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公冶长》原文: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子贡问孔子:“我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你呀,好比一个器皿。”子贡又问:“是什么器皿呢?”孔子说:“是瑚琏。”
夫子说子贡跟瑚琏一样。瑚琏是古代宗庙里用来盛小米的玉器、礼器,是祭祀用的。
这是孔夫子夸子贡,是国之大器,是重要的,是有用的。
《论语》中讲君子不器,意思是喻全才。君子,不能说他是一样什么东西,他什么东西都能做,他才华是全面的,你叫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做得很优秀、很完美,所以君子不能说他是个器。孔子说子贡跟瑚琏一样。换句话说,在孔子眼中,子贡连君子都没做到。
但是也很难得,老师评论他是瑚琏,虽未至于不器,没到不器这个境界,可是然为高才大用可知,子贡也是一个优良之器,大器,他能够做高才大用,他很有才华。子贡特别是很有辩才,讲话特别会讲。子贡在孔门四科里面言语第一,所以他是外交家。他可以说服两个国家不打仗,很厉害,所以有大用。
读完这一篇你会发现,我们在生活中也经常会想让别人来评价一下自己,想知道朋友、老公、公司领导是怎么评价自己的,哪怕像子贡这样的通才,在当时是家财万贯的人、外交家、商人,他走到老师面前,他也会问“我怎么样”。原来每个人都是这样的,原来每个人的心里都对自己的未来、对自己在别人心里的形象是忐忑的。
看到子贡问孔夫子“我怎么样”的时候,我突然觉得我不想再问别人这个问题了,我就做好我自己,不断优秀我自己就可以了。
如果你去问别人“我怎么样”的时候,别人回答你说不怎么样,那你会不会就一蹶不振了,你会不会不开心。当然,子贡问老师怎么评价他,夫子回答:“女,器也”。子贡是跪服的,子贡对孔夫子特别佩服,孔子去世以后,子贡很有孝心,别的人,别的弟子们守孝三年,他在老师墓前守孝六年,很有孝敬心。
夫子说子贡是一个器皿,是瑚琏,是国之大器,我想已经是很大的褒奖了吧,但对于子贡来讲,难免有些伤神,因为他想成为夫子口中的君子不器之人,子贡问的还是孔夫子,还是圣人,那我们在生活问别人会怎么样?他就是个普通人,他给你评价能像孔夫子那样客观吗?万一他给你一个不好的评价,你该怎么办?如果你让一个不怎么样的人给你评价,给了你一个不怎么样的定义的时候,你会伤心的。
这一篇当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把私心放下,把烦恼克服住,自己也要谦卑。连子贡这样的学生,孔子都说,算不上是一个真正的君子,那我们真正要汗颜。有什么可值得傲慢的?我们不仅说自己不是君子,是个器,这个器还是一个很差的器。人家子贡是个瑚琏,是个高才大用之器,我们这个器是个小器,还有什么值得傲慢的?所以读读这篇《论语》,我们真的把傲慢心就彻底放下。要知道,傲慢是一个大烦恼,正是障道的烦恼,不仅说使你不能成为君子、贤人、圣人,连做一个大器都做不来。
从此以后不要再让别人来定义“我是谁”,因为我们很难遇到圣人,我们真的很难让一个人来给我们一个客观的评价,所以不问了,应该向内求,自己去寻找,自己给自己一个定义,如果有一天你真的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了,我想那个时候就真的读懂《论语》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