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籍
《隋书》之《经籍》记载(节选):
“秦政奋豺狼之心,焚《诗》、《书》,坑儒士,学者逃难,窜伏山林,或失本经,口以传说。汉氏诛除秦、项,儒者始以其业行于民间。王莽之末,(各类书籍)又被焚烧。
光武中兴,笃好文雅,明、章继轨,尤重经术,四方鸿生巨儒,不可胜算。董卓之乱,献帝西迁,图书缣帛,军人皆取为帷囊。两京大乱,扫地皆尽。魏氏代汉,采掇遗亡。惠、怀之乱,京华荡覆,渠阁文籍,靡有孑遗。
东晋之初,中朝遗书,稍流江左。中原则战争相寻,干戈是务,文教之盛,苻、姚而已。宋武入关,收其图籍,府藏所有,才四千卷。
孝文徙都洛邑,借书于齐,稍以充实。暨于尔朱之乱,散落人间。后齐迁邺,颇更搜聚。后周始基关右,外逼强邻,戎马生郊,日不暇给。保定之始,书止八千,后稍加增,方盈万卷。周武平齐,先封书府,所加旧本,才至五千。”
《隋书》卷三十二《经籍》的记载,详尽记述了经籍(图书)随帝国兴亡,一而再、再而三……被修与被毁,循环不止。
经籍(图书)是文化乃至文明的象征,《隋书》有关华夏经籍(图书)颠簸流离命运之描写,象征东亚大一统帝国颠簸流离之命运。
从好的方面解释,东亚大陆文明的支持者可以将经籍(图书)的历史,解释为东亚文明具有无比硬朗之生命力,一再得以“复兴”,比如:光武中兴,明章盛世,三代以下,风化之美,未有如东京(洛阳)之盛,四方鸿生巨儒不可胜算;东晋之初,中朝遗书,流于江左(五胡乱华也没有断了华夏文明之正统与文脉)……
坏的方面解释,经籍(图书)历次摧毁,比如:董卓之乱,图书被军人破坏(图书缣帛,军人皆取为帷囊)……中原战争相寻,宋武入关,收其图籍,府藏所有,才四千卷……后齐迁邺,颇更搜聚。后周始基关右,外逼强邻,戎马生郊,日不暇给。保定之始,书止八千……周武平齐,先封书府,所加旧本,才至五千。
经籍(图书)的摧毁程度,正是文化乃至文明的摧毁程度的体现。也即是说,东亚大陆文明其实是一次次积累,又一次次被摧毁,循环不止,始终难以实现真正的积累。
明成祖与清乾隆陶醉于盛世修书之伟业,《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相继面世。从数量的角度,固然达到百科全书之级别。
但是从文化传承的角度,《隋书》之《经籍》已经揭示,文化渊源与传承而言,早已丢失其原来的面貌:秦焚《诗》、《书》,坑儒士,学者或失本经,口以相传(秦王朝时,就已经只能以口授的方式传承文化);五胡乱华,江左之东晋正统,只有(部分)中朝遗书(惠、怀之乱,京华荡覆,渠阁文籍,靡有孑遗。东晋之初,中朝遗书,稍流江左);北魏汉化,欲重整华夏之文脉,但因北方边镇之乱而再受重创(孝文徙都洛邑,借书于齐,稍以充实。暨于尔朱之乱,散落人间)。
重修不等于复原,更何况东亚大陆经籍(图书)经历了无数次的重修,一切正如东亚大陆的文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