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辞职后赋闲在家,终于得空做自己想做的事,多些时间陪陪儿子。儿子到2018年8月15日已是18个月零六天,已能清楚地叫爸爸妈妈,有时还能哼出我给他唱的儿歌的调调,让我惊奇于婴幼儿学习的能力。
早在大学期间,我喜欢泡图书馆,偶尔读到蒙特梭利的早期教育相关书籍,那时便对早教有了初步认知,当时心想早晚有一天我会让我的孩子接受蒙式的早期教育。然而,最好的早教当然是来自于家庭。怀儿子的时候就买了全套的蒙特梭利早期教育系列教材,心想自己在陪儿子的时候可以参考学习。以前工作的时候感觉整个人都被繁杂事务裹挟度日,根本没有让自己停下来思考的时间,更别提读书思考写笔记了。现在每天晚上最美的时刻便是儿子躺在身边睡觉,我坐在床头阅读蒙特梭利的书。
这两天在读《童年的秘密》,蒙特梭利把儿童比做一座秘密花园,等待成人去探索而这种探索的最佳方式就是观察,对,就这么简单观察,而不是干预。在讲到儿童的秩序感的时候说道:“儿童具有两种秩序感,一种是外部的,这种秩序感与儿童对他所在环境的体验有关;还有一种是内部的秩序感,它使儿童意识到自己身体的不同部分以及这些部分的相对位置。” 根据蒙特梭利的说法,儿童有一个对秩序极其敏感的时期,从出生后第一年就出现,并一直持续到第二年。而通常我们成人看这些小婴儿们,无论如何也不会把他们与秩序联系在一起。书中讲到了三个例子来论证,幼小的婴儿还不会用语言表达,他们哪里懂得秩序呢?或许正因为如此,他们才被称为“秘密”。蒙特梭利解释说“秩序感是生命的一种需要,当他得到满足时,就产生了真正的快乐。”
前一天刚读完这些内容,今天下午带儿子去附近公园散步时我竟然也在自己儿子身上发现了这种秩序感。我推着儿子在公园的林荫道上散歩,并引导他多观察周围的情况,比如哪里有小鸟,哪里有花儿。走到了一个长椅边上,我觉得累便坐下来了,同时把儿子抱出手推车让他撒撒欢儿。他跑出去没几步远,又突然跑回到我所坐的长椅上,接下来一幕让我想起了书中所说的儿童的秩序感。只见儿子小手在捡落在我所坐的长椅上的枯叶,一片不落地都捡掉,对,一片不落。刚开始他随手就扔到了鹅软石路上,紧接着他好像又觉得这些落叶不应该在路上,他又把叶子都捡起来扔到了路边的草地上。他完成这一过程期间,我跟他没有任何交流,也没有给他任何指示。他的大脑里好像有个程序指引他一步步该怎么做,这让我既兴奋又激动。
后面我们从林荫道走到了大路上,他又在一排砖漏边上看到了枯黄的柳叶,我见他又蹲下来把边上的叶子捡起来塞到砖漏下面,里面还有很多枯树叶,他就这样把那一排边上的叶子都捡起来扔进去,甚至还想要抠砖缝里的树叶,最终被我以弄脏手为由拉走了。
读蒙特梭利《童年的秘密》之儿童的秩序感 读蒙特梭利《童年的秘密》之儿童的秩序感我没有通过什么实验证实儿童都是存在这种秩序感的,也不是在鼓吹蒙特梭利早教,我虽不确定儿子的行为是否称得上有秩序感,还是在我们成人看来的一种孩子身上的强迫症,但是这种发现让我惊奇不已。或许对于他来说,看到周围大部分落叶都落在了草地上,落到长椅或鹅软石路上的叶子也应该到草地上。
落叶入泥滋养树木,春来树木发芽,这是自然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我们人类生活其中便应遵循这种规律,有时人们做违背自然规律的事情可能出于某些不得已的原因。而小婴儿却天然地识别出自然的规律,并生出敬畏去遵循。当知道婴儿具有这种秩序感,成人在与婴儿交往的过程中就可能理解为何有时婴儿突然哭闹,或许是婴儿原先感知的外部世界的秩序感被破坏了。
我时常会思考什么样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不一定是天价双语幼儿园,也未必是学区房。最好的教育就在家里,就在爱中。我赞同蒙氏早教的观察法,这种方法把婴幼儿当作一个个客观存在,这些小家伙天生自带才华与能力,而做父母的就是要学会尊重婴儿的客观存在,不要让他们为了顺从父母等成人的意志而改变自己。而帮助孩子发现和认识他们自己以及具有什么特长和天赋,并能引导他们逐渐长成他自己的样子,这或许是做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