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气精义论

作者: 沫粒和十八 | 来源:发表于2023-01-21 23:14 被阅读0次

天台白云子述

夫气者,道之几微也。几而动之,微而用之,乃生一焉,故混元全乎太易。夫一者,道之冲凝也。冲而化之,凝而造之,乃生二焉。故天地分乎太极,是以形体立焉;万物与之同禀,精神着焉;万象与之齐受。在物之形,唯人为贞;在象之精,唯人为灵。并乾坤,居三才之位,合阴阳,当五行之秀。故能通玄降圣,练质登仙,隐景入虚,无之心至妙,入登仙之法。登仙之法,所学多途,至妙之旨,其归一揆。或飞消丹液,药效升腾,或斋戒存修,功成羽化。然金石之药,实虚费而难求,习学之功,弥岁年而易远。若乃为之速效,专之克成,虚无合其道,与神灵合其德者,其唯气妙乎!黄帝曰:食谷者智而夭,食气者神而寿,不食者不死。真人曰:夫可久於其道者,养生也;常可与久游者,纳气也。气全则生存,然后能养志;养志则合真,然后能久登生气之域。可不勤之哉!是知吸引晨霞,餐漱风霜,养精光於五藏,导营卫於百关,既桔疾以安形,复延和而享寿。闭视听以胎息,返衰朽於童颜,远取於天,近取於己。心闲自适,体逸无为欣。邈矣!於百年全浩然於一室,就轻举之诸卫,真清虚之雅致欤!若兼修真之业炼化之功,则伫云辖而促期,驰羽驾而增远矣。服气之经,颇览多本,或散在诸部,或未畅其宗。观之者以不广致疑,习之者以不究无效。今故纂类篇目,详精源流,庶使蟪蛄之兼济,岂龟龙之独善耳。

相关文章

  • 服气精义论

    天台白云子述 夫气者,道之几微也。几而动之,微而用之,乃生一焉,故混元全乎太易。夫一者,道之冲凝也。冲而化之,凝而...

  • 服气精义论 司马承祯

    经名:服气精义论。唐·司马承祯撰。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方法类。参校版本:《云笈七签》,收入该书卷五十...

  • 正医法

    论肺经生痈 论久嗽服气法 论水泻论血痢 论水肿 论两胁胀满吞酸吐酸 论腰痛 论怔忡不寐 岐天师曰∶凡人有病气喘呕...

  • 正医法

    《石室秘录》陈士铎 论肺经生痈 论久嗽服气法 论水泻论血痢 论水肿 论两胁胀满吞酸吐酸 论腰痛 论怔忡不寐 岐天师...

  • 抄写《医学源流论》序

    《医学源流论》序 -- 徐灵胎 医,小道也,精义也,重任也,贱工也。 古者大人之学,将以治天下国家...

  • 圣经中的精义和景象

    学习圣经,要抓住精义,而且我认为基督徒强调的‘圣经无误’,也是指着精义而说的。那么,对于初学圣经的人,什么是精义要...

  • 《“腊日:一年的总结,展望春天的消息”》

    今天温故了《系辞传下》“精义入神以致用”,就此反省了自己的精义之功。发现问题很大。发现这些精义跟我的关系是“你是你...

  • 《易经精义》

    《易经精义》 易经精义(一) 《易经》为中国群经之道,创于伏羲氏,古人在没有现代科学的情况下,用朴素的阴阳学说解释...

  • 《世故三昧》有感

    “世故”深到不自觉其“深于世故”,这才真是“深于世故”的了。这是中国处世法的精义中的精义。 确实如...

  • 0827晨读感悟

    论控场能力,对主持人我是服气的。这里面,我最服气的当属何炅和汪涵,可能也是因为我对其它省的主持人不了解吧! 快乐大...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服气精义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dckh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