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南罗特在《从0岁开始》一书的前两章讲规律喂养的出发点,是“大家都赢”,既满足宝宝的需要,又兼顾大人的生活。第3~4章的内容,则是通过比较规律喂养和需求式喂养,说明规律喂养的具体好处:规律喂养具有确定性,能给宝宝提供稳定的环境和安全感,建立稳定的消化周期,自主入睡,帮助宝宝培养睡整觉的能力,家庭所有成员都拥有秩序的生活、良好的休息。而需求式喂养则与之相反。
尤记得宝宝还没满月就开始胀气,看了很多文章,也咨询过医生,买过育儿平台的课程,排气操也做了,益生菌也吃了,都没啥效果,后来规律作息,似乎有所缓解,但宝宝也差不多三个月了,不知道是哪个的缘故。
胀气那段日子我本以为刻骨铭心,可是现在已经记不大清半夜抱着个小人儿睡觉的感觉了。但后遗症到现在依旧很严重:抱哄抱睡。而且哄睡嘛,小时候就是看抱着宝宝晃来晃去睡的呀,我自然以为,宝宝不会睡,就是要哄!
所以看到作者说影响宝宝睡觉的三大负面因素:刻意哄宝宝入睡,摇宝宝入睡,与宝宝一起睡。我全中!顿时很心累。
因为宝宝睡觉的问题,看了很多睡眠训练的方法,看了许多公众号文章,甚至花重金上了规律作息的课程,却并没有享受到作者在书中说的自主入睡和睡整觉的红利。我知道,这中间,差了一个关键因素:引导。道理都懂,却依然拯救不了宝宝的睡眠!
规律喂养的好处,也并不是全都没有。至少我体会到了确定性:知道他不同时候的哭闹是什么意思,可以从容处理,不会手忙脚乱。偶尔要出个门,也可以掐在他下次饿之前赶回来。我自己也喜欢规律的生活,虽然说不确定可以带来惊喜,但也可以带来焦虑,所以我相信,规律喂养也是对宝宝有好处的。
那按需喂养是不是像作者说的那样糟糕呢?第2章说到过,按需喂养有一个假设,就是宝宝哭就代表饿,可是宝宝在会说话之前,需求是不断增长的,怎么会哭就是饿呢?我想,如果这个“需”代表宝宝真正的饥饿需求的话,那它就是没有问题的,而且这个“需”可能本身就是有规律的,只是因为“哭=饿”的解读,导致了需求错位。
所以,规律喂养,其实是按照一个更简单的标准,去方便抚养人,同时,因为也在最开始的时候就结合考虑了宝宝的需求和能力,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规律喂养其实是按“需”喂养的实操版!
它们是一回事呀!
说到引导,今天倒是引导宝贝自己玩耍很成功。分离焦虑有点严重的叮当,看到妈妈总是想要抱抱,于是抱起来嗲嗲小宝贝,再带他一起玩玩具,等他真的有兴趣开始动手了,就放他自己去玩,倒是玩的不亦乐乎。所以再想想,引导也并不是很难,关键是知道方向,不急于求成,一步步慢慢来。
敲下这段文字之前,宝贝躺在我身边,听着音乐睡着了。希望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