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5-12小儿辩证推拿第五课直播课程概要总结——
一、脾腧穴的定位
1、懂得找到肩胛骨下角
2、掌握命门穴与神阙穴(肚脐)是同一高度的前后对应穴位
二、脾腧穴手法
1、揉法
2、横擦法
3、艾灸法
三、脾腧穴的应用
1、脾腧穴+中脘穴,调脾胃的大法,两个穴位一起作用就如食疗方“儿康粉”+“清谷粉”。
2、积食纳呆:艾灸中脘为主,艾灸脾腧穴为辅;
吃多不长肉的:艾灸脾腧穴+揉按中脘穴
3、对于有肾虚的孩子,常常用“调后天以补先天”的思路。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对于肾虚的孩子,不一定要直接补肾哈。
4、脾腧穴是保健常用穴,亦是天灸和其他贴灸的常用穴。
四、肾腧穴的定位
五、肾腧穴有滋阴壮阳,补肾泄浊的作用,既可“补”,亦可“通”。
六、肾腧穴主要用艾灸的方法。
是保健常用穴。
是天灸和其他贴灸的常用穴。
对于孩子而言,这个穴位往往不宜拔罐。
对于体虚体质的孩子,感冒发烧艾灸大椎不容易出汗的,可以用艾灸“大椎”+“肾腧穴”力助发汗。
肾腧穴和命门穴都有补的作用,但命门穴补益力量更强,肾腧穴补中有“通”。现在的孩子,体虚的偏少,更多的“堵”,所以,以前的孩子常用命门,现在的孩子更适合用肾腧穴。
七、七节骨的定位
八、七节骨的手法
1、寒症,用上推法,有温补之效,用于腹泻、尿频、遗尿等
2、热症,用下推法,有清泄之效,用于便秘、尿黄、尿涩、尿痛、血尿等
3、七节骨常于手法频率上取胜,频率不小于150次/分,即2-3次/秒。
九、龟尾穴定位
十、龟尾穴有双向调节作用。
十一、捏脊: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是保健常用穴,从整体提高免疫力。
1、捏法(蚂蚁上树)
2、上推法(二龙戏珠手法)
3、下推法。下推法有退烧的作用,但是要细细掌握其和前面说过的用头面部和大椎穴的退烧的应用机理。
十二、补充了便秘的处理方法
1、用开塞露的弊端在哪里?
2、蜜导煎在便秘时的运用
以上是将课程精华部分变成文字,更精彩的讲解还是在视频直播课里,有理论,有手法的详析和示范!
需要听直播课的朋友,给我留言吧。可以wei我呢1892886581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