化前读者对素材的了解不透彻(超出认知范围),就无法理解变换后的要素是什么,无法很直观的让读者去理解的作品,不就是一堆废纸了么。

纹理

 讲到纹理,那不得不先说一下“肌理”了。有的朋友分不清“肌理”和“纹理”的差别,而且还会误认为他俩其实没差别。那今天我就简单概述一下我理解的“肌理”和“纹理”(平面构成中而不是绘画中)。

“肌理”是指物体的表面结构,与质感的意思相近。“纹理”指的是物体的纹路,物体的花纹与条纹。举个例子吧,肌理就像豹子身上的毛发,美洲豹和雪豹身上毛发触感是不同的,有可能一个更厚更硬一些而另一个更柔软一些。纹理就像美洲豹和雪豹身上的纹路,虽然都是圆形状的,但各自的纹路组成与分布是不同的。如果还是不理解的话,我就要考虑以后写一篇关于肌理和纹理的文章了。

在平面设计世界里,虽不能把实际材料剪下来贴在纸上,但可以利用数码技术将这些材料的纹理以相似的效果呈现出来。不禁感叹,啊!这就是20世纪数字化的力量啊。不好意思写的比较随意,请见谅。

在平面设计中使用肌理质感效果,能使人感觉出比通常油画色彩更高的质地感,从而使读者得到视觉上的享受。

 但一定要注意,一旦要素增加了肌理效果,它的重量也会随之增加,而要素的重量取决于肌理的密度。这里不知道大家好不好理解,举个例子。把要素想象成空玻璃杯,把肌理想象成装进玻璃杯的液体。现在把两个空玻璃杯分别倒入液体汞和汽油,并放在天秤上,装有汞的玻璃杯就会更重一些,汞的密度是13.546×10³kg/m³ > 汽油的密度0.71×10³kg/m³。所以液体的密度决定了重量,要素也一样,肌理的密度决定了要素的重量。

在文字等版面的局部使用肌理的效果,可以让这部分更加显眼。如果在标题、商品或主要的、大的标志灯需要特别强调的部分使用肌理,则更具有明显的质感效果。

但要注意的是,使用肌理的背景覆盖整个版面时,由于肌理会给人一种带来一种非常强烈的质感,因此如果作为背景可能导致版面的整体都会被质感的效果所支配。

如果使用金属质感的要素,会给人一种强烈的硬质感和冰冷感(其实就是器械感);如果使用纸质质感的要素,会给人一种书写感和传统感(人文气息)。所以在选择肌理时要考虑在什么样的主题或什么样的场景下,用相对适合的肌理来表现质感。

色技手稿 | 罗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设计技巧(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czop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