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谛
苦、集、灭、道
一苦谛,三界六趣之苦报也。是为迷之果。
二集谛,贪嗔等烦恼,及善恶之诸业也。此二者能集起三界六趣之苦报,故名集谛。
三灭谛,涅槃也。涅槃灭惑业而离生死之苦,真空寂灭,故名灭。是为悟之果。
四道谛,八正道也,此能通于涅槃故名道。是为悟之因。
其中前二者流转之因果也,故又曰世间因果。后二者还灭之因果也,又曰出世间因果。
缘起论
一切事物或一切现象的生起,都是相待的互存关系和条件,离开关系和条件,就不能生起任何一个事物或现象。
若此有则彼有,若此生则彼生;若此无则彼无,若此灭则彼灭。
同时/异时
的依存关系同时:师生关系,同时存在异时:种子和芽
缘起偈
诸法因缘生,缘谢法还灭。吾师大沙门,常作如是说。
四法印
诸法无我
- 无造物主:无作者义、有因生义
- 无我:离有情义、依他起义、无动作义
诸行无常
- 无常:性无常义、刹那灭义
- 因果相续:因果相续无断义、种种因果品类别义、因果更互相符顺义、因果决定无杂乱义
有漏皆苦
- “漏”即烦恼。众生不明白一切法缘生缘灭、无常无我的道理,而在无常的法上贪爱追求,在无我的法上执着为“我”,或者“我所有”,此便为祸,惑使人烦恼,所以又叫做烦恼
- 三毒:贪嗔痴六根本烦恼:贪、嗔、痴、慢、疑、恶见
- 十二缘起支
若但依生观顺观二者,则十二因缘为苦集之二谛,即无明行爱取有之五支为集谛,余七支为苦谛也。若依生灭二观顺逆二观,则其生顺二观,为苦集之二谛,灭逆二观为道灭之二谛也。
涅槃寂静
大乘
- 大乘小乘之别大乘重利他,小乘重自己解脱
- 菩萨:菩提萨埵(Bodhisatta)的简称。自觉觉他即是菩萨
- 六度波罗蜜:六个到彼岸的方法——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
- 五明:声明、工巧明、医方明、因明、内明
- 法性空
佛教经典
- 佛经的由来
- 经律论三藏
- 结集
- 现存主要经典
- 汉译三藏
- 藏文大藏经
- 巴利文经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