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作者: 牧猪猫 | 来源:发表于2017-07-25 21:02 被阅读0次
第一章

Harriet

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不同人就有不同的理解。一种说法是道是可以说出来的,但说出来的道并不是永恒的道,把这个常说成是永恒。名是可以给他命名出来的,但用文字命名出来的,他也并不是一个永恒的名字。

另一种说法是道可以说出来,但他不是平常的道。名可以命名出来,但他不是平常的名。所以有这样的两种说法。那我觉得呢,他不是一个永恒的。就是说这只是我们给他讲出来,或者我们给他命名出来。他本身是一个很玄妙的东西,可能这个永恒的说法并不是这样的。随着人认识的不同,时代的不同,他可能会有变化吧,我觉得是这样的一个意思。

牧猪猫

道可道非常道,我的理解是:道是无法用语言解释出来的,解释出来的都只是道的一个部分,道可以说是包罗万象,也可以说是事物的核心根本,而语言是片面的,不能涵盖这么多,说出来就有了环境,即有了限制。所以,道存在于心中,存在于理解中。

名可名非常名,也是相近的意思,一切事物是流动变化的,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但是在这无穷的变化中,我们也可以隐隐感到有一种不变的东西,我想这就是道。

你说,这不变的东西是不是就是这事物本身,从小处看是人自己,从大处看是宇宙本身。而人类总是喜欢割裂的看问题,反而离道越来越远了。

Harriet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我觉得你说的意思非常对。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我觉得这个意思是,无就是天地的开始,万物之母就是万物产生的根源。那其实无和有是同样的东西,因为是天地的开始也是万物产生的根源。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常有欲以观其徼。这句话我觉得是,在无的状态下来观看道的玄妙。

在无的状态下来观察道的奥妙之处,无是天地之始,就好像是空无的这种状态,有是他万物的产生,在有的状态下呢,就可以看到道形成的一个途径,他的踪迹。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就是无和有他们其实是同出于一个源头的,只是他们的名称不同。同样他们都是很玄妙的,是宇宙间一切奥妙的源头。

牧猪猫

无和有是同样的东西,没错。我觉得无是不进行区分,有是进行区分。本来世界是一体,如一元论,但是因为进行区分而产生了万物,所以有二元论,有区别心。

所以无的状态下我们看到是道的奥妙,有的状态下,我们看到的是道的千百万化身的变化奥妙。

但是无欲是不是就能进去无的状态?我还不肯定呀。

因为无欲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状态呢,我还没修到[偷笑]。

Harriet

无和有是共存的。

第二章

Harriet

我觉得他是说这些状态都是相对的,比如说有美才有丑,有好才有坏,这些都是相对而言的。无为而治呢,我觉得是遵循事物本身的发展规律,就像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自然是有一定的规律的,你不需要去特别的要求他一定要怎么样做,他是有他自己成长的方向的。

然后就想说不居功自傲,当这件事成功了呢,他不把这个作为自己的一个成就,因为事物可能本来也就要这样发展,只是他促成了这个发展,但是他不把这个作为自己的一个功绩。那当他不把这个占为己有,作为自己的功绩的时候呢,人们反而会记住他,会赞颂他。

这个第二章后面说的让我想起纪伯伦的那首诗。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他只是借由你的身体而生,这个就跟老子的这个思想差不多,你不能把这个据为己有。我觉得是这样的意思。

牧猪猫

前面那部分,说有善才有不善这个观点,这部分我都同意你的说法。后面说他不居功自傲那部分,我的理解是,按照佛家的思想是说你做了什么好事,做了什么善事,或者说做了什么功德,这种东西,不要住在心里。我觉得这个是和那个一样的,你做过的东西不要在你心里留下,就直接经过去,然后就走了,我觉得他指的是这样一种状态。

也就是说这件事我做了,但是不是说我刻意去做的,或者是有什么目的去做的,就像是我顺其自然的去做的一样,所以对我来说,其实这个没有什么,就是很普通的。而不是说我刻意做的什么,然后我要青史留名,我要别人记住,是没有这种想法的,所以在我心里是没有留下任何痕迹的,反而是别人心里,他们太在意这些了才留下了痕迹。

我有些觉得道德经也是一种观点,众多观点中的一种,适用于和平年代,战争时期未必适用。

也有很多思想依托老子的思想演变而来,适应不同需求吧。

继续看看吧,不知道道德经后面有没有说到遇到不好的情况怎么办。

我可能没说清楚,我的意思是用来修身,齐家没问题。治国,平天下我还有想不通的地方。

Harriet

你刚才说那个修身,齐家,治国,我刚好看到晶晶这个国学课本的第二课,修身为本。

古代那些想要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提高自身的品性修养。想要提高自身的品性修养,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想要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想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关键在于研究和认识万物的道理,研究和认识万物的道理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才能意念真诚,意念真诚后才能思想端正。思想端正后自身品性才得到修养。品性修养好了才能管理好家族和家庭。

家庭和家族管理好了才能治理好国家,国家治理好了天下才能太平。从天子到百姓都要把修身当做根本。假如根本混乱而枝节的事情就能做好是不可能的。如果忽略了修身等根本问题,仅仅重视治国平天下。而想达到国治天下平的目的。从来就没有这样的事情。所以我们现在做的就是先修身,努力提高自身的修养和品德。

那最早的一步,就是获得知识的关键在于研究和认识万物的道理。所以我们现在就是在研究和认识万物的道理,然后获得知识。获得知识之后才能意念真诚,意念真诚后才能思想端正,思想端正后,自身品行才能得到修养。

第三章

Harriet

这个说法像是在为统治阶级出主意。对于统治阶级来讲,他这样对待人民可能才利于他统治。但是对于我们来讲,可能这样并不好。所以有的时候也是看你在什么位置,对哪一方更有利吧。

牧猪猫

我觉得统治者如果能用这种方法治国挺好啊,人民就不会争名逐利了。

Harriet

从统治者的角度看。

牧猪猫

从人民的角度看不好吗?更多人是混沌的,是跟风的。

我觉得统治者不喜欢这种方法,他们更希望人民为他们所用。

所以会有各种指导政策出台,人民就跟着指导政策跑。

Harriet

弱其志你怎么理解呢,我这个书上是说削弱人民的欲求。

有一些看法是说他这个是愚民的主张,就是让人民没有自己的追求吧。然后,就是只看重眼前的一些实在的东西,而没有什么理想上的追求,这些你怎么理解?

这样是不是让人民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牧猪猫

我理解是心志柔韧,即我们说的意志力。

弱,虚,在这里都是好词,像我们现在用的以柔克刚,虚怀若谷。

和强相对,强就刚,易折断。

Harriet

弱其志的弱你觉得是使其柔韧? 柔可以想到,韧从何而来呢?

他这个说的确实跟我们现在很不一样。不标榜奇艺的才能,不争名夺利,不把珍稀昂贵之物看中,但是现在的人好像都很看重这些。如果没有这些欲望的话,也许会比较平和。但是,我觉得这个社会的进步,有的时候也是需要一些这样的欲求,他有欲望,他才会去做呀。

如果他满足于现有的东西,那这个社会怎么会进步呢,就比如说人满足于他现有的财富,那就没有人去追求更多的财富,其实他在去追求财富的过程中,他也创造了推动社会前进的一个价值,他会去想很多办法。

虚我可以理解,就是这个弱其志,我就感觉他是让人不要有那么高的追求,不要有过强的欲望。但是很多事情就是因为有欲望才会去进步的,我是这么想的。

我就觉得心是要虚的,这一句,我觉得没有问题,志为什么要弱呢,弱了,你说柔也可以,但是柔了,他没有很强的志向的话,他不一样是安于现状了吗?

我觉得就像那些隐士都无欲无求的,然后安静过自己的那种休闲的生活,那统治者当然就比较好管理了,没人会反抗他。但有一些人,他想要更多的东西,他想要更好的东西,他就可能去反抗这个统治,他会有不满,当自己受到局限的时候,他就想去突破它。

可能他这个意思呢,就像我现在这样,注重自己的修行,而不去管别人怎么样,或者这个国家怎么样。比如说很多人对政府不满啊,抱怨啊,我对政府就没啥抱怨的。管他做的好与坏,我重视的是我自己。大概就是希望大家都重视自己。修身,自己的修行吧,这样确实政府也好管理了。

牧猪猫

都像你这样政府不好管理,想让你干什么,你不去,要有欲望的人才好利用他的欲望驱使他。

Harriet

这样啊,因为我没有欲望,所以政府利用不了我是吧,他要利用那些有欲望的人。然后利用他们的欲望去给他做事情。

牧猪猫

我没读过尧舜禹时候的事,但感觉那时候是有些像道德经描写的状态。但是私有的概念产生后,占有欲,中央集权,黄老的这一套已经远去了。

假设老子的观点是正确的,他要推行蒙台梭利这一套(呵呵,我的比喻),也需要看环境是不是适合,他生活的年代不适合,所以才会出关。

Harriet

好像他是崇尚周礼的,他所在的国家不遵从周文化以后他就选择出关了。

第四章

牧猪猫

只是形容道,没啥可分享。

第五章

牧猪猫

单纯说一下道,我觉得是这样,在当下万事万物运作→产生影响→出现结果→新结果即新当下,万事万物运作,就是这么个循环规律。像鸡生蛋,蛋生鸡。

而我们的任何举措,都像是在转动的球上按照你心里想的方向又推了一下,然后等着看球往哪转。

我想道很简单,讨论了几千年的是我们该怎么做?没有标准答案。

我们多学习,可以让我们认识的更清晰,心理也更清晰,虽然没有答案,至少可以减少茫然吧。

我们与道,就犹如身体里的一个细胞与我们,感觉到它,认识到它,不能控制它,接受别的细胞的影响和作用,能决定的只有当面临选择时做好选择。

Harriet

我也觉得道就好像宇宙间一个运行的规律一样。我们摸不清,我们怎么说呢,人是复杂多变的。没办法说,你就按照一个原则,他就一定能怎么样,人都是不一样的,所以他就有千变万化的。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如果在政治上是说政令过多反而不行,不如持守虚境,少下一些政令,那对于人来讲呢,你怎么理解的。他是不是说人也不要说的太多呢?

可能人说话的时候也是要慎重,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要说。就像我们如果唠叨孩子唠叨太多了也不行,我觉得可能就是有这一层意思吧,不如我们就是守住自己,然后可能别人还好一些。

牧猪猫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句话让我思考的是人类的情感。我们是高等生物,与其他生物不同,我们有丰富的情感。

一视同仁,万物平等了,我们做的到吗?感情的产生不是也很自然吗?

我想起电视剧西游记里有一段,张纪中那个版本的,唐僧刚刚离开女儿国,在河边休息时他也做了一下心里斗争,他也喜欢女儿国王,但是他选择继续去取经。

我觉得这段剧情很好,人是有感情的,会有自己喜欢的人事物,但是感情产生了,不是人就被感情所控制了,还是要知道自己最想做的是什么。

这样看来,情绪,欲望,感情……一切的一切的产生都是正常的,应该的,我们体会这些,接纳这些,然后去走自己要走的路。

我们都曾经被这些控制了,或者根本不知道自己的目标。

图片

人类需求的最高阶段是自我超越,现在我有些理解了。要有觉知,产生情绪,欲望,感情……却不被这些控制。自己可以控制自己,一定是很棒的,很美的一件事,当然也很难[偷笑]。

再说一下道,我理解道其实很简单。就是世界上的一切都是一元统一的,是一个整体,万事万物分别是整体的一部份,展现着这个整体的一部份特点。万事万物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没有什么是主导。这就是道,因为每个事物展现道不同的特点,所以道拥有万事万物,又因为互相作用和影响而变化万千,不可预测。道理简单,却博大精深。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让我想到现在的教育状况,医疗状况,三峡大坝……唉,我们做的很多事,也许真的该想想是真的需要吗?

比如我觉得现在手机做的这么先进真的有用吗?我们很多人开发,测试,生产,其实有什么价值!断舍离。

第六章

Harriet

应该就是说道。他好像用之不尽一样,无穷无尽的一直在那里运行。

这和第五章有点关联,都是讲道是生生不息的,一直在这个宇宙间运作。

第七章

牧猪猫

我的感受是真正有利于人民的会被接纳,会长久,而有道的人是洞悉这个道理的,所以做事不出于私利,顺应民意而得长久。

Harriet

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我在年轻时是有体会的,我只专心做好我该做的事而不是为了获得利益去做,反而意外地有所获得。就像不是为了赚钱而工作,而是享受工作所带来的乐趣,充满热情地去做,只想着把工作做好,却意外地获得了加薪。所以看以什么为目的,就像我们不要以改变他人为目的,关注自己包容别人,但意外地就得到了对方的改变[愉快]。

牧猪猫

嗯,专心做好自己的事情,不受别的事物影响,这样是良性循环。如果有别的目的,做着这个又关注其他,反而落入恶性循环了。

Harriet

嗯,我也这么想,所以关注当下要做的事[愉快]。

第八章

牧猪猫

突然感觉圣人应该有一个新名字,叫自由人。圣人的心里没有那么多世俗的条条框框,所以没有牵绊和束缚,做事符合自然运作的规律,就如同顺水行舟一样,借力使力。因为没有条条框框,圣人的内心清净稳定,也即快乐。

我们要学习的是洞穿一切假规律,直抵真理吧,迷住眼睛和心的东西很多很多。

Harriet

太对了,应该是这样的状态。

就像你说的,圣人活在一个自由的状态[愉快]。

第九章

牧猪猫

我感受到爱自己不是一个小小的命题,爱自己应该是全面的,健康,心理,成长,行为处事,自我保护…… 在这一生中,全面的爱自己吧。

一个人拥有能力或权利之前,属于安全的人,没有人把你视为危险,但是拥有能力或权利之后,就成为别人眼中的危险人物[偷笑]。

还有可能自身就很危险,有能力和权利的人,需要有更高的能力去控制自己的能力和权利,别发生可怕的自我膨胀。

我们提高自己的能力是必需的,但是更重要的是学习控制自己的能力,能力是在需要的时候使用的,不是拿来炫耀的,能力就像家里藏着的珍宝,被别人知道后,这里就难免会有嫉妒、怨恨、惦记的人,所以低调。

所以,我们爱自己多不容易[偷笑]。

其实最危险的人物是自己,要管好自己呀,这是不是对爱自己另一个层面的解释[偷笑]。

Harriet

如果想长久就要适可而止,不要过度追求极致,这也是对自己的保护吧,历史上盛极必衰的例子比比皆是,平平淡淡才长久。

牧猪猫

嗯,做到极致要消耗的资源一定很多,不如适可而止。维持极致就更费资源了。但是很多人都觉得燃烧一瞬间更美。

Harriet

嗯,最美的那一瞬间是短暂的,就如爱情,轰轰烈烈的只是短时间的,经得起岁月的可能还是细水长流。

牧猪猫

比起守住平淡,短暂的轰轰烈烈更容易,所以最美的应该是守住平淡。拥有很高的能力,却选择守住平淡,是圣人;喜欢轰轰烈烈的是凡人;没什么能力,却说自己是喜欢平淡生活的是庸人[偷笑]。

第十章

牧猪猫

如婴儿,为雌,让我感到老子推崇的是至阴至柔,阳刚被抛弃了。也许这样说不准确,应该说他推崇因势利导,不要逆水行舟。

这章感觉是找回自己,精神,气息都回归自己的身体,摒除杂念不乱动心机。

Harriet

有一些非常纯真不掺杂念的孩子,反而让人感觉到他散发出的强大的爱的力量,他的心是通彻透明的,越无私越让人敬畏。

所以摒除杂念没有私心,就拥有了自由的自己。

第十一章

牧猪猫

主要是说“无”的作用。我们确实是基本上忽视了无的存在和作用,能引起我们注意的是缺少,我想缺少和无是不一样的。无是可以包容,容纳的,像虚怀若谷。

Harriet

我觉得有和无各有各的作用,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无可能制造了更大的可利用空间和更多的可能。所以不要把空间填满。

第十二章

牧猪猫

主要是说欲望可以毁灭一个人。美好的感觉也可能是欲望的诱因,但是欲海难填呀,很可能在欲海中迷失了自己。和第十章有相同之处,关注自己的心灵。

Harriet

注重自己真正需要的,而不为物欲所迷惑。我们虽然现在还做不到,但是是向着这个方向走的,会越来越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第十三章

Harriet

晚上大声读了一遍才理解了贵大患若身,真正爱自己重视自己的人才能正确地对待天下人,但宠辱若惊是讲什么意思的,我还不太理解。

是不是受宠和受辱都一样要小心对待,如同受到惊吓一样?

发了之后再看一遍理解又不同了。

我要关灯睡觉了,用语音说一下啊,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那他的意思是说如果我不考虑到自己的话我就不会有大患吗?

牧猪猫

宠辱若惊:受辱固然是不好,不必说了;受宠听起来是好,但是你若接受这份宠,也就表示接受了施宠者对你的要求,你是他心里完美的形象,所以你就努力塑造这个完美形象吧,所以受宠也是战战兢兢,莫要失宠。

还是宠辱不惊好。

贵大患若身:爱自己,不单是身体,也指洁身自好,君子慎独,君子不立于危墙这类……,懂得这样爱自己,才会推己及人,用正确的方法爱别人,爱天下。

读了这章才知道宠也不好,想起来好几本书名是说爱伤人的书,不过还没看过,小爱伤人,是有索取的,选择大爱吧[偷笑]。

Harriet

是啊,宠也不好,我对晶晶好像太宠了,五一以后断了她的iPad,她过得倒也挺好的[偷笑]。

第十四章

牧猪猫

是向我们解释“道”。我觉得“道”和佛陀的证悟都是不容易向不知道的人解释的。所以就从各个角度来解释,列举出很多对的事例,不对的事例,帮助不知道的人去理解。

我理解中的道和佛陀的证悟是一样,都是说一种终极规律,即万事万物交互影响,而人作为这世界上的一个个体行为处事的准则。

记得《三体》里有一段说一个实验,设定一个时期地球的环境,把各种条件参数都按实际设定好,我们是不是就可以通过这种模拟得到以后的地球的样子。答案是否定的,不可控因素太多,规律只有一个,就是万事万物交互影响,但是结果却无法掌握,所以三体里的物理学家杨冬自杀了。

道也是如此简单却如此千变万化,不可掌控。

我们人类该如何呢?好多圣人写了好多书,见解也各不相同,我想也还将随时代继续变化。

这是我的一面之词,你的看法呢?

Harriet

我觉得三体里面他是想寻找一种可控的规律,是可以掌握的规律,但是我们为什么非要去找一个可以控制可以掌握的规律呢?事物可变化性的大方向是有的,但这个变化性,也可能不在控制之内,这个也是正常的吧。

而且我觉得大道是相同的呀,你说见解不同,他只是小道不同,就好像大方向其实是一样的,只是怎么去走到这个方向的路有千千万万条,每一条路又是不一样的。

牧猪猫

是不是有“大的方向相同”?思想家们的观点有重合的部分,也有冲突的部分,而且他们也带着当时时代的特点。

我想起一本书《意识光谱》,倒是讲人类意识统一的,不过内容记不清了,因为比较难[偷笑]。

Harriet

大道归一。

我原以为已经初步了解道了,看到这里,又觉得我根本还不了解。就如同学问,越学就有越多的问题,我越去学习什么,越觉得自己不懂的实在太多,而知识和技能的练习又太浩渺,仿佛我才尝到大海里的一滴水,还有无穷无尽的东西要去了解。

第十五章

牧猪猫

讲得道之士,就是集优点于一身呀[偷笑]。我感觉到士的自律性很高,时刻保持着自律。还有就是我感到了道的母性,所以士身上也有母性,包容接纳爱着世上的一切,就犹如母亲爱孩子。

Harriet

很赞成你的看法。

希望有一天我们也得道了,掌握了自然原则和规律,也不会焦虑了[愉快]。

第十六章

牧猪猫

最重要的是说到了老子的根本思想,陈鼓应的那本书说的非常清楚,我直接粘过来了。

图片

Harriet

致虚守静,多么好的境界,做到却好难啊,我们的心生来本是透明的强大的,却在这复杂的世间蒙上了尘,不再通透也越来越脆弱,如果真的能擦去尘埃,心也静了,也恢复强大了。

牧猪猫

也许得道并不是幸福,只是坦然。

蒙尘只是螺旋式上升的必经过程,不入世怎么出世呢。

Harriet

对,就是开悟了,一样在尘世,一样的生活,感受却不同了。

第十七章

Harriet

讲的是无为之治,最好的就是不知有之,是不是我们教育孩子也是要这样的?他依靠自己的力量成长,父母的影响是润物细无声的,他感觉不到这种影响。

牧猪猫

这么理想化的社会是否可以实现,我打一个问号。

有一本书说神自己无法了解自己,所以就把自己打碎,分裂成无数碎片,这些碎片就是人,通过人之间的互相了解,神认识到自己。我没看过这本书,这是我的转述。

从上面这段文字我们可以得出几点:1)人就是神的一部分,所以人有神性,神就是所有人的集合,人和神是一回事。2)人是神的一部分,所以有缺点,不完美的。3)人修行就是去认识所有人的过程,也就是认识神的过程,正面和负面融合的过程,走向完美。

人都成为神了,老子描述的社会很容易实现。

但是人只能接近神,不能成为神,而且接近的程度还个不相同,再说即使是神,也有犯错的时候吧[偷笑]。

所以啊,我觉得这理想实现不了。

但是,理想就像心里的一盏明灯,我们需要明灯指路,才不会永远迷失在黑暗中。

Harriet

是的,是一个前进的方向,一盏指路明灯。

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人到底从哪里来的,不像是进化来的。

牧猪猫

为什么?

据说我们和黑猩猩最接近。

Harriet

感觉进化得远远复杂于其他动物。

只是找到和我们相近的,但本质差异也太大了。

古代的四大文明就说明古人的思想已经很复杂了。

牧猪猫

今天也有原始部落和我们一起生活着。

对,古人已经很深邃了。

Harriet

老子怎么就有这么深入的认识?

我看黄帝内经,对人和自然的认识和了解也是非常深入的,让我觉得惊叹。

牧猪猫

比起人怎么来的,宇宙怎么来的更难解释,也许我们真的是别的世界里的一小部分,别人看我们像小蚂蚁。

第十八章

牧猪猫

一种东西稀缺时就会显得弥足珍贵,很多时就没有人注意和珍惜了。

Harriet

嗯,我的理解,因为不好的那一面显出来了,才感觉到对好的那一面的需要,生活小事上也是一样的。

例如东西被偷,才让人意识到有一个安全的环境多么重要。

当发现自己对好的一面的需要时,人也就会去追求这一方面。

但在追求的过程中,也会有弯路错路。

牧猪猫

我觉得每个人从小都想追求好的东西。

只是对于好,是没有统一的定义的,而且像你说的有时会用错方法。

人都是想把事做好,而不是故意做坏事。

Harriet

有对比才有进步,好与不好都是相对而言,互生互存的。

凡事都有好和不好的一面,这个好就是对我们的成长进步有帮助的对我们有利的,不同的主体,同一件事未必都是好。

牧猪猫

是啊,世界上唯一不变的真理就是变化。

第十九章

牧猪猫

见朴抱素,少私寡欲是老子的观点。确实朴实无华的东西是让人踏实、稳定、安静的,就像根基一样稳稳的在那里。

社会上矫揉造作的事物确实很多,而且都打着对我们好的旗号,更加之社会上很多判断标准也是迎合这些,生活在其中的我们既要适应这些,又要警惕这些。

Harriet

我理解了好久,就像现在不断刻意宣传强化社会主义价值观,刻意去让人们追求这些,反而失去了内心真正的纯真质朴。就像一个人完全出于礼节的要求对人说你好、谢谢、对不起,和发自内心的表达是不同的。我们要追求的是内心真正的认识,而不是这些表面的虚伪追求。要做到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也是不易,因为心悟到了才做得到。

第二十章

牧猪猫

是非对错的判断都是有背景条件的,如果从背景条件抽离出来就无法判断了。

还有眼光长远和短浅,判断的结果也不一样。

Harriet

我看这一章是说众人都精明能干,只有"我"傻傻的,笨笨的,但实际是因为懂得了道所以自甘淡泊。

牧猪猫

人类也只是宇宙这个舞台上弹指一挥的瞬间,从这个角度来说一切对错都不重要。但是“人之所畏,不可不畏”,我很赞同,我们就是生活在具体的情景中的,必被此情景作用到我们自身。

我是这样感觉的,老子的意思可能是说,现在我们的社会上一说什么东西好,大家就都拼命的去追求这个好的,可能就过度了,然后一说什么不好,大家又都哗的退下来。就像波浪似的,说好就冲上浪尖儿,说不好就退到最低点。其实这两种状态都是不好的。老子这样懂得道的人是能看穿这一点的。既不去过度的追求一种东西到浪尖,也不会一说不好就抛弃一种东西,退到最低点。

第二十一章

牧猪猫

这章是在说明道和德是什么。

我觉得世人所做的一切都是道的一部分,即使有些被评价为很恶劣的也是。

他们和有道之人的区别在于意识短浅。

但是乌合之众因为人数众多也是很可怕的。

另外当你担当了社会上的某个职业或角色,就会被要求竭尽全力(有时甚至是无所不用其极)做好这个职业或角色该做的,可是该做的又是谁决定的呢?

有身份和角色就不自由,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有。

我也一样,不知道现在自己是哪个乌合里的一个群众[偷笑]。

Harriet

我觉得道是存在于万物之中的,可以从万事万物身上去看到道,了解道。

第二十二章

牧猪猫

不要只注重和追求表象,做好根本,自然会得到收获,成功的人都有背后的艰苦付出。还有看似吃亏的事,只是因为人们爱得不爱失,但往往吃亏也是有益处的,就像以前说的无一样,是有用的。

Harriet

你说的很对,有舍有得。

第二十三章

牧猪猫

这章是说统治者的,暴政苛政都不能长久,最好是顺势而为。

Harriet

让我有感触的一句: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为什么这篇就是讲政治的呢?我觉得做人也是一样的,但我也不想高标准地要求自己,轻松自在问心无愧就好。

牧猪猫

嗯嗯,每个人都有最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第二十四章

牧猪猫

做事要有正确的道路,方法,极端的方法也许能获得短暂的利益,但是不会长久。

我觉得在圣人眼里,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合乎于道的,不然也不会存在。圣人也会善待这些事物,因势利导的引导这些事物向好的方向发展。

Harriet

余食赘行,贪多反而让自己前进困难。我想要的也太多了,人生要有取舍,不可能面面俱到,当减则减。

第二十五章

Harriet

宇宙四大:道,天,地,人。人是要遵从前三大的。而最大的道也是要遵从自然规律的。

牧猪猫

道是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生生不息。这里提到天、地、人,我想是说天地人,三才之道,人与自然休戚与共,和谐发展。

第二十六章

牧猪猫

不要轻率躁动,也就是不要纵欲,纵欲无度就迷失了自我。

Harriet

老子写了这么多,就是想告诉我们道是什么吧?

牧猪猫

嗯,我想是的,猜想这本书应该是从各个角度来给我们讲解。

Harriet

我理解是要稳重,不要轻率和浮躁。

第二十七章

Harriet

这世上的每个人都各有所长,每样东西都有它存在的价值,如果我们像圣人一样能看清自己适合做的事,适合在的位置就好了,而我们却好像被蒙了眼,要通过不断的摸索试探来找到自己最适合的所在。

要尊重善于倾听别人给我们的指导,也要善于借鉴别人的失败带给我们的经验教训,这样我们才可以少走弯路,明智地走好自己的方向,做一个发挥出自己价值的人。

牧猪猫

我很喜欢这一章说的,圣人能明辨每一个人,使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所有的人都有长处有短处,尽量发挥自己的长处,学习别人的长处。如果颠倒过来可就惨了。

Harriet

嗯,我也喜欢[愉快]。

牧猪猫

因为一个人有某些我们不接受的东西就对他全盘否定,是不可取的。心胸开阔,知人善用是大智慧。

Harriet

[强]说得太好了,每个人都有闪光点。

第二十八章

牧猪猫

前面老子说过宠辱若惊,所以老子认为雄、白这类大家公认的好事,实际上是众矢之的,风尖浪口,易惹祸端,避之还怕来不及呢。就像太锋利易折断,太珍贵易被盗。

圣人避开这些来保护自己,像前面说过的贵身。这样圣人就可以在安全的环境下积蓄能量,观察时机,蓄势待发。

Harriet

知其雄,守其雌,有些太极的意境,还是在讲道,知道有为是什么却用无为的方式达到目的,我们如果能真正地理解并运用这道,也许就返璞归真,心安于顺其自然了。

第二十九章

Harriet

强求而不可得,凡事都有两面性,顺其自然可能就是最好的结果,强求反而会造成破坏。

不过顺其自然并不是不努力,而是量力而行,并坦然接受努力之后的结果。

牧猪猫

治理天下不可以强为,世人的性格、认识、想法、需求……各不相同,所以没有完美的政策,老子因此推崇无为吧。

第三十章

牧猪猫

依靠武力取得天下,依靠武力维持霸权,都会因为得不到人心而失去天下。而且战争带来的是很大的伤害,用兵要慎之又慎。

物壮则老,这句话让我回头去看了第九章,自己已经忘记了当时说的,极致虽美但终不可长久,守住平淡看起来容易,其实很难。幸好这里又提醒了我,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些追求完美的因子吧,小心了[偷笑]。

Harriet

物壮则老,是自然的规律,所以该像第九章所说的,不要追求完美,适可而止。守中才能长久吧。

一切繁华都会过去,不要过度发展。

第三十一章

牧猪猫

战争是给人民带来灾难的事,不得已才会为之。联想到在我们生活中也尽量不要做给别人带来伤害的事。

武力的好与坏也是相对的,秀才遇到兵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我们需要文明,同样也需要武力,第二十八章里说到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辱,不仅仅是处于不争之地,而且是具积蓄了争的实力并不滥用。

Harriet

继续三十章的反对战争,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你说的对,尽量不要伤害别人。为什么人类的历史就不断上演着大大小小的战争,没有停止过?

第三十二章

牧猪猫

这一章里我关注这句话,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道统一来看是一个整体,道分散来看是万物,万物只是道的一小部分,因而有特性可以命名,有局限性需要遵守制度,这个制度不是制定出来的制度,而是万物生存需要遵守的自然之道。

这样看来一切规则随万物的产生而同时产生,不需要谁来添加,何况我们人也是万物中的一环,寻找规律、应用规律、制定规则……,即使是一些伟大的举措,实际上也只是道运作的一部分而已。

怎么感觉有宿命论的滋味。

Harriet

我们不可违背的最高原则就是宇宙的自然规律,这是大道,而我们具体该怎么做又有各种各样的方式,都可以遵循这道,也许就像你说的宿命论,早有道安排好一切,你只要顺着方向向前走就好了,逆道而行是行不通的。其实你觉不觉得,是有命运的安排的,努力或不努力也是命运的安排,即使有些人向命运抗争,那结果也是命运的安排。在道的运行之下,我们就是来这世上体验一回,好好珍惜这体验的机会,走好自己这条路。我似乎是由你的宿命论有感而发[偷笑],总之,我们就要顺着这道,最高的自然规律,我觉得是这章的意思。

这道体现在方方面面,例如自己的体质是胃不好就不要吃冰的太甜的,违反的话,胃就会更加不舒服。违反了道的结果就要自己承受。有人做坏事,法律没有惩罚到他,但其实他迟早会承受因为违反道所承担的结果。

第三十三章

牧猪猫

是认识别人,战胜别人容易?还是认识自己,战胜自己自容易?我觉得都挺难的。

Harriet

我也觉得,都不容易,首先要认识自己吧。

牧猪猫

我想老子是在提醒人们注重对自己的认识和管理。人容易把注意力放在外物上,而忽略了自己,或者对别人严格要求,对自己就松懈。

Harriet

是这样的。这章里提到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人难知己更难,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照镜子的方式了解自己,孩子和别人都是我们的镜子,我们喜欢对方的地方就是我们也具有或想具有的,当我们觉得对方讨厌的时候就是看到我们想改变自己不接受自己那样的地方。观察别人也同时了解自己。

第三十四章

牧猪猫

道的作用很多很大,他毫不推辞的完成这些作用之后并不以为自己有功劳,不以为自己是主宰,不以为自己很伟大。

道是一种自然规律,我们认识他,掌握他,遵循他,但是这是一个不断的去认识的过程,我们身为万物之一,是一个点,是不是能从一点认识到全面,我也不知道。

所以我想问属于我们人类的道是什么?属于普通人的道是什么?

Harriet

我觉得宇宙间的大道对于万物都是相通的,但万物的情况不同,需求不同,具体的道又会不同。对于人,不同角色和位置有不同的原则需要遵循,但都要遵循最基本的原则,例如善良就是最基本的原则,对于管理者又有管理之道,对于人和人之间的交往又有相处之道。

就是走路,也有走之道。

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就像大海,有容乃大,所以汇聚了江河溪流。真正贤德的人,不需要武力强迫别人顺从,而是他高尚的品德吸引别人到他的身边。道尊重万物的生长规律,所以让万物自然发展,就成了永不磨灭的道。尊重别人,不把自己当成别人的主人,就成就了别人也成就了自己。

第三十五章

牧猪猫

音乐从听觉上吸引人,美食从味觉上吸引人,我觉得这也是规律,但是运用这种方法来管理的话,是低级的方法,有调动人们欲望的嫌疑。而道是让你感觉不到的,好像不存在一样,润物无声的进行着。

道是顺应着事物的发展进行的,不是想着去改变事物,或者给事物强加个什么。

Harriet

这就好像平平淡淡才是真,我们平日用的水,吃的盐,都是很平常的,却是不可缺少的,山珍海味固然美味,没有却也无妨。道是自然存在,又是事物发展不可缺少的。

第三十六章

Harriet

老子很善于观察和总结,生活中多少例子都是这样的,我们拥抱时也是先张开双臂再抱紧,拥有过才会有失去。母亲要做到静弱慈,孩子才会强大,强势的母亲反而培养出没有主见和胆量的孩子。想要从对方那里得到爱,就要先付出爱给对方。当我们遇到事情时都想一想对立面,从对立面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用强权压迫反而会激起百姓的反抗,无为而治让百姓安居乐业政权才更长久。把一个人留在身边可能不是紧紧抱住他,而是给他自由。

牧猪猫

人们认为强大、富有、得到……这些是好的,老子却观察到事物从弱发展到强,然后就该从强再衰败到弱,所以他愿意居于弱。

柔弱胜刚强,刚强会比较强制和外露,柔弱比较内敛和有韧性,这一定不是普通意义上的柔弱,是蕴含了刚强的柔弱。

鱼不可脱于渊,是用来比喻君主不能离开人民吧,所以君主还是要真正的爱民,而不是统治人民。

Harriet

说得对。柔弱胜过刚强的柔弱,我认为是外表的柔和,其实内心是非常坚韧的。

第三十七章

Harriet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就目前来看,这样的状态对人类来讲是难以实现的,只有极少数人才能做到无欲无求吧,如果真做到了也没有什么会怕的了,一切都是那么朴实自然。

牧猪猫

道在运作的过程中欲望会产生,我觉得这样说很真实,用道的真朴来消除欲望,重新回到安定宁静的生活。

如何来用道的真朴消除欲望呢?

第三十八章

牧猪猫

我喜欢这一章,说的真好。上德是自然无为,也无所求,上仁的人是有所作为,但无所求,上义的人就已经是刻意而为了,是有目的的,最可怕的是上礼的人,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上礼的人表面上看起来懂规矩,有礼貌,其实他们的心也就那么点大,付出就要求回报,给予就要求得到,延时满足都不行[偷笑]。

上义的人有目的的去做事也是太累啊,达不到目的的时候他会怎么样?还是无所求的好。

Harriet

我也喜欢这一章,德是内心真实自然的表现,而礼是因在意别人的评价约束自己,虚伪做作的表现。正因为道德低下才需要法律和社会行为规范来约束大家的行为,这和第十八章所说的“大道废,有仁义”是一样的。

我之前觉得没必要要求孩子一定要有礼貌地对人问好,我觉得孩子喜欢你,不问好也喜欢,孩子不喜欢你,虚伪地说阿姨好奶奶好,这样的假礼貌又有什么意义,我们只要真实地表达自己并且不伤害别人就好了,这样才是坦诚相待。现在看了这一章,才明白,德是自然的流露,像儿童的天性一样,不是刻意表现出来的。而我们要做的,是真正有德之人,不是装样子。不管有没有德,真实自然就好,不必装[调皮]。

第三十九章

牧猪猫

讲得到道的益处和失去道的害处。道不追求一切外在的东西,是如石头一般坚实的万物的根基。

君主是国家的引领者,如果以道来引导人民的行为,这个国家就会循着道发展。

Harriet

前半部分我理解是讲天地万物都遵守道就会处于平衡稳定的状态,不遵守道就会失衡甚至毁灭。后半部分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讲我们要重视根本的东西。至誉无誉,我理解是最高的赞誉就是已经无须赞誉了,因为做到了最质朴的根本。

道是质朴的,我们该追求的也是质朴的内在而不是华丽的外表。

第四十章

Harriet

很短小却很有深意的一章。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这里的反者,弱者指的是什么意思呢?我还不能理解,明天再想想。

牧猪猫

我觉得“反”是循环反复,螺旋上升。事物由一方面向另一个方面发展,到达高点后又返回来,就像物极必反,但是不是单纯的返回,一次循环有一次的成长与收获。

“弱”是柔弱,韧性,居下,不争……,突然觉得这些特性软软的,如果作用到我们身上,应该很舒服。

Harriet

我们就弱一点吧,想想那些被台风吹折或连根拔起的大树,下面的小草倒安然无恙。

就说这风和水,看似柔弱,却能摧毁很多东西。

牧猪猫

天下万物生于有,生于无,我觉得有和无是一回儿事,有聚合在一起就是无,无分散开来就是有。

是啊,柔弱是不攻击,但不是不保护自己,也不是没有力量。

Harriet

弱只是不把内在的力量显示出来时看起来是弱的。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我理解先是无,然后有,有就有了万物的存在,而无是一个空间。

牧猪猫

我理解无不仅仅是一个空间,空无一物,也可以说是一种中和,例如正电荷遇到负电荷,变成0,但并不是就没有东西了。

Harriet

就是有的状态也是无?

牧猪猫

有和无是从不同的视角去看产生的,就像二元对立和一元统一。

Harriet

好深奥的哲学[呲牙]。

第四十一章

牧猪猫

上士、中士、下士对道的态度不同是容易理解的,接下来的这些句子向我们说明了道的反朴和幽隐。

Harriet

悟性不同的人对于道有着不同的领悟和反应,这里所描述的道还是物极必反,事物的两面性。大象无形让我想到最浩渺的宇宙我们根本了解不到它的形状。我们如果能真正认识并运用好这道,才能无为而有为啊。

第四十二章

Harriet

阴阳存在于很多事物之中,就是事物的对立面,舍反而会有得,强求反而会失去,我们明白这样的道理,才能自然和谐。

牧猪猫

讲道生万物的过程,道是无,但是是蕴含着很多东西的无,所以道的无也是有,自然就可以生成万物。万物背阴向阳,阴阳两气合和。

第四十三章

牧猪猫

以柔克刚。例如水滴石穿,确实能帮助我体会到一些无为的感觉,在这缓慢的作用过程中,石头也不会有不舒服的感觉产生。那么有为就是过于着急了,力量过大或者时间太短,因而招致抵触情绪和反抗。

Harriet

无为其实是更高深的有为,表面看是无为,却有着更深远的影响。也许我们无心之中就做了不言之教,只是自己没有意识到,因为我们的行为对孩子都是会带来影响的,有好的有不好的。无为胜有为,无心胜有心,不言胜说教。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柔弱胜刚强,柔弱的外表下有着坚韧的内心才能胜得过刚强。水滴石穿也是要坚持不懈才滴得穿。

第四十四章

牧猪猫

生命比名利更重要,知足知止可以长久。

名利也是欲望,是填不满的,生命有了危险再想改变就已经晚了,可是我们长长是这样,不失去就不珍惜。

Harriet

生命之外的东西都不可过度追求,适可而止,知足常乐,把握好度,不然过犹不及,反而失去更多。

是不是除了生命,其他一切都看淡,有则珍惜,无也不强求?但人总是有很多欲望想要满足,看能不能控制自己适可而止,功成身退。

牧猪猫

生命很重要,但重要的不是指活着。追求什么事物,爱什么人都是对的,重要的是不要在其中迷失了自我,被人事物控制,被社会规则舆论控制,没有自己了,又哪里有自己的生命。

我们的欲望越强烈,得不到时痛苦就越深,智商就会下降的越低,于是迷失自我,我们越在意的人事物,对我们的影响力越大,于是我们不知道自己已经受控。

Harriet

你说的非常对,不要迷失了自我,往往就会忘记这一点,没有把握住。

第四十五章

Harriet

看起来不足的东西实际上是有余的,最完美的东西反而好像有缺陷一样,这也是事物的两面性相辅相成。所以我们不能要求完美,那些一直在我们身边意识不到它的存在的,可能反而是对我们最重要的。清静才是能感受到最重要的东西的状态。要静下心来去体会。

牧猪猫

为什么大成若缺,大盈若冲……,我觉得是为了说明能力是蕴藏起来的,不是表露出来的。像第五章说的,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能力就像蕴藏在风箱中间的虚空,看不到也摸不着什么,但实实在在的存在,当风箱工作时就可以真切的感受到虚空(能力)发挥作用了。

Harriet

有道理[强],蕴藏起来的。

第四十六章

Harriet

过度的欲望反而带来灾祸,这过度是超越自己应得范围的吧,例如侵略别的国家,抢夺别人的东西,追求过多的名利,这些都超过了那个适量的度。就是我做义工,如果过度了,想要做的太多,只会照顾不好家里,也累坏自己,工作也是一样的,平衡就好,不可贪求。

牧猪猫

一个知足的人才会觉得自己富有,才会珍惜和感恩。一个不知足的人,拥有再多的东西,也还是觉得自己缺少。

当我们觉得缺少时,应该冷静的想想,是事实还是内心欲望。

第四十七章

牧猪猫

一个的心不能追随着外物跑,要让自己的纷乱的思绪宁静下来,才能做出清晰的判断。

人类是智慧生物,但是智慧也有两面性[偷笑],摒除一切杂念和干扰,才能智慧之光照射出来[愉快]。

Harriet

因为懂得道,圣人可以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如果得到的信息不深入思考化为自己的认识和收获,那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可能依然内心迷茫。我不是圣人,还是需要多了解多见识才有积累和认识,对于道来讲,大道想通,万事万物都是遵循规律在发展的,道的规律。领悟了也就通了,以一物知万物。

第四十八章

Harriet

大道归一,最后发现道其实是最简单的,无为而无不为。我们开始什么都想要,最后发现其实越简单越好,只要必要的就行了。

牧猪猫

学习知识是日积月累的增加,学习道是不断的减少欲望,减少到无为的境界时,就没有做不到的事了,治理国家也应该是无为而治。

你觉得无为到底是什么意思?

Harriet

不去刻意做什么,而是顺其自然。

让百姓自己有意愿过得更好去努力,安居乐业,就是无为之治吧。

无为就是激发人的主动性自控力。

我这么理解,你呢?

牧猪猫

我理解是不带成见和欲望,不带感情色彩和主观好恶。

自身没有欲望,不给人民树立好或坏的观念,人民就得以自由发展。

Harriet

就像自然界是平等的,没有害虫益虫之分,所有生物和谐共处,即使猎食也是自然平衡。

第四十九章

牧猪猫

圣人不带着自己的欲望和私心,让百姓自由发展,无论善者和不善者,都以善对待,无论信者与不信者都以信对待。圣人收敛自己的想法,不尚贤,不贵难得之货,不见可欲,使民心纯朴。

对恶人一味的好有用吗?东郭先生就是例子,我觉得是先有能力控制恶人,之后再教化。

Harriet

在对不善之人善,对不信之人信的前提还是要先保护好自己。农夫和蛇的例子是比喻,但蛇和人不同,它并不懂人是在救它,它为了逃脱自然就伤了人。还记得大鱼海棠吗?鱼也是在挣扎中无意伤了人使那个男孩丧命。人有思想能理解对方,如果我们首先怀有善意和信任,对方总会感受到的。今天我给晶晶讲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她听了很赞同,她说对,即使那个人没有良心了,至少他的心还没有凉,我们对他好一点,他就会良心发现的,整个社会就好了。没有完全坏的人,好坏都是相对的,只要心还是热的,总会唤醒他的良知。那些坏人之所以越来越坏就是因为越来越没有人爱他相信他,使他对所有人都绝望了才放弃良知。

我相信真诚的爱和尊重信任可以感化人,但不是去强迫对方改变,那只会适得其反。

不以改变对方为目的,而是接纳现在的他,他才能感受到爱。

我不明白蚂蚁在蚜虫和蚜虫卵周围忙忙碌碌地在做什么,回来查了资料才知道它们是共生关系,蚂蚁保护帮它制造食物的蚜虫。对于大自然来讲,没有害虫益虫,生物都以自己的生存方式在生存,我们只观察不干扰。这让我又想到道德经中的一句话,“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在大自然里,万物都是平等的,这就是自然之道。

而无为,应该就是遵从事物自身的发展规律,不加以干涉。

牧猪猫

那么人的发展规律是什么呢?

Harriet

人是社会性的,我们生存于关系之中,但要有个体存在,每个人都不同。

这么多年来,人类一直在探寻你的问题的答案[呲牙]。

牧猪猫

嗯,哈哈。人类最大的唯一的自由是拥有选择的权利,我想我们学习这么多应该是为了能做出更好的选择。

我们的认知不断的加深的过程,就是在接近道的过程,但是道本身就是演变,变化的,所以修行永无止境啊。

Harriet

我们该做怎样的选择,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这也是人生的精彩之处。

第五十章

牧猪猫

十分之三的人先天寿命长,所以长寿,十分之三的人先天寿命短,所以短寿,十分之三的人因为后天的妄为造成短寿,只有十分之一的人善于养护生命,没有灾难伤害到他,因为他从来不把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

Harriet

保护好自己,不要把自己置于危险的境地,享受生命。

第五十一章

Harriet

道生发万物,德滋养万物,道和德之所以尊贵,是因为他们让万物自然而然地生长。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这一句说得真好,生育它而不据为己有,成就它而不自恃有功,引导它成长而不主宰。这不就是我们该对待孩子的方式吗?

牧猪猫

这章的意思你说的很好。我有个问题,除了人以外的生物,不知道有没有思想,假定没有或很少,是不是因此他们的行为就界定为自然而然了?而人因为有思想,这一切就变得复杂了,什么程度是顺应自然,又什么程度是必须要管?

Harriet

是的,度的把握很难,蚂蚁的思想很简单,它要蚜虫的蜜就要保护蚜虫让它产蜜。而我们人类就复杂多了,怎样是正确的爱,像阳光照耀着你又不会让你觉得太热又不会让你觉得没温暖,像每天的白开水不让你喝撑又恰到好处补足了你需要的水分在不断尝试中我们不断调整到比较合适的度。

这个度就像太阳与地球的距离。

牧猪猫

就像太阳与地球的距离[强][强][强]。

第五十二章

牧猪猫

认识根源就可以认识发展出来的事物,知道一个事物,返回去找到根源就可以终身没有危险。堵住事物的孔窍和门径,事物就在控制之中,就终身不必烦恼。光是向外射出的,如果沿着光向回找到原点,就找到了根源,就不会给自己带来灾祸。

Harriet

这一章讲了道与天下万物的关系是母与子的关系,就像我们看到一位母亲就知道孩子会怎样,看到孩子就会推测母亲是怎样的人。行事要谨慎,不要因为贪欲投机取巧,才能保护自己。洞察细微的事物才是明,守着柔弱才是真正的强。道德经似乎通过讲世间的道来教我们怎样顺应道保护自己。

第五十三章

Harriet

是讲统治者也要遵从大道。

牧猪猫

行走在大道上,担心的是别走入邪路,大道很平坦,可是有人喜欢走邪路,朝廷败坏,民不聊生,还锦衣秀食,剥削人民,无道啊!

第五十四章

牧猪猫

子孙都遵行善建、善抱的道理,后代的香火就会延续。用善建、善抱这个道理来修身、家、乡、国、天下,把自己感受到的德放到家、乡、国、天下验证,能得到大家的认同,就说明德是正确的。我是怎么知道天下的呢,我就是这样找到普世适用的德的。

Harriet

以小见大,就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自己遵从这个道了,从自己的情况才能推及天下该怎样治理。

第五十五章

牧猪猫

赤子的精气充足,心境纯和,是道的境界的表现。而纵欲逞强的人过分消耗了自己的能量,很快就会衰老死亡。

Harriet

婴儿特别的纯洁,也特别的强大,在婴儿心里,整个世界都是他的,所以也没有怕的。而正因为婴儿的娇弱,大人们也想要保护他,不会伤害他。含有深厚的德的人就像婴儿,也是我们不愿去伤害的人。而过于强势的人反而会遭到反抗。老子还是在告诉我们怎样保护自己,内心和谐,外表柔弱,不要追求太强,才可长久。

第五十六章

牧猪猫

每个人有自己的特殊性,玄同就是从特殊性到达了普遍性,也就是修道成功的结果。这样的人,亲疏利害贵贱对他都是不能起作用的。

我想象一下心存万物的人是什么状态,大概一切都释然了吧。

理解天下人,接纳天下人,才能达到玄同吧?既然理解和接纳就不会去刻意改变别人了,而且也深知语言教化的微小作用,所以潜移默化,无为而治。

Harriet

我至今还不能真正理解。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我不赞同我这本书翻译的“真正有大智慧的人从来不随便说话,总是随便说话的人不是真正的智者”。我认为分享知识应该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日常生活中的交流倒可能真正懂的人反而不会随便说。那这一句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对已经知道的人就不说了,只对不知道的人说?

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分,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这个玄同的境界和为什么要这样来达到玄同我还不能理解。你说的理解和接纳才能达到玄同,我也还不能理解到你那个境界。

牧猪猫

“知”是“智”,智者是得道的人,知识和语言是用来分辨世界各种事物的,而道是万物合理性的总根源,没有对事物进行种种分辨,用语言解释不了道。

普通人各有各的性情,都带着不能与社会完全吻合的个性,智者是从特殊性升华到普遍性(就是玄同),修行掉了自己的个性,修行到的是普世之德(五十四章里说的德)。

解释一下五十四章里说的德,德要从真实的感受开始,真实是德的最本质属性。感受到了德的真实属性,将自己感受放到家、乡、国、天下去验证,如果个人所感受到的德能够得到家庭的验证,那就表明这个德还有余裕,如果放到乡里也能得到验证,那就表明这个德可以延伸,如果放到一国里还能得到验证,那就表明这个德是丰富的,如果放到全天下里仍然能够得到验证,那就表明这个德是普世的,可以与全天下的人具有适应性。正因为有这样的普世之德,所以才会有天下人心的统一,否则人与人有许多不同,都带着自己特殊性,根本就不会有人心的统一。

Harriet

你解释得好详细,我明白一些了,那么圣人智者都是一样玄同的人,没有个性,已经悟道也能遵从道了。我在想这样的人现在会存在吗?好像很难啊!

牧猪猫

据说不能存在。释迦牟尼是真实存在的,老子也是真实存在的,他们是做得最好的了吧。

Harriet

天下的人心恐怕是不会统一的,我接触到有的人全面否定中医认为中医就是毫无根据的骗术,而他也是很聪明很有理智的人,真是每个人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看法来认识这个世界,根本无法统一。

牧猪猫

求同存异,而且不是100%的人都相同,绝大部份就可以了。

Harriet

补充一下,“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这和第五章的“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和第一章的“道可道,非常道”都有类似的意思,真正的道理要去感悟,多说无益。

第五十七章

Harriet

这一章讲的是无为而治,这种理想的境界不知会不会实现呢?要以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为基础吧。

就像你说的,只是倾向这样,不能达到理想化的这样。

牧猪猫

用兵要出奇制胜,一个国家的人民有许多共同的思想意识,治理国家要建立在共同的思想意识基础上,而天下由许多国家组成,思想意识会有所不同,治理天下要找出天下人民认同的普世之德,即道,即无为。

第五十八章

Harriet

似乎柳暗花明,终于这两章都容易理解了,这一章我比较喜欢。福祸相依,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好坏随时会因为外界状况的转变而转变。喜欢最后这一句“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我喜欢这样的人,散发着光芒又让人很舒服。

牧猪猫

“方而不割,廉而不秽,直而不肆,光而不耀。”和第四十一章“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这些形容都是在描述得道者的样子。

我理解得道者是这样的:道是内在精神、观念、意识层面的东西,看不见也摸不着,得道者不会表现出精神高尚,光彩照人,反而会从内到外散发出谦卑。(倒是一些追求极致的人在某个时刻更光彩照人。)得道者是一个每件事上都做得正确的人,他的超越不在一个点的高低,而是一条线的高度。

Harriet

嗯,我觉得得道者的光芒不是他特意显示自己,他的外表是谦卑朴素不显露的,但和他的交往中会感受到他思想的光芒。

无为在日本文化中是佛教术语,无所事事并不意味是没有人为的努力和不做任何事, 而是做事情时, 应该做自然。那么顺其自然,水到渠成都是无为。顺应自然尊重事物原本的运行规律便是无为。

在《安的种子》那个绘本里,安所做的事就是无为。

安的种子最后开出了美丽的莲花,他微笑之后依然去做自己该做的事,如果安的种子没有开出花来,我相信他一样会很快乐,因为他尊重一切自然的结果。

第五十九章

Harriet

要想长久,不止要遵从道,还要重积德,这样才能深根固柢,长生久视。

牧猪猫

“啬”、“早服”、“重积德”,我觉得理解好这三个词,这一章的意思就清晰了。啬:爱惜、保养。早服:早为准备。重积德:不断地积德。

尤其是啬:在精神上注意积蓄、养护、厚藏根基,培植力量,留有余地。

我们做事考虑的少而简单,如果前前后后都考虑清楚,应该有更好的效果,老子考虑的就好全面呀[偷笑]。

第六十章

牧猪猫

无为而治,不搅乱人民的生活,民心安定了,想闹鬼的人也闹不起来了,好像家和万事兴。

Harriet

治理国家不要去扰乱人民的生活,如果用道来对待天下,那么鬼神是否存在都没关系了,因为天下人都可以和谐相处,互不伤害。

第六十一章

牧猪猫

是否能和平友好的相处取决于强者的姿态,强者首先要谦让友好。

Harriet

无论我们是强是弱,都要处下,大国更要处下,这样大国小国都可以各得其所。如果遇到大国不处下而是横行霸道恃强凌弱呢?那么小国也无力抗争,只有小国都联合起来具有了能和大国抗衡的力量才能制裁大国吧。所以还是要让自己强大一些具有力量可以保护自己,然后对别人又是谦卑处下的,这样才是比较好的状态吧。

第六十二章

牧猪猫

道对待善人和不善的人是一样,没有分别。感觉像蒙氏教育,犯了错误的人会承受自然结果,而不会有额外的惩罚。

Harriet

是要选择自己喜欢的才容易坚持,而且做起来也开心。

我昨天看了六十二章有疑问,不善的人不是该得到应有的报应吗?为什么道要赦免他们的罪?这会让人觉得不公平。

牧猪猫

道也不能赦免谁吧,犯了错误的人会承受错误的结果,这是自然规律。这里说的是道一视同仁,给所有人一样的机会。

Harriet

“求以得,有罪以免邪?”该怎么理解呢?

这里所说的善人和不善人,不是我们平常说的善与不善,而是擅长遵循道的人和不擅长遵循道的人。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是说,道是擅长遵循道的人的宝贝,不擅长遵循道的人,道也会保护他。

牧猪猫

我找到这样的解释。

“道”是天地间最可宝贵的。所以可贵就在于“求以得,有罪以免邪?”这就是说,善人化于道,则求善得善,有罪者化于道,则免恶入善。“道”并不仅仅是为善良之人所领悟,不善人并不被道所抛弃,只要他们一心向道,深切体会“道”的精髓要义,即使有罪过也是可以免除的。老子在这里给人们包括有罪之人提供了新的出路,还是很有意义的。这种想法与孔子所言“君子过而能改”的说法是有相近意义的。君子不怕犯错误,只要能认真改正,就不算错误,而且,这只是君子才可以做到的。老子则从主客观两个方面为有错者提供了出路,“道”不嫌弃犯罪之人,肯定会给他改错的机会;而犯罪者本人也必须体道、悟道,领会道的真谛,主客观这两方面的条件缺一不可。

Harriet

有罪的人,认识到了自己的过错,并且能够遵从道,去改正,这当然也就可以免除他的过错,但是对于执迷不悟的人呢?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老子对一切人都是包容的,也就是“圣人不仁,视百姓为刍狗”,都是一样对待的。

牧猪猫

执迷不悟的人,也一直给他机会呀,也许是一生,也许要来生,或者更多。

Harriet

是啊,一直都有机会的。

第六十三章

牧猪猫

道既告诉我们要纵观全局,又告诉我们要把握细节。所有需要想的都要想到,需要注意的都要注意到,谨言慎行,不滋生事非。真的很难这么全面呀。

人学习的越多,经历的越多,视角就会越宽广,如果博古通今,那么对事情的预料就可以八九不离十。

但是知识和品行的修养却不是齐头并进,不知道品行的修养更依赖于什么?是近朱者赤吗?是自律吗?

Harriet

是对道的理解[偷笑]。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我觉得这个状态是很难做到的,但是它是一个我们努力的方向吧,无为,无事,无味都是顺其自然,做自然的事,品自然的味道,并不是什么都没有。

大小多少,抱怨以德。孔子是说以德报德以直报怨,跟老子说的以德报怨不同。哪一种更合适呢?以直报怨,自己不吃亏,以德报怨更加宽容,让对方更容易有从善的机会。

圣人把事情看得更加困难些,最后就不觉得困难了,这一点让我想起《少有人走的路》那本书里面开头就提到,人生本就苦难重重,如果我们把人生看的很困难,那么当顺利的时候,就觉得这个人生其实也还是挺容易的。

牧猪猫

以直报怨可以警示对方,以德报怨是宽容对方,我觉得两种都对,因为世人各不相同,教化世人需要因人而异,方法各不相同。而且认识到一件事的多种结果时,心才会变开阔。

第六十四章

牧猪猫

事物都有一个发展过程,等到事态恶化的时候再救治,就很困难了,而在事物初期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要容易的多,可是要做到这点对人的能力要求高。

其实一件事的结束也可以看作是另一件事的开始,所以没有太多时间用来骄傲,马上就又要开始新旅程了,倒在成功附近的人应该是忘记前面还有许多路要走吧。

Harriet

又是很有道理的一章,我们现在还常常会提到“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防微杜渐,未雨绸缪,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但当细微的端倪出现时,我们是否会意识到,意识到又是否会去采取措施准备预防呢?谨慎的人应该会对这些更敏感更容易发觉,而更多的人是错失良机,等到已经造成难以收拾的后果才追悔莫及。

圣人虽然无为,遵循自然规律,但我想他一定是认真观察事物并记在心里的,表面的无为是因为内心的深入了解才能做到的。

Harriet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你怎样理解的呢?

牧猪猫

我觉得下面这种解释最好。

所以圣人,以没有欲望作为自己的欲望,不看重难得的财物;以“不教”的方式来教,(通过)恢复、弥补众人的过错(来让人们知道如何正确行事);辅助万物按其本然的方式发展,而不敢强为。

第六十五章

牧猪猫

不要教民巧诈,要教民真朴。上行下效,所以执政的人自己首先要做到。“愚”不是愚民,而是真朴的意思,所以我想到大智若愚也有这样的意思吧。

Harriet

老子所说的智,就是聪明,有心机,如果人的相处或做事,都去动脑筋投机取巧,就像做假货,钻法律空子,尔虞我诈,那社会确实会乱而难以管理。如果大家都不耍聪明,而是老老实实地遵循规则约定做事,淳朴善良地相处,那管理也很容易,社会也很稳定。我也希望大家都少动一些脑筋,生活会简单很多,快乐也会多一些。

第六十六章

牧猪猫

江海处于地势低下的地方,所以百川河流都汇往到江海。一国之君应该这样领导人民。

Harriet

圣人如果想在民众之上统治,就要在言行上对人民表示谦下,如果想走在民众的前面带领,就要把自己的利益放在民众的后面。这样才能够有稳固的统治。最后一句,“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和第三十四章的“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不争,无人能比,不自为大,反而是真正的大。除了无为,还要不争。

第六十七章

Harriet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我的理解如下,

第一宝:慈。这个慈里面包含前面所讲过的善(上善若水),柔弱(柔弱胜刚强),宽容(道是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

第二宝:俭。第二十九章提到“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这也是俭的意思。我们现在都提倡简单生活,尽量减少物品,也是让自己的心灵更轻松,这都是俭。

第三宝:不敢为天下先,则是前面所讲的不争。

所以我又将处世原则总结为:善,简,不争。

牧猪猫

这章是讲三宝, “慈”“俭”“不敢为天下先”。慈是指爱,俭是指啬,不敢为天下先是指不争,处下。

第六十八章

牧猪猫

做到一件事容易,做好一件事难,善为士者、善战者、善胜敌者、善用人者都是在做好一件事。就像不战而屈人之兵,依靠武力打胜仗容易,但是尽可能的减少双方士兵的死亡和物资消耗并取得胜利,就需要非凡的智慧和爱心。

Harriet

不武,不怒,不争,处下。不争之德,用人之力,遵循自然准则。这样便是遵从道吧。

第六十九章

牧猪猫

“不敢为主,不敢进寸”是说不会主动发动战争,“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是说拥有克敌制胜的实力,但不表现出来。

“哀”是以仁慈、悲哀的心看待战争,是慈、爱的表现。

Harriet

不可轻敌,以退为进,心怀慈爱的人会取得最终的胜利。那些主动发起战争的最终还是会被遏制或灭亡,就是该还的总要还的。

第七十章

牧猪猫

老子感慨了解和遵循道的人很少。

Harriet

老子找到了道这种信仰,但有多少人能真正地理解他,遵从道呢?

人类这种群居社会总要有人领导,所以总是要有统治者的。

牧猪猫

现在我觉得道德经是写给统治者的,个人虽然可以学习和运用于生活中,但是全社会的推行,必须要有领袖。

Harriet

老子希望统治者遵从道,如果统治者都不遵从道的话,又怎么推行得下去?

老子感叹理解和施行道的人太少。高处不胜寒,他领悟了,而大家还蒙蔽在各种欲望之中,看不清真正的道,不能领悟自然难以遵循。我看到了他的境界,却因为没有真正领悟而做不到。老子西出函谷关,也是因为没人能真正理解他而感到失望吧。

第七十一章

牧猪猫

越是知识渊博的人,越是知道自己有所不知道,无知的人却容易觉得自己已经都知道了。

“知不知”是知晓自己未能尽知,“不知知”是不知一切已知都有其局限性。能认识局限性,就不容易放大自己,以为绝对的、普遍的真理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思想意识也就不会生病了。

Harriet

相对于浩瀚的知识海洋和高深莫测的哲理,我们穷尽一生探索,也只是得到了一点理解,最重要的是要懂得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意义,而有些人到最后也没明白。

第七十二章

牧猪猫

暴政会逼迫人民造反,统治者自然是懂得这个道理的,到底如何成为暴君的,还是需要详细的了解历史。

Harriet

罗大伦说道德经更像古代君主治理国家的守则,而老子只是编著,并不是原创。这和你说的道德经是给统治者看的是一样的。不过我觉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实都是要遵循一样的道,所以管理自己,管理家庭,管理公司,再大到国家,都是一样的,不过影响和责任越来越大。

不压迫民众,不显露不炫耀自己,自知自爱。这也是我们在生活中需要注意的。

暴君应该是多方面原因作用而成的,但首先他没有领悟遵从道。

第七十三章

牧猪猫

顺应自然法则的生存,悖逆自然法则的灭亡。我们平时多是从道德角度评论一件事情,可是那只是自然法则的一部分。

看来说坏人长命也是有道理的,坏人更在意自己的生命,想方设法的保护自己。

好人常常牺牲自己,不长命也是正常了。

Harriet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说的就是自然法则也就是道,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我们应该顺天道而行之。

牺牲的只是肉体,还有精神呢,好人的精神长存。什么算好人呢?圣人是顺应天道的,好人呢?则不一定。顺应天道才能长久。这天道就是自然法则。

所谓的好人做的好事只是对某方面是好的,如果伤害了他自己,对于他来说就是坏事。

我觉得老子是发现万事万物的运行有一个道在制定规则,如果我们能发现并掌握这个规则,一切都会比较顺利或者说我们的心态上会更接受这一切,不会有抱怨。

就好像进入了良性循环。

牧猪猫

自然规律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运行着,我们也无法同时满足所有的规律,只能选择其中我们认为重要的,人不同,选择不同,生活由此丰富开来。

很多规律的道理很简单,也极容易被忽略,就犹如早睡我总是做不到,这样的规律需要我们多去关注。

第七十四章

牧猪猫

人都是怕死的,如果被逼得不怕死了,一定是对统治者进行最强有力的反抗,统治者一定会因为滥行杀戮而伤害到自己。

Harriet

民不畏死,统治者就已经失去民心了。统治者只有放下自己的欲望,真正为人民考虑让人民可以安居乐业,自然人民也拥护他的统治管理。如果压迫人民,民不聊生,对生活绝望,不怕死了,那必然会反抗统治者,反正都是一死,反抗至少还有一点希望。

代替自然规则伤害别人至死的人,也会伤害到自己。

第七十五章

Harriet

民众和统治者之间的生存矛盾。今天看到一本给儿童讲历史的书,尧舜时期都是禅让制,传到禹,不知怎么就是他儿子杀死本来继续禅让制传的那一位自己继位了,也是从禹开始,各部落把自己地方出产的好东西进贡给禹。禹在做首领之前是治水立了大功,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专心治水才取得成绩。而他为什么治水是因为他父亲本来是负责治水的却毫无成果,百姓仍为洪水所害,舜处死他的父亲让禹继续治水。所以有可能禹当首领之后开始贪图享受有了自私的欲望了。只有统治者不贪图享受,真正为人民的利益着想,才能长治久安。

牧猪猫

人民总是处于阶级底层,命运掌握在统治阶级的手中,揭竿而起是无奈之下的铤而走险,人民期盼的是遇到圣明的统治者。

第七十六章

Harriet

柔弱胜刚强,我们要学会以柔弱的姿态生存。

牧猪猫

这一章里“柔”解释的非常好,“柔”是不死板,不僵化,灵活多变,充满生机。达尔文的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柔”就是一个适者。丝毫没有弱小的意思。

Harriet

非常好的说法[强],柔是灵活是适合。

第七十七章

牧猪猫

用弓来形容平衡,呼吁统治者维持平衡。

自然界不完全是平衡状态,打破旧平衡,建立新平衡的现象很多,所以改朝换代很正常,只是统治者不愿意下台。

Harriet

这里提到天之道和人之道来做比较。天之道是自然之道,万物运行的自然法则,不足就补一些,有余就消一些。而人之道因为人的欲望贪婪,多的还想更多,不去求得平衡。但我觉得人之道其实在受天之道的影响,过犹不及也是人总结出的经验,在不断的尝试探索失败的教训中慢慢走向平衡。我在植物观察的过程中不断发现自然之神奇,例如榕树的果子就像无花果一样(无花果也是榕属植物),花是开在果子里面的,一颗果子里面除了雄花雌花还有一种瘿花,它的授粉必须有榕小蜂爬到果子里去完成,而瘿花是中性的,专门用于给榕小蜂产卵。它们的配合是多么默契和谐,又多么奇妙。植物观察总让我感觉到自然界的神奇,自然之道的伟大。

第七十八章

Harriet

柔弱胜刚强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却很难做到。正确的话听起来好像是反的,就像这个道理。我们知道柔弱胜刚强,却往往想以强胜强。

牧猪猫

水至柔克刚,柔弱只是水的表象,水有许多内在优秀品质。水没有固定的形状,随机应变,变化万千;水一直流动,生机勃勃,涤故更新;水始终向一个方向流动,坚持不懈;水能容污纳垢,胸怀和忍耐力力都是极强的;水蕴含极大的能量,时机成熟才会爆发,例如海啸和山洪的力量。老子让我们去学习水的这些内在品质。

第七十九章

牧猪猫

说一下“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民。故有德司契,无德司彻。”

按照元代人吴澄的解释,契是刻木为劵,从中间剖开,用作凭信。拿着右契的一方,可以凭此契劵向执左契的领取财物等,也就是执左契的承担债务或保管财物,执右契的是债权人或财物领取者。“司彻”的“彻”是古代井田制的一种合作模式,称为“彻法”。最初,井田划分为九块,八家分别耕种周边的八块,中央为公田,集体耕种。但鉴于各家的人口和劳动力不平衡,所以八家通力合作,形成一个农业合作社,收获则平均分配。“司彻”就是农业合作社的监督、管理者。

“圣人执左契”,意思是一切劳动者执右契,只要劳动者付出了,拿得出右契,那就不管他是个什么人,同样照契付款,让劳动者按劳取酬,“圣人”既不赖账,也不“责于民”,强求劳动者做出什么样的成绩。这是一种自然的公平、公正。

有德的人施行的是司契这样自然的公平,无德的人施行的是司彻这样人为规定出来的公平。

Harriet

那司彻是收租或税吗?

因为怨恨总会留下余怨隔阂,所以圣人不会与人结怨,待人宽容,遵循自然法则的公平。圣人不会做伤害别人的事。

牧猪猫

“彻”是古代井田制的一种合作模式,“司彻”就是这种模式的监督、管理者,税收是其工作的一部分吧。

Harriet

中间那一块八家人应该是商量好分工责任的吧,让我想起宿舍的值日如果有偷懒不执行的就会造成不平衡。

第八十章

Harriet

小国寡民过着世外桃源般的生活,自给自足,所以和邻国之间没有任何需要往来,也不会有争执,平静自然地相处。

牧猪猫

社会发展和进步到底需要大国还是小国?我觉得更需要大国,把全人类的智慧放在一起撞击、融合,产生进步和新的平衡。小国寡民有一种封闭的感觉。

第八十一章

牧猪猫

真实、善良、专精,帮助别人而不争。

Harriet

前三句和四十五章所说的大巧若拙等一样,都讲到了事物的对立面以及表面和真相的对立。最后又总结了天之道和圣人之道。那么我们要做对大家都有益的事,做好自己的事不争强好胜。

总结

Harriet

《道德经》主要讲了天之道和圣人之道。我理解,天之道就是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的宇宙运行的最高法则,整个世界运行的规律。而圣人之道就是人处于社会之中该遵守的为人处事的法则,包括统治者的领导和管理法则。人之道的法则包括静,善,柔,无为,处下,不争,轻利寡欲,功遂身退,遵循天之道,顺其自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edgk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