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蔡崇达说,“我每次遇到困难的时候都想起阿太,我就要活下来,我不断跟我关心的一些人说我们就要活下来,活下来才有机会看到命运完整的样子。”
阿太,活到了99岁,在生命终了之际,她躺在老院子中间的藤椅上,讲述着她的命运。
她的命运烂透了,没过上几天安生日子,可她的讲述却是轻描淡写,像是在讲一个路人的故事,听来只觉悲壮而又凄美。
这些故事,被蔡崇达悉数写进了《命运》一书,我们因而得以旁观一位世纪老人,是如何苦苦挣扎着扛过命运的乱流,又是如何趾高气昂地活给命运看。
读这本书,我数度潸然泪下,眼泪就像那秋日冷雨,湿了页页微黄的书卷。
而读完这本书,我恍若新生。身体里有股强大的力量充盈着我,那是阿太带给我的,她用她的一生告诉我,命运终究由我们自己说了算。
她说,“我们终将生下自己的命运,我们终将是自己的父亲母亲。”
我也萌发了一个念头——将阿太的故事讲给你们听,或许,你们也会从中获得对抗命运的力量。
01 阿太,是谁?
60多岁,阿太便为死亡做着准备。那时,丈夫、婆婆、阿妹和子女,都已相继离世。
她见过太多死亡,死亡却迟迟不来找她,直到她99岁才来。她也经历过太多苦难,苦难却没完没了,就像那小脚老太太的裹脚布,又臭又长。
自懂事起,阿太便没了父亲,她陪着母亲,带着阿妹,相继送走了爷爷奶奶。这世间便只剩下她们娘仨相依为命。
15岁那年,阿太嫁给了神婆的儿子,成亲当天,她又没了母亲,母亲选择了投海自尽。
阿太没有生下过一男半女,一手拉扯大的三个孩子,都是捡来的。期间,丈夫莫名被抓走,从此再无相见,婆婆也撒手人寰。
好多年后,她得知丈夫因病亡故。再后来,阿妹离去了,两个儿子和女儿也离去了,只剩阿太一人。
阿太的一生,命运从未饶过她,就像那海浪,总会翻腾出大大小小的浪头来,拍打着岸上的人。她说,“命运这家伙从不省心。”
可阿太偏不屈服,“这是我的命运,我不知道命在哪儿,怎么给它看,那我就要无时无刻不趾高气扬地活给命看。”
就像那神婆说的,
“只要我们还活着,命运就会继续,命运最终是赢不了我们的,它会让你难受、让你绝望,它会调皮捣蛋,甚至冷酷无情。
但你只要知道 ,只要你不停,它就得继续,它就奈何不了你,所以你难受的时候,只要看着,你就看着,它还能折腾出什么呢?”
而阿太真的赢了命运,任凭命运如何折腾,她都活了下来,还活了好久好久。
我不由得为之一震,命运这东西,终究是需要我们去对抗的。
那么,该如何对抗呢?
02 坏东西,都是在你软弱时才追上来的
儿时,我常听村里的老人说,“一道田坎三截难”。人这一生,总会遭遇各种劫难,经历各种磨难。
那么,该怎么办呢?
阿太给了我答案——正面刚。
她一生都硬得像石头,绝不允许自己软弱半分。因凄苦的童年,阿太早早便懂得,“这世界上很多坏东西都是在发现你软弱的时候才追上来的。”
婚后,丈夫出海讨生计,从此杳无音信,生死未卜,阿太却跟没事人一样,沉默地等待着丈夫归来。果然,4年后,丈夫回来了。
神婆说她一生无子无孙,她便倔强地养大了三个被遗弃的孩子,哪怕穷得揭不开锅,她也豁出了命养大了三个孩子。
历经一次次的战乱和饥荒,她依然不改于色,坚信总能撑过去,也总能活下去。
后来,戴红袖章的人来了,声称阿太是封建余孽,要打倒她。阿太却高昂着头,“我连天都敢骂回去,怕那几个兔崽子”,还天天追着他们骂。
阿太就是如此硬,面对不堪的命运,始终选择正面刚。命运揍她一拳,她便要回以一拳,命运也拿她无可奈何,就像她常念叨的,“就活下来,偏活下来,活下来看它能拿你怎么样。”
我不由得想起了我奶奶。和阿太一样,奶奶也有双巴掌大的小脚,14岁嫁给了无父无母无粮无地的年仅12岁的爷爷,生下了11个孩子,养活了6个,经历过尸横遍野的饥荒,嚼过野菜根,啃过观音土。
而她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怕啥子?”
而反观我们自己,常常埋怨命运不公,时运不济,继而畏缩不前,却鲜少如阿太那般与命运正面刚。
不妨再勇敢一些,再坚定一些,就要好好活下去,看命运能拿我们怎么办。
03 最容易的活法,就是为别人而活
阿太的母亲,年纪轻轻便没了丈夫和父母,自己一个人带着一双女儿过活。命运之苦,生活之难,可想而知。
于是,她天天跑去庙堂,质问神明凭什么给她如此烂的命运,却又不告诉她应该怎样活下去。
那究竟应该如何活下去呢?
阿太说,“这世界最容易的活法,就是为别人而活。”她也是这么做的,当她无数次活不下去的时候,看看身边嗷嗷待哺的孩子,她就又能活下去了。
那时,丈夫被抓走,婆婆又死了,家里唯一的存粮——地瓜干,也维持不了多久,但阿太却不肯服输,“我就是死都要让你们活下来。”
她每天像个陀螺一样,不知疲倦地转着,大清早去地里忙活,上午去纺织厂帮忙包装,接着去酱油厂打零工,下午又去码头帮忙装卸。
在那些比黄莲还苦的日子里,只要看着三个孩子,她就知道,“这世间除了眼前的苦,真真切切是有许多好的东西。”她的命,就是为孩子而活。
这样的阿太,岂能不让人动容,植根于内心最深处的对于生的渴望和孩子的爱,让她爆发出如火山喷发般的力量,怎么用都用不完。
杨本芬笔下的母亲秋园,亦是如此。
秋园的一生,是如浮木般苦苦挣扎的一生。少年丧父,中年丧夫,晚年丧子,她的一生颠沛流离,尝尽了生离死别和酸甜苦辣。但无论怎样,她从未放弃过生的希望,只为了让孩子们活下来。
如今,活出自我,已成为主流论调,几乎人人都在追寻自我。但当苦难席卷而来,逼得人连活下去的勇气都没有时,为他人而活,反而是最容易的活法。
04 肉体不是拿来伺候的,而是拿来用的
再漫长的雨季,也终有放晴的一天。再烂的活法,也总会遇上几天好日子。
阿太也不例外。好多年后,她的好日子总算来了。她不再饿肚子,也不再孤苦无依,子女纷纷成家,儿孙满堂。两个儿子还成了有头有脸的大人物,挣回来几辈子都花不完的钱。
可阿太却完全不懂得“享清福”,依然每天去地里打理地瓜,也照常去码头装卸。儿子劝她歇歇,她却死活不答应,“不那样活,我就不知道怎么活了。”
直到有一天,她实在挖不动地了,也搬不动货了,才停下来,转头却又去帮忙带孩子,带孩子的孩子,带孩子的孩子的孩子,蔡崇达便是由她带大的。
在蔡崇达的眼里,“阿太像块石头,坚硬到什么都伤不了。”
有一次,阿太剁排骨,直接砍断了手指头。家里人慌乱不已,阿太却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即使九十多岁了,她依然去哪儿都靠那双小脚,绝不坐车。
她总说,“肉体不就是拿来用的,又不是拿来伺候的。如果你整天伺候你这个皮囊,不会有出息的,只有会用肉体的人才能成材。”
舍得用自己的肉体,用到极致,这便是对抗命运最底层的力量。
回忆起来,我身边从来不乏这样的身影,他们无一不是将肉体用到了极致,直到油尽灯枯的那一刻。
邻村已年过九旬的刘老太,每天依然踮着一双小脚去井里担水,那步子仓促又无力。
年近八旬的大伯,每天来回奔走于田地间,要么背担箩筐,要么肩扛锄头。他的脊背就像加工过的牛皮,厚实,亮堂。
还有隔壁已70出头的朱大爷,天生驼背,肩上的担子压得他的脸似乎快要贴到地面,那震天响的“呼哧呼哧”声,听得人整个心都揪了起来。
那我们又有何理由舒舒服服地躺着,还反过来抱怨命运呢?倒不如拼尽全力,好好活一把。
05 写在最后
阿太说,“命运不会只是条潺潺流淌的溪流,它会在经过某个山谷时就突然坠落成瀑布,还可能在哪个拐弯后就汇入大海消失不见了。”
命运从不是一片坦途,而是荆棘密布,也从不是平静如水,而是波涛汹涌。
唯有如阿太那般,始终高昂着头,与命运抗争,我们才能真正掌控自己的命运,活出想要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