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校标第三十七天,B17:我是否有能力享受他人的认知、动机、情绪、行为、语言与表情等心理状态?
看到题目忽然再次有个念头冒出来:享受的对象似乎应该是“好的”才“对”,否则恐怕谈不上“享受”吧?
然后顾不上去关注“认知,动机,情绪,行为……”等指标了,此时竟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了“享受”和它的“对象的好与不好”上了。
这很有趣,什么时候在我的知识和概念里,“享受”必须是“好的东西”呢?
不好的东西又怎样呢?
有没有机会享受一把“不好的东西?”尤其是别人硬塞给我,而我不想要的呢?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不久前,有人刚与我做了这样的互动,结果是虽然接受了物品,但始终没把那物件派上用场。
或者面对那些“不好的东西”,我是否有能力主动选择“享受”它呢?
想起师父在哲学课上的所说……
哦,是了,我可以主动选择~哪怕它是让我痛苦难过的事,因为有觉察在先,因为有盘点在前,因为有主动性的选择而不是被动性的接受,所以苦不再是苦,痛不再是痛。
原来,凡人、凡事、凡理、凡境、凡物当主动选择后,心有不甘就有机会变成心甘情愿!
太好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