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作者
1.孙武是春秋晚期人,生平资料很少,主要在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里,正如李零老师所说“孙子其人,我不讲。因为史料太少,没什么可讲,讲也是司马迁那几句话。社会上,争故里,瞎编胡说太多,一写一大本,都是骗人”。
2.许多议论者指出不少例子,说明现在所见到的十三篇中所论述的,不是春秋时的事物而是战国的事物。综合这些疑问,主要有如下各点:一、称国君为“主”,如 “主孰有道”“主不可以怒而兴师”。“主”在春秋时代是称 “大夫”的,直到三家分晋后臣称君才叫 “主”。二、书中 “将受命于君”“(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这在孙武见吴王时,是不可能提出的。将相分工,是战国初才有的事。吴伐楚时阖闾、伍员均在军中直接指挥,并无“(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的事。至于说:“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这种去留的自由和一国兵家可到别国为将,如吴起在魏为将,乐毅率燕军入齐的事,也只在战国初不长时间内才有的事。三、战争规模,有人认为孙武见吴王时还未曾有过一个国家“驰车千驷,……带甲十万”这样大的战争规模。四、吴越相恶和 “越人之兵虽多”的话,这都是阖闾伐越前后的事。孙武见吴王时越国还很弱小,不可能提出。五、“弩”是战国时才发明的。书中“甲胄矢弩”,在孙武见吴王时还没有弩这种武器。六、“谒者”、“门者”、“舍人”等都属战国时的官称(舍人的职务春秋时是管宫中仓廪和分发物品的人,战国时舍人则略似今之秘书、副官,是接近大官的人。如蔺相如当过赵宦者令缪贤的舍人,李斯则曾为吕不韦的舍人)。(郭化若《孙子译注》)
二、关于版本
1.这次读的是中华书局全本全注全译版,这本书的好处是注释详尽,译注者在阅读从古至今关于《孙子兵法》著作的基础上,精选了自己认为好的注、译,对于理解不一致的就罗列多种观点。可以说,想了解《孙子兵法》,读这一本书就够了。书中前言的最后介绍了参考书目,大家也可以参看。
2.古代给《孙子兵法》做注的人,比较有名的有11个,所以有《十一家注孙子》一书。这11个人包括:曹操、孟氏、李筌、贾林、杜佑、杜牧、陈皞、王皙、梅尧臣、何氏、张预。咱们读的版本里也部分引用了这11个人的注。(具体见附件2)
三、阅读安排
《孙子兵法》原文共6112字(总题目和每篇题目共38字,正文6074字)。建议用18天读完《孙子兵法》,阅读具体安排:7日《计篇》,8日《作战篇》,9日《谋攻篇》,10日《形篇》,11日《势篇》,14-15日《虚实篇》,16日《军争篇》,17日《九变篇》,18日、21日《行军篇》,22-23日《地形篇》,24日、25日、28日《九地篇》,29日《火攻篇》,30日《用间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