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汉唐这样强势的大帝国,宋朝则显得积贫积弱。两宋一直被北边的辽和金相继所压制,最后被迅速崛起的蒙古灭国。少了那种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霸气。疆域也一直被压制在燕云以南,河西走廊以东。印象流的朋友可能觉得它算不得大一统王朝。
但我可以肯定的说,大宋是真真切切的大一统王朝。领土面积在历史上算不得大,但他有着纵观历史各个时期,以及当时横向比较全世界最强盛的经济和文化。那是封建王朝里文人的巅峰,也是封建时期老百姓生活最富足最安逸的王朝之一。
要想认感受到宋朝的强大和存在的意义,我们就一定要先了解一下残唐五代的历史。
在那五六十年间,兵镇割据,群雄四起。唐朝中央丧失了对地方武装割据的掌控。天灾人祸,人祸里最主要的就是兵祸,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唐朝灭亡之后,中央政权先后被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所更替。与此同时,在西南两个方向有割据政权,在北边有辽国虎视眈眈。那时的中华大地,强权就是真理,是一个武力盛行的乱世。
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并不是首创。在残唐五代时期,这种被下级军官推举成地方割据首领的事件不止一起。
宋朝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没有成为五代之后的第六代,逃脱了那个政权反复更迭的怪圈。建立起了统一的,集权的,稳定的大一统王朝。
能挣脱五代乱世这个怪圈,最主要的举措是重文轻武。即不断的打压武将势力,不断培养和抬高文人地位。
当然这种举措虽然安定了内部,但是副作用就是削弱了武将的实力,以至于受到北边辽、金、西夏等国的侵扰,又没有十足的能力把他们打败。
收复幽云十六州,不仅是宋朝,也是自后晋之后,历代中原皇帝想要做的事情。因为失去了幽云十六州,就失去了北方的屏障,契丹就可以南下,一马平川攻占京都。
而且当时的外敌,无论是辽国,金国还是西夏,都深度吸收了汉文化建国。他们的国家从草原游牧民族的原始帝国,升级成了先进的汉文化统治体系。这也是为什么辽、金、西夏能传承一两百年,不分崩离析的一大原因。
既然打不过,那就用钱来买和平。这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毕竟可以让百姓安居乐业,专心发展文化和经济,成为一个文化经济大国。
能从一个武将掌控的朝廷,转变成一个重文轻武的朝廷。这得益于太祖、太宗两代君主的坚决变革。
所以太祖太宗居功至伟,开创了大宋319年的绵长国作,其中北宋167年,南宋152年。
两宋都是九位皇帝。北宋除了太祖赵匡胤,其他的八位皇帝都是太宗及他的子孙。而南宋除了开国皇帝高宗赵构,另外的八位皇帝都是太祖赵匡胤的子孙。
接着我们就先来认识一下北宋九位皇帝。
一、宋太祖赵匡胤,33岁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从后周小皇帝柴宗训手中得到皇位。49岁暴毙,在位17年。
二、宋太宗赵光义,太祖弟,37岁继位,58岁箭伤复发病逝,在位21年。
三、宋真宗赵恒,太宗第三子,29岁继位,54岁病逝,在位25年。
四、宋仁宗赵祯,真宗第六子,12岁继位,53岁病逝,在位41年。
五、宋英宗赵曙,仁宗堂侄,31岁继位,35岁病逝,在位4年。
六、宋神宗赵顼,英宗长子,20岁继位,38岁病逝,在位18年。
七、宋哲宗赵煦,神宗第六子,9岁继位,24岁病逝,在位15年。
八、宋徽宗赵佶,神宗第十一子,18岁继位,43岁让位给儿子,然后被金朝所俘虏,在金国做了9年俘虏,最后病死在金国的五国城。
九、宋钦宗赵桓,徽宗长子,25岁继位。接着发生靖康之役,被金国所俘虏,经过了漫长的30年阶下囚生涯,57岁病逝于金国五国城。
接下来,对九位皇帝的综合水平进行排名,纯个人观点,非喜勿喷。
排名第一,宋太祖赵匡胤
赵匡胤得位并不光彩,毕竟他以前的老大,周世宗柴荣,被称为五代第一名君。如果不是他英年早逝,统一天下的就可能是大周王朝了。不过历史没有如果。赵匡胤的得位也不完全是他个人的意志,主要是属下将领共同为之。
他的厉害之处在于,能逃出五代十国朝代迅速更迭的怪圈。并且承继了柴荣的统一策略,先后灭了南平、后蜀、南汉、南唐等国。在死之前几乎统一中原。
排名第二,宋太宗赵光义
赵二在网络上的风评很不好,被调侃为:斧头帮帮主,高粱河车神,艳照门始祖爷,绝命毒师。
其他的不解释,斧头帮帮主是因为有名的"斧声烛影",害死大哥赵匡胤当皇帝这件事儿。
我个人认为是子虚乌有的。因为在当时那种情况下,要想稳定朝局,想要延续赵家江山。赵二是最绝佳的人选。
五代十国的传位方式,都是能者居之,否则镇不住底下的武将。很有可能出现又一次的黄袍加身,皇位改朝换代从自家儿孙拱手于他人。
赵光义延续了大哥的战略,灭了北汉,真正意义上统一中原。接着挥师北上,想收复幽云十六州。只可惜没打赢,留下一个高粱河车神的名号。但他继续扬文抑武,加强集权,让整个朝局慢慢挣脱武将的掌控。这才让大宋继续绵延国祚。
第三,宋仁宗赵祯
他是北宋在位最长的一个皇帝,也是看起来没什么存在感的皇帝。正是因为他的无为而治,让当朝名人辈出,自己甘愿作为背景板。在内政上,无论是文化还是经济,无可挑剔。弱项在于外交的软弱。
第四,宋哲宗赵煦
这是一位天资聪慧的皇帝,内政延续先祖。在对外平复了西夏。只可惜英年早逝,如果多给他一点时间,我想很有可能在他手上收复燕云十六州。
第五,宋真宗赵恒
真宗的两大污点,一是檀渊之盟,二是泰山封禅。前者我还想给他辩解一下,虽说被外界诟病为宋朝打赢了却输了,辽国打输了却赢了。但用钱解决了打仗的问题,专心发展经济文化,是另一种成功。封禅泰山百口莫辩,我不洗了。
第六,宋神宗赵顼
不得不说,他确实是想有一番作为的皇帝,大力推动王安石变法。只可惜志大才疏,不够强硬,左右摇摆,使得朝局动荡。
第七,宋英宗赵曙
明朝嘉靖皇帝的大礼义之争,众人皆知。在他之前争夺成功的就是这位英宗赵曙。仁宗虽然做了41年皇帝,也生了3个儿子,13个女儿。但是很不幸,3个儿子都早年夭折了。只好从他弟弟那里过过继赵曙这个侄子。没想到等他当了皇帝之后,就想把他爸爸也放进太庙里。除了这一点,其他的还是可圈可点。
第八,宋钦宗赵桓
对他只有深深的无奈和可怜。一共活了57岁,其中30年在金朝做俘虏。当了一年多皇帝,就被他爹甩锅成为亡国之君。
第九,宋徽宗赵佶
搞文艺你是把好手,但做皇帝是真不行。是无冕的亡国之君。名气太大,没什么好说的。倒数第一实至名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