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宗教都有三大要素:教主、教法、教团。先介绍一下本师释迦牟尼佛。
在公元前624年四月十五月圆日,悉达多太子出生于兰毗尼园,族姓释迦,姓乔达摩。父亲是释迦族净饭王,是北印度拘萨罗国的诸侯迦毗罗卫国的国王,母亲玛雅夫人,在太子出生后七天就去世了。后来,太子由玛雅夫人的妹妹,波奢波提乔尚弥抚养长大。
悉达多太子长到16岁时,就与表妹耶输陀罗成婚。关于这一段生活的记录,可以在《中部经》中找到。佛陀曾对众弟子回忆自己少年时,王族生活的奢华。
佛陀描述道:“我娇生惯养。在我父亲的宫殿里,有三座特别为我营造的莲池,各生长篮莲,红莲和白莲。我所用的全部都是以丝绸闻名的迦尸所出产的檀香木,头巾和衣服全来自迦尸。
“无论白天黑夜,我总是在白色华盖的保护之下,以防尘土、冷热、树叶乃至露水。
“我有三座宫殿,一座用于冬季,一座用于夏季,还有一座用于雨季。在四个月的雨季里,我生活在雨季时宫里。足不出户,一天到晚由宫女陪同娱乐。一般人家的佣人或家丁吃的是稻糠和变质了的稀饭,但在我父亲的王宫里,佣人和宫女吃的是大米和美味佳肴。”
然而这些,并不能让太子愉悦。太子的心中,充满了烦恼和理想。这里摘录《中部经》中部分原文如下:
“我被生、老、病、死、忧伤、苦恼所束缚,但为什么还要追求具有同等无常性质的事物?受缚于本质如须之物,我应如何去认识它们的利害关系。从而追求未曾证得的,无上圆满的安乐涅槃。家庭生活使人受到束缚和限制,是一挣扎不休助火坑,但是,出家人的生活如天空—样广阔。因而作为一个在家人,想要究竟圆满,清净无染地修习梵行是非常困难的。”
悉达多太子在29岁时得子。作了父亲,他并不高兴,反而感到痛苦。他喊道:“束缚产生了,枷锁产生了。”小罗睺罗因此得名。太子于当年,也就是公元前595年的某夜,悄悄离开王宫。逃至阿姆那河畔,出家成为一名沙门,开始追寻太子的人生理想——解脱烦恼的道路。
修行者悉达多在出家后,追随许多当时著名的梵志,学习各种教说与禅定。然而对于他们的教导,佛陀始终不能满足,于是便离开他们。在随后的几年中,与追随太子的五位出家人一起,在磨羯陀国者那尼附近地区的河边、森林、荒野中,按沙门的修行习惯作极端苦行。
接下来要打起一些精神了。终于到了公元前589年,菩萨悉达多领悟到:这样苦行只是折磨自己,和解脱没有关系,这样做不能导致不死。于是他放弃苦行,另外寻求解脱之道。由于放弃了苦行,追随他的五位同修还以为他放弃了对正道的追求,从而弃他离去。
公元前589年四月十五月圆日,36岁的菩萨在菩提伽耶菩提树下,证达“三明”发现轮回的真相;并觉悟无常、无我之真理。放下执着,达到究竟解脱,得到阿罗汉的果证,完成了人生目标。
佛陀用《快乐偈》讲述了自己的喜悦:这也是佛陀第一次,关于解脱的宣述。
轮回无数生死中,追寻不见造屋者。
生生死死苦不堪。
终见原来造屋者。它将不复造此屋。
折断橼木碎房梁,心梁无为至苦灭。
在之后的一、二个月内,佛陀一直在休整和思考法义。与法共住,沉浸在宁静的安逸中。一开始佛陀并无传法的意愿,佛陀思维道:“甚深不易法,无须宣于众,贪嗔束缚人,实难了此法。贪婪愚昧者,不见此正法,此法逆世法,深奥妙难识。”“我所悟之法实是博大精深,寂然高尚。超越逻辑。不易领悟、理解,唯圣人知。众生贪著物欲,实难理会此与缘起相关之法。有为法之灭--涅槃。情欲的断绝,贪爱的消灭,无著寂灭等都是甚深难解之法。我若对众生教说此法,他们将无法理解,这对我来说将是一件疲倦、劳累之事。”
天帝知道了佛陀的心意,便劝请佛陀转法。“犹如长满蓝莲、白莲和红莲的池塘,有些莲花生在水中,长在水中,淹没在水中,但在水下茁壮生长;有些莲花生在水中,长在水中,浮在水面上;有些莲花生在水中,长在水中,伸出水面,而不被水染污。”佛陀观察到,还是有一些人,能够懂得、并且证得真理。于是,佛陀答应转法:“开启不死门,听闻与信者。意念疲倦故,不授善妙法。”
此间,有两位商人见到并且供养佛陀,成为佛陀最初的两名在家弟子。之后,佛陀启程前往鹿野苑,寻找曾经一起苦行的五位同修。在路途中,佛陀遇到一名外道。寒暄之后,外道便将信将疑地离佛而去。
佛陀到达鹿野苑后,教导了乔陈如等五比丘。这五位比丘,成为佛陀的第一批出家弟子。在公元前589年七月十五日,佛陀第一次正式、全面、完整地讲述了解脱烦恼之道。根据经文记录,有《转法轮经》和《无我经》等,描述了当时的法教和状况,这就是世界上僧团的起始。佛陀在此度过成道后第一个雨季,全世界有了六个阿罗汉。
在随后的日子里,不断有杰出弟子:耶舍和诸友、三位拜火迦叶和教团、舍利弗、目健连等前来归依出家。佛教僧团开始健康成长。
公元前588年,37岁的佛陀带领大僧团回到祖国迦毗罗卫,对国人讲解灭苦之道。于是,又有难陀、阿难陀、阿那律陀等族亲归依出家。并且佛陀七岁的儿子,小罗侯罗也依止尊者舍利弗出家,成了僧团的第一个沙弥。
公元前584年,佛陀的父亲净饭王病危。佛陀赶往迦毗罗卫王宫,为净饭王讲解法义。依据经典记载:净饭王由此证果,在喜悦中去世。该年,佛陀应姨妈兼养母,波奢波提乔尚弥等妇女和阿难尊者的一再要求,允许女性在佛教僧团出家,并宣说了八敬法。
在公元前579年,尊者舍利弗预见到僧团中的个别人,可能发生犯重戒的行为。为使佛陀的教导在后世长留,尊者向佛陀提出制定规范僧团纪律的制度——戒律之申请。佛陀认为可行,但没有马上制定。佛陀说:要等到必要的时候才会制定。不久以后,就有一个比丘犯淫戒被驱逐出僧团,佛陀因此制定戒律,这是佛教史上制戒的开端。
在该年的雨季安居时,当地不幸发生大饥荒。在家居士无力作食物布施,僧团只得以马料、马草为食。此后在公元前576年,佛陀的儿子,尊者罗侯罗年满20岁,得受比丘具足戒。
公元前575年,佛陀回到故乡迦毗罗卫。佛陀以前的岳父,耶输陀罗的父亲——善觉王于该年逝世。这时佛的前妻,耶输陀罗也已出家,并彻证解脱。
从公元前569到前544年之间,由于佛陀年事已高,体力开始下降,于是游方活动也逐渐减少。在佛陀晚年时,僧团经历了一次严峻考验。佛陀的堂兄弟提婆达多,由于心中权力欲望极度膨胀。且由于出生良好,企图退步向婆罗门教倾斜。提出别有用心的苦行修行,说动少数无修比丘,分裂僧团并且暗杀佛陀。阴谋挫败的提婆达多最后在众叛亲离中死去。摩羯陀的阿阇世国王归依了佛陀。
据《中阿含经》记载,佛陀在提婆达多死后,还受记他将于后来世成为“南无”辟支佛。
佛陀的健康每下愈况,经常会背痛。然而佛陀仍在精进不懈地进行教育工作。此时,佛陀的法教、僧团已经发展得十分成熟。法将舍利弗以智慧善巧为著名、尊者摩诃迦叶以严格遵守朴素的修行纪律——头陀行而著名、尊者阿那律陀以眼界为著名、尊者目建连以神变为著名、尊者迦淡延以解释分别法义为著名、尊者优波离以戒律为著名、尊者阿难陀以善巧多闻为著名、佛陀之子尊者罗侯罗以默默努力为著名、尊者二十亿以精进修道为著名。此外还有尊者富楼那、尊者满慈子等等,皆以各自法行的某个特别的长处而闻名于僧团和居士中。
在佛陀人生的最后几年中,比丘尼僧团的创建者之一——尊者大爱道比丘尼、佛陀以前的妻子耶输陀罗、佛陀之子尊者罗侯罗等,在完证解脱后,都相续逝世进入永恒自由的大涅槃界。
公元前545年,尊者目建连被仇恨佛教的众外道们杖击重伤而圆寂。同年,僧团最优秀的长老尊者舍利弗,称赞佛所建立的解脱之道——由四念住发展七觉悟次第道路的伟大。佛陀赞同这一说法,并让大家记住这一教法。长老舍利弗此后不久便告入灭。
尊者阿难此时只证得初果,忍不住地哭泣。佛陀便指导他——别离是人间常事,然而一切圣者的法身——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五法,将永远流传下去,因此不必悲伤。并于当时预言阿难,将于佛陀灭后证得四果究竟解脱。
公元前544年,此时佛陀已经80岁了。他重病缠身,不断以意志力和禅定力克服病痛。他对一直在身边照顾,且担心异常的尊者阿难陀说:“阿难!以自己为明灯、为归依,勿以他人为归依;以法为明灯、为归依,勿以他人为归依。”
在随后的数月中,佛陀与大僧团汇合,宣布自己将在不久后入灭。同时再次重申戒律、禅定、智慧是解脱之法;并希望僧团成员,在此后以佛陀所制定的正戒律、正法为依止处。在这段时间内,佛陀多次教导法要。
公元前544年二月十四日,佛陀接受了库西那拉城的居士们的敬意。在黄昏时,抱病接待游行访道者——苏跋陀,开示说:“若于任何方法中没有八圣道者,则无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沙门果。若于任何方法戒律中有八圣道者,则有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沙门果。”使苏跋陀解惑,加入僧团,成为佛陀最后弟子。
二月十五日(南传说,为五月月圆日。佛陀的诞生、成道、涅槃都在五月月圆日)初夜时分,佛陀向僧团作了最后释疑和告别。中夜时分,佛陀最后告诫众比丘说:“比丘们!我告诉你们,不要自负,观察一切法都是无常变化的。大家应该各自精勤观察,以彻底证取解脱道果。”
这是佛陀的最后教导。然后依次进入禅定,在返回第四禅时,结束了轮回的生活,证达永恒大涅槃界。据记载,佛头入灭时当地发生地震,且有雷鸣。此时为公元前544年四月十五月圆日。(依佛历,四月十五月圆日后为新年,故以543年为佛历元年。)
已舍诸贪欲,得证净涅槃。
大贤损寿时,心安隐坚定。
心定不可摇,战胜死痛苦。
正如明灯灭,心解脱亦然。
这是尊者阿那律陀留下的偈句。此后,佛陀的遗体被放置了七天,待长老尊者摩诃迦叶等弟子到达后,进行了火化。
佛陀逝世后的第一个雨季里,以长老尊者摩诃迦叶为首的五百解脱比丘,结集了佛陀在世时的各种教导;尊者优波离诵律,尊者阿难陀诵出经文和早期的阿毗达摩。这是佛教的三藏。这里要提一下,尊者阿难陀一如佛所预言的一样,在结集前的夜晚究竟觉悟。
总结佛陀的一生,从觉悟到入灭,所教导的比丘中,凡有据可查者达一千三百四十一人:乔陈如等五人,耶舍长者子,耶舍友人五十四人,拔群三十人,致罗一千人,舍利弗、目建连等二百五十人,阿酷利玛拉一人。
俱伽难陀紫金莲,清晨开花几芳鲜;
央益罗沙佛光照,犹如红日照空间。
——这是佛陀在世的圣弟子们赞佛陀古诗偈
让我们再一次回忆佛陀的教导:“无论佛陀出世与否,客观存在的真理,自然的规律——一切事物都是‘无常’、‘不圆满’、‘无我’,这就是事实。我只是认识和觉悟了这个真理,认识和觉悟后,从觉悟真理而来的人就开示、传授、建立、弘扬、讲解,使人们能够明白这:一切事物实在都是‘无常’、‘不圆满’、‘无我’的。” “你们应该自己努力(去解脱),从觉悟真理而来的人(佛陀)只是导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