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师制各角色定位及角色扮演

二、导师制应用范围

三、导师选拔、培养、配对、评价、激励、退出机制
1.导师选拔机制
明确什么人可以做导师,选拔合格的人担任导师。
义务制导师:公司中级以上职务领导,自动成为导师候选人。后续岗位、职级晋升必须具备导师资格,并成功出师3名以上学员。
推荐/自荐:部门推荐或个人自荐,经人事部审核相关条件后,可成为导师候选人。评估条件为价值观和岗位绩效两个维度,对企业文化认同并践行且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
盘点筛选:通过内部人员盘点筛选,满足条件并且经沟通后有意愿做导师的人员,可成为导师候选人。评估条件为价值观和岗位绩效两个维度,对企业文化认同并践行且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
2.导师培养机制
培养导师候选人及导师,明确如何成为导师,如何提升导师的带教经验与能力。
导师候选人培训:导师候选人需经培训且考试通过后成为导师。
导师培训:新员工带教计划规划、储备干部带教计划规划、新晋干部带教计划规划。
3.导师配对机制
新员工导师配对:同部门平级或直接上级;
高潜导师&新晋干部导师:不与学员的直线管理者匹配,打破管理边界、部门和组织水平的界限。
4.导师评价及退出机制
学员评估:月度/季度根据打分表,不同维度和标准对导师打分。
专业人员评估:导师上级或专业人员根据学员每周学习笔记对导师进行评估,季度开展。
导师资格年审:人力资源部根据学员评估意见、人员评估意见、学员绩效变化,对导师资格进行年审。首次当导师的将半年评审一次;导师资格除名的,一年内没有晋升机会,一年内不再给与导师资格。
导师年度排行榜:根据导师带教学员情况进行积分累积排名,排名前3的导师给与奖励,垫底最后2名的导师,将面临导师资格取消一年。
5.导师激励机制
积分奖励:带教期间每月积分奖励;学员出师积分奖励;积分可以兑换奖金、公司福利等。
学员利益共享:带教期间学员通过试用期评估后,导师在带教期间享有学员绩效奖金的10%激励。学员出师时专业水平提升达标的,导师享有年度绩效奖金10%的奖励。
晋升优先:所有岗位、职级晋升的前置条件,在当前岗位、职级内带出师3个学员。有成功带教3个以上学员经历的导师,在竞聘和提拔环节中,优先考虑。
四、关键环节把控

五、影响导师制项目运营的因素
1.导师队伍人员少、精力少、辅导意愿低。
2.导师的辅导比较随性,缺乏系统性、标准化,员工目标太过抽象,或没有目标,导师不知道教什么,学员不知道学什么。
3.培训体系及跟进保障人员不足,不能做到按时按量完成定期跟进及复盘。
网友评论